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

最小系统电路图(无源晶振)

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_第1张图片

电容的作用

C1,C2:协助晶振起振(一般称为负载电容)
解释:
负载电容的计算公式CL = C1*C2 / (C1+C2) + CS
其中CS为电路板的寄生电容一般取3~5pF
一般情况下,增大负载电容的值会使振荡频率下降,减小负载电容的值,会使振荡频率上升。

C3:分压.
解释:假设我们电压为5v,上电的时候电容开始充电,开始的时候电容电压为0v,此时RST的电压为5v,随着电容电量慢慢充满,电容分走的电压逐渐增加,最后RST的电压变得和接地电压一样。

关于电解电容正负极的区分:在仿真电路中实芯的为正极,里面有斜杠的为负极

仿真元器件

元器件 仿真软件中的名称
芯片 AT89C51
电容 CAP
电解电容 CAP-ELEC
晶振 CRYSTAL
电阻 RESISTORS(RESISTORS是一个大类相应的阻止可以细选)
接地(也就是常说的GND) GROUND
电源 POWER

电容和晶振的值的设置

1.双击仿真图中的元器件

修改对应的参数:如晶振
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_第2张图片
如:C2电容
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_第3张图片

复位之后其他引脚的电压默认为高电平

仿真图

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_第4张图片

仿真期间

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LED灯和一个GND;
添加LED灯的方式直接像之前一样搜索LED即可选择想要的LED灯

测试代码

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

void delay(int ms)
{

			int i=0;
			int j=0;
		for(i=0;i<ms;i++)
		{
			for(j=0;j<20;j++);
		}

}
int main()
{
	
	delay(1000000);

	P1=0X00;


}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上电之后LED灯点亮,随后在一段时间后熄灭

最小系统图(有源晶振)

其他部分和之前无区别

有源晶振记住XTAL1接OUT,VCC接电源,GND接地,E/NC悬空即可。

51单片机(8051系列)最小系统图--内部时钟_第5张图片

比较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

补充说明 XTLA1 和XTAL2

XTAL1(XTAL_IN):片内震荡电路的输入端口
XTAL2 (XTAL_OUT):片内震荡电路输出端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片机,51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