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翻开古尔浪洼的新书《了不起的你》,一口气读完之后感慨万分。内心一度反思自己在工作上的所言所行,竟生渐悔之心。
书中所述的关于在职场上如何让自己做到脱颖而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职场,而且适用于个人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上。
古尔浪洼,微博书评人,简约签约作者,领英专栏作者,某知名企业总经理。他的专栏《慢成长》获豆瓣阅读最佳专栏奖,豆瓣年度非虚构类作品销售第四名。
这一次的作品《了不起的你》是他的第二本书,全文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却也真真地将职场急于求成、步步为营、见微知著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
从优秀的你到了不起的你,不过是因为大家彼此的经历和选择不同,才导致命运的不同。在这里,关于如何选择,我不做过多的评价,因为《了不起的你》中已经为大家洞见底蕴。
但是学会成长思维却让我备受感慨,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聊聊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看见《了不起的你》目录里的第二大部分“学会成长思维”时,我特别不理解:
在这个提倡快速发展、一切只看钱的年代里,学会成长思维有什么用?
当我入职后依旧没有受到领导的重视时,我该怎么办?
在遇见领导不分对错的批评时,难道我不应该争辩吗?
现在,我全都明白了。
001 学会成长思维有什么用?
书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三十五岁才进工厂重新开始,七十岁才将公司成功上市的老总。另一个是日行三十二千米,最后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先抵达南极的阿蒙森团队。
两个例子成功都是因为他们一直坚持“欲速则不达”的信念,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将基本功练结实。
我忽然想起来一个小故事,在一次求婚现场的布置中,大家为了烘托气氛,便凑到一块儿吹气球。
其中有一个人图省事,只把气球吹到三分之一大小,这样便很快吹完了分配给自己的50个气球。
可是当求婚的男主人公回到现场检查物料时,发现屋内的角落里摆着一堆像蔫了似的气球瞬间黑了脸。
他生气地质问大家:“如果你们不想帮忙的话,可以直接和我说,但是也不用这样报复我吧?”说完后又愤怒地把墙角的那一堆气球全踩破。
原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结果因为那个人求快图省事,结果闹得大家心里都膈应着。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指责那个图省事的人,毕竟这是个快时代孕育出来这样的我们。
可是在任何一个困难面前,能够成功解决它的,向来不是速成,而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而每一项基本功,都要汗水和勤奋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
002 领导不重视,我该怎么办?
古尔浪洼在书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吃了三个饼,饱了,于是感慨说,早知道吃第三个饼就饱了的话,我就不浪费前面两个,直接吃第三个好了。
你看这像不像不满同事晋升的我们?当看见他人晋升时,我们总会酸溜溜地说:“他还不是运气好?如果给我个机会,我一定会做得比他好。”
可是我们根本没有看见对方在晋升之前已经沉默了许久,为自己沉淀了许多。
同样地,古尔浪洼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年轻气盛,把领导对他的教导当作挑刺,因此他总是不分场合地与领导冲撞。后来他越干越觉得委屈,一度想要辞职。
这时候有位主管善意地提醒他:“刚参加工作,你还没什么经验,要多做事,少说话。”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调整心态认认真真地工作。最后被那位自己经常与其冲撞的领导赏识,得推荐接替他的职位。
关于新员工不得老板重视,还经常坐“冷板凳”的情况,古尔浪洼说:“那就坐它三年,直到坐热为止。”
沉默三年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年后,便会有人来挑选你。
003 把学到的变成实际可操作的
如果你问我整本书看完后收获到最多的是什么,我想是我要学会把书本上学到的内容变成最后实际可操作的东西。
古尔浪洼在书中第三部分第四章中分享了八个建议:
1、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做
2、从做中学,学以致用
3、定计划,不如促行动
4、不要怕多做多错
5、降低恐惧与担忧
6、好心态才能做好事
7、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8、系统性规划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作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供“做”的方法,而所有的方法全是作者自己曾经一一践行过的实用型经验。
我忽然想起去年和古尔浪洼私下的聊天,那时候我正犹豫着要不要写作,于是便找他咨询。我说:“古叔,我发现我买了好多关于写作技巧的书,可是我却总是写不出来好文章。”
古尔浪洼回复我说:“你是怎么知道你写不出好文章的呢?”
我说:“我猜想的。”
他回:“哦,原来猜想这么有用哇?那我猜想自己是个亿万富翁,你说我是不是呢?”
我笑道:“如果你做的话,肯定是的。”说完我才意识到自己被困扰的问题是什么。
言不及行,得不成,皆失去。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坚持练习写作半年有余。虽没有特别大的成绩,但也为自己挣了几顿餐费。
我喜欢古尔浪洼教会我不要只想不做,也喜欢得到点拨后能够迅速行动的自己,更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有所感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光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
在成长这条路上,我们可能并没有和古尔浪洼一样的经历,体会不到他所讲述的方方面面。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我们带着他的经验继续前行,是不是可以避免踩很多坑,收获很多理?
学会利用,才是踩在巨人肩膀往上爬的方式。
愿你读完本文后有所受益,也愿你读完本书后能有所悟。
成长,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