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油灯

《故乡的油灯》

        夜色阑珊,已近中秋的夜晚少许有些凉爽。漫步繁华的街道,马路两旁耀眼的霓虹灯掩盖了头顶天空繁星的光芒。走得累了,便坐在公交站亭的候车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色匆匆的人们。

      忽然,想起了儿时故乡的夜晚,想起了姥姥家那盏昏暗的油灯;想起了油灯下姥姥慈祥的面容,我仿佛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小时候的故乡清水环绕,一眼看不到边际绿油油的田地,站在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就会由心底涌出一种莫名的豪气。

        到了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整个村子屋顶上的烟囱像听到号令一样开始冒出袅袅炊烟。在村子里疯跑的我就像是看到了信号,知道这时该回家吃饭了。

        那时故乡的水亲、土亲、人更亲,觉得哪里都好。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晚上总是断电,一到晚上停电各家各户就会点灯点蜡。其实,大多数人家还是点煤油灯的。蜡烛在乡下被称为洋蜡,要到镇上的合作社去买,而且价格也比煤油贵的多。

        跑进屋里,忽明忽暗的油灯下,一张摆满饭菜的小方桌墩在铺着苇席的土炕上。笸箩里放着刚出锅的黄澄澄的玉米面饼子,一盘儿葱花摊鸡蛋,还有一盘儿我最爱吃的小葱拌豆腐。故乡的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伴着小葱的清香,再点上几滴香油对我来说就是人间美味啦。

        坐在饭桌前,手里拿着半个热气腾腾的饼子,看着姥姥颤颤巍巍的给我端上一大碗玉米粥(姥姥是裹小脚的,端着一大碗烫手的粥那是要万分小心的)便迫不及待的大口吃了起来。

        姥姥拄着炕沿坐了下来,看着我火急火燎的样子担心的嘱咐道:“慢点吃,别噎着。”我哪里听的进去,跑了大半天的我肚子里早就咕咕叫了。姥姥还是怕我噎到,端起那碗粥用嘴吹了起来。

        吃了没几口,干巴巴的饼子就噎到了嗓子眼,我瞪着两只眼指着姥姥手里的粥一个劲儿的比划。姥姥把粥碗放到我面前,我放下手里的筷子和玉米饼子捧起粥一下子喝了一大口。姥姥一边用手给我摩挲后背,一边说:“慢点喝啊,粥还烫不?”我借着这口粥使劲地把饭咽了下去,撑得我嗓子眼生疼生疼的。

        我长长的喘了一口气,缓了缓。透过微弱的光线,看着姥姥那焦急地目光点着头对她说:“没事了,咽下去啦。”姥姥这才放松了紧张的表情,转而又怨叹道:“说你了吧,让你慢点吃就是不听。”我机智的接过话:“谁让你做的饭好吃。”听到这话姥姥脸上露出了笑容,不过说实话姥姥做饭就是好吃,连妈妈做饭的手艺都得到她的真传呢。

        一辆汽车呼啸的在我面前驶过,带起一股凉风把我从回忆中唤回到现实。看着远去的车灯,一路不见了踪影,也把我的思念带向了远方。

        姥姥和姥爷离开我们已经快二十年了,故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围绕着村庄的小河早已干枯,而这些年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村子里和周边村镇建起了大量的小工厂。黑夜里的小油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做饭也不再烧柴火,而是用上了方便快捷的液化气。带着乡土气息的袅袅炊烟也被焚烧垃圾,和焚烧工厂废料呛鼻的浓烟所代替。这些垃圾和废料环绕着的村庄,不再是我心驰神往的那个如世外桃源般的梦里水乡。

        就在2017年的春天,一个惊动世界的消息如春风一般吹遍我爱恋的这片热土。在习主席和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决定在我的故乡建立“雄安新区”。这个消息一扫我心中那股对故乡环境的担忧,也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愁。

        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群,就要彻底对原有的格局进行改造。据说我们村子所在的位置处于大搬迁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任何现实记录里再也找不到这个村庄的名字,而我也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只有那盏小油灯在心的深处为我照亮不灭的梦想。

        乡不见,愁还在,梦里寻,千百遍!祝愿故乡越来越美,祖国长盛不衰,人民的生活和谐幸福千秋万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的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