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斜杠?从提升时间颗粒度开始

01  想斜杠?时间从哪里来?

小A是单位里的骨干,每天朝九晚五,工作时间基本被填满,但压力不大。回到家,她便全心投入亲子时光。

在外人看来,这日子过得刚刚好。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的时间慢慢被释放,小A开始琢磨工作上怎么能更进一步。想要向上一跃吧,不可控因素太多,而且单位里大多数人在她这个岗级已算碰触天花板;想要重新找份工作吧,又担心兼顾不了家庭。

某天,小A后知后觉知道了写作兑现这回事。于是,小A想到了第三种选择:斜杠。

本来文字对她而言就是一件美好而亲近的事,阅读若间断两三天就觉得不舒服。只是很久未提笔为自己写点东西了,小A竟也羞于表达了。现在就像被什么推了一把,她决定,重拾信心,学习写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争取以写作为第二职业。这是她的兴趣所在,五年不行,那就十年,再不然,二十年!即便斜杠不成,写作表达作为基本技能,也是有助于第一职业发展的。

就凭着这样的想法,小A开始为斜杠付出行动。

可随即新问题又来了:时间从哪里来?

小A不愿放弃亲子时间,刚开始都是靠“晚睡+早起”,没几天就发现,身体有些扛不住。学习写作、斜杠,这可是一场持久战,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而且,小A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写作,写只是最后的成品,关键还要有读书、观察、思考,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才能出好内容。

仅靠下个决心是不够的,想斜杠,首先要做好时间管理。

02  做好时间管理,从提升时间颗粒度开始

于是,小A的目光转向了工作时间,准备要向8小时内“借时间”。据说,爱因斯坦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1902年6月,23岁的爱因斯坦来到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担任审查员,三年后的1905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3篇重要论文,奠定相对论基础,那一年后来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这个天才斜杠青年哪来的时间呢?除了业余时间,他每天用三四个小时高效完成专利局全天的工作,然后就埋头研究自己的论文。

天才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想想自己8小时内的工作调优和时间管理问题,倒也可以借鉴一下。

小A想起了以前学过的“时间颗粒”的概念。所谓时间颗粒,就是把时间切成颗粒,以此作为安排和管理时间的基本单位。

小A尝试着以半个小时为时间颗粒,记录下自己一天的工作。平日看着工作量挺饱满,一旦提升时间颗粒度后,便不堪一击了。原来真的存在不少“暗时间”,更关键的是,若加上提升工作效率,8小时内“可借时间”就更不少了。

原来,工作真的是会自我膨胀,占满时间的。原来,时间真的挤一挤还是会有的。

小A又用提高时间颗粒度的方法放到8小时外,也是同样的收效。

于是,小A关于时间的问题大可解决了。提升时间颗粒度,一下为小A想斜杠的决心找到了方法和工具,为时间管理找到着力点。

03  提升时间颗粒度:为单杠提高效率,为斜杠提供可能

2016年12月,网上流行一张王健林的行程表。这位62岁的中国首富,早上四点起床健身,然后飞行6000公里,出现在两个国家、三个城市,最终,晚上7点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

图片发自App


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居然让人如此难以想象。

从行程表看,王健林令人佩服之处,一个是时间跨度和地域跨度大,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时间颗粒度小。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

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15分钟,比如王健林,比如罗胖;有人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比如比尔•盖茨。越成功的人,时间越值钱的人,往往时间颗粒度越细。

《五分钟商学院》的刘润老师曾讲过,时间颗粒度,是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

而对于像小A这样有志于成为斜杠青年的人来说,提升时间颗粒度,既是为单杠提高效率,又是为斜杠提供时间和可能。

想斜杠,先打好单杠。斜杠青年首先应该是做好第一职业领域。切不可急于斜杠,便对第一职业打烊工,实在不可取。

村上春树在他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举过两位他所喜爱的作家,一位是19世纪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他同时是伦敦邮局的一名高管;另一位是奥地利伟大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他同时是布拉格保险局的干练官员。两位都是出色的斜杠人士。

斜杠与单杆不是零和博弈,反倒有可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就像两份职业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而这中间微妙的关系,就需要靠提升时间颗粒度、做好时间管理来调整了。

小A已经开始了,晨起学习时间和工作八小时内,按着半小时时间颗粒度,做好自我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当然,亲子时间,暂不受过多限制。她近来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好。

当然,想斜杠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道路还很长。只是,我们真正追寻的往往不在结果里,而是在过程中。状态对了,过程也就对了,至于结果,只是时间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斜杠?从提升时间颗粒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