我可以成为一个作家吗?

周末两个上午,看完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最早认识李娟,是喜马拉雅一档读书栏目里,读者说她是新疆的三毛,三毛哇!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可是一直一直没有看她的书,后来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四十多分钟的视频,是李娟的访谈,讲述了她写作以来的心路历程,比起三毛,她真的少了太多的人格魅力,她没有三毛漂亮,说话甚至有点结巴,三毛一袭长裙美丽明艳,她厚重的眼镜略显呆滞,我真后悔先看了作家,这让我一点看书的欲望都没有了。

很多作家,我们都是先见其文,再见其人的,这样的落差感不会很大,比如东野圭吾(好帅,甚至有点惊喜呢),比如余华,比如罗琳,但是这也会有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会误以为很多作家已经离世了?

好像他们离我们的年代,已经非常非常久远,可能因为很多时候对他们的印象,是活在文字里的历史,而不是活生生的真人。也因为大众媒体对作家的报道太少,仅仅只有在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关注度比较高,其他时候,我们知道明星的新闻更多,他们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明天行程在哪里,都时时在被曝光,作家呢?没有。

看了李娟的书,我会产生一种熟悉感,像看三毛书那样,只是一个是关于生命的那种天真,一个是关于人性的那种真实,她让我明白,关于生活任何细微的体察,都可以被记录,她说:在大地上奔跑,一瞬间回头,仿佛整个世界也回头了。她说:秋天,是夏天想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

从前阳光猛烈的白日,我都会觉得世界真实得虚幻,原来这一切也可以被记录,也值得被记录,因为真实所以动人,正是这些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可以找到能共情的人,让我们的灵魂拥有归宿。

我爱搞笑,却不是一个阳光乐观的人,陷入文学或者艺术中就更加极端,亢奋时可以写很多东西做很多事情一首歌都可以让我觉得自己身处云端,低落时一个旋律一束阳光都会让我忍不住想哭泣。

周日上午时,阳光太明亮了,让一切都清晰得那么不真实,好像整个世界都有陷入了一种虚幻,听着一首歌,一阵悲伤就突然袭来,一阵风带来的不知名却熟悉的味道,记忆错乱回到一个自己也记不清的曾经,如果说秋天,是夏天想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那么冬天,是不是夏天想休息的岁月,春天呢?是夏天在伸懒腰的样子吗?夏天是主角吗?她炙热却好不真实,我还是喜欢秋天,短暂地静悄悄地,来了又走了,不浓烈但存在着。

我也开始想去记录,因为我知道,如果有一天一个女孩,别人看见阳光都欢快不已,只有她想哭泣时,当她偶然看到我的这段文字,她会觉得自己并不奇怪,并不孤单,她不是唯一一个会因为阳光而流泪的人。

另外,我觉得李娟被大家喜爱还有一个原因,这也是每一个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依托自己滋养自己的土地。

莫言生长在文革下的中国农村,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风口浪尖,张爱玲的大上海,三毛的万水千山,李娟的新疆,或者是东野圭吾的医学背景,刘慈欣的专业领域。

我能依托什么呢?在自己生长土地熟悉的领域,去体验去感受去记录去表达,那个特定的环境,那群特定的人。

这个问题好难,为什么总有这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就不应该思考,好想一开始思考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只是去做的话,就没有那么难了。

可能我,也不是一个地球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可以成为一个作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