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英雄地 今朝开放城——看我大美牡丹江游子的“寻根”之旅


何谓“寻根”?寻着成长的足迹去拾捡快乐,感悟人生,去探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意义。

正如一个顽劣的孩童被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所吸引,逐渐迷失了方向,逐渐偏离了回家的路。直到有天,经历过了现实中的一些失败与痛苦,感受到浮华背后的沉沦与绝望,也品尝到了离别亲朋的伥然与悲怜后,顽童们想念自己的母亲和那块生养我们的土地,希望从中获得温暖和鼓励,继续走好前方的路。从牡丹江走出来的名人很多,如:潘长江、韩庚、王晓天、徐锦江、任程伟、范雷、董璇、斯琴高丽以及2015年《中国好声音》一哥张磊等。

适逢小长假,我来到了我出生时的户籍地、英雄的城市——海林。说到海林,被人们所熟知的当然是剿匪侦察英雄杨子荣了,曲波同志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撰写成著作《林海雪原》后,为广大群众所熟知,特别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将杨子荣塑造得唯妙唯肖,被广为传颂。我想,杨子荣只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将士中的一员,正是由于革命先驱们出没于黑山白水之间,干食宵衣,舍生忘死,才换来今天林海儿女的安定祥和和生活幸福。尊重英雄,就等于尊重历史。

信步来到杨子荣纪念馆,这也是海林市高处的建筑,坐落于东山之上,俯瞰市区,整个城区的面貌变化可尽收眼底。纪念馆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缮后,呈现出如今的景象。浩蓝的天空,青松翠柏,理石地面,圆形馆区,庄严、肃穆。


进入馆内,一批批历史文献资料将当时的全国以及东北局势详细地刻画描述出来,特别是一些旧物、遗物、场景画、沙盘等与之相映衬,使每个人的脑海中逐渐泛起那血雨腥风的战斗场景。

走过了出生户籍地,我豪情满怀,我的户籍是在一个有着英雄故事的地方,注定我有着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何谓英雄?关键时刻能够为国为家为爱人挺身而出,能够团结和带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了信仰而不懈努力,不成功,则成仁!

驱车继续前行,走过了建设中的高速公路、城市公路以及乡土便道,我们没有使用护照和签证便真正地“出了一趟国”,来到了位于宁安市的渤海国遗址。据传渤海国是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926年为辽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然而,今天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已没有了当年的亭台楼榭,花团绵簇,只是断壁残坦,一片冷清凄凉之景,只是这兴隆寺里有几名香客在佛龛前敬上几柱香火,升起袅袅香烟。

远方的“高楼”

浇灌用的水壕沟

小学校

凡是看到这几张照片能够触景生情的,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曾经在大荒地这块土地上孜孜求学的牡师院校友了。当年按照“农业大学办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牡师专从北安农校中分离出来,来到这广袤的土地上开凿建校。72届学长们自己动手搭建了远处的高楼,即当时的主要教学楼和行政楼。这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甚至缺少必要的娱乐文化活动,但是这里有着一群质朴上进的师生,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师院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部搬到了牡丹江市,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较大的一所师范院校。现在,这里已成为莲花湖水库移民的生息之所。站在这块土地上,让我想起了诸多场景,曾经的大食堂 、滑冰场,曾经为通勤教工准备的“集中营”,还有被情侣们所钟爱的“情人路”、“莫愁湖”。

一只被俘虏了的蜻蜓,快速拍打着翅膀,当手尖稍稍抬起,它一个展翅飞到了空中。

一阵风吹过,看着一片片的麦浪随风而动,稻花香飘十里,万倾良田看得每个人心里都踏踏实实的,民以食为天,作为小老百姓讲,粮食安全才是最大的安全。特别是这里特产的“响水大米”,真可谓:此物只应天上有,惠泽龙子落凡尘。具体的好处可自行在百度中检索,以免落得个嵌入广告之嫌。

回程的路上,太阳将落西山,天空映出彩霞与满山红叶形成了交相辉映的镜像,美不胜收。

那夜,我在望远镜里看到了月球,看到它表面上月陆和月海,它离我是那么的近,近到仿佛触手可得,但又离我那么远,远到我今生几乎没有机会站在它的上面。它像梦境,像幻觉,更像是童话,就像我的这次“寻根”之旅一样,是那样的新鲜,温暖但又略带有一点点伤感,土地还是那块土地,但物是人非,我的童年、青年已经悄悄地溜走了,我与当年小伙伴们的壮志豪情实现了吗?我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满意吗?也许,只有将来才会给我们答案。这次寻根之旅的结束正喻示着下一次寻根的开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昔日英雄地 今朝开放城——看我大美牡丹江游子的“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