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30岁,还该怎么迷茫

(1)

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迷茫

大一的时候,学长们给我们总结他们的大学生活时这么说“大学可以用鲁迅的四本书来形容。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伤逝》”

大四的时候,我们把同样的总结送给了别人的大一。

不同的是,当我们听别人的总结时,我们感觉到的仅仅是有趣,当然还有些许的不解。而当我们自己总结给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那里面包含着什么。是自嘲,是无奈,是伤感,是遗憾。。。是不太具有说服力的劝勉。

那么多人,我们一样,亲手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迷茫。

(2)

选择越来越难

我以为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就会活明白,至少,对于人生的选择,不会那么纠结。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毕业的时候,我们选择第一份工作,选择一个城市。可能有的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城市,却远离家乡;有的人选择了家乡,却没有得到喜欢的工作。工作几年,漂泊在外的人羡慕着家乡的发小,他们离亲人那么近,他们生活那么自由。家乡的人仰慕着在外闯荡的同学,他们看到那么大的世界,拿着那么高的薪水,过着那么高品质的生活。

望着对方,看着自己,做着比较,思考当初的那个抉择好吗?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选的,我是没经过什么思考,先漂泊大都市,潇洒几年再说。所以,我去了大连,又漂过了北京。最终离开北京返回老家,其实也不是因为顾家,顾亲人,只是害怕大城市的孤单。那样的选择极为简单,简单到算不上什么选择,只是一个单向而没有对比和思考的决定。

不过这样也好,我既不用羡慕家乡的发小,也不会仰慕哪些身处大都市的同学。

时间的脚步没有快一分,也没有慢一秒,只是它丈量到的我们的人生跨度越来越大。时间真是个怪物,它什么也没有教给我们,却让我们的顾虑越来越多。在做一个决定,都会越来越艰难。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另一半,那恭喜你,你少了一个烦人的抉择。如果你到了那个年纪,恰好又没有,那么很不幸,我们成为了彼此的战友。我们知道如何判断婚姻和爱情,但却没法判断彼此的关系。遇不到合适不想将就。而遇到合适的又想的太多,看的太远。

于是陷入到了一个可怕的循环,看不上的不想接触,看的上的又觉得她该遇到更好的人,她值得,而自己不想耽误她。

面对工作,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会去想十年之后自己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做一个决定,能让我十年之后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无论当下的决定有多么艰难,我都会做。可问题是,当我们不知道一个抉择对未来有什么影响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

越长大越烦恼,越决定,越艰难。

(3)

没有计划很糟糕,没有执行也很糟糕

人们都说岁月如河,其实不是,它冲不走任何人任何事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任何痕迹,当然有一些可能会被遗忘在角落里。

岁月更像是一把刀,它会雕刻任何人,让我们成为自己,却不一定是那时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岁月太过偏心,它让勤奋的在痛苦中砥砺成长,它让懒惰的人安逸退变。

懒惰不分好坏,勤奋却有区别,我姑且称之为战略勤奋和执行勤奋。战略勤奋的人是会做计划的人,执行勤奋的人是会执行计划的人。懒惰的人我们放在一边不讨论,他即便过的风光无限,也未必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只会战略勤奋的人,应该属于空想家。正所谓,夜里想法千千万,早上醒来走原路。只会执行勤奋的人,应该属于表面勤奋家。表面上看很勤奋,却没有什么收效,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整日瞎忙,却不知道忙啥。这种更多的是用行动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只有那些战略上和执行上都勤奋的人才有可能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吧。

写着写着怎么要成鸡汤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计划和执行是做事情的重要环节。可重点是该怎么计划,该怎么执行,执行后该如何进行自我反馈?真的好难,我不知道,至少在生活中,在人生规划中,确实没有过什么计划,缺少明确的方向,我要成为什么人,到现在仍然困惑着我。不过稍带庆幸的是,我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正尝试着在未来的生活中去改变,去学习别人对人生的规划,对执行的强化,对过往生活满意或不满意的总结反思。

订阅了吴军老师在得到的《硅谷来信》专栏。惊叹于他的经历之丰富,阅历之广博,他像一个巨人,把视野中看到的风景,讲给旁人听。其中感触比较深的是一封介绍2016的总结信,还有一封是讲2017年计划的信。当然感触深不是因为内容的丰富度,而是和当下的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牛人那么牛还在勤于计划执行和总结,自己只有相形见绌的份,所以在内心有了很大的冲击。

站在即将到来的30岁的节点上回看一生,顿然体会到,没有计划很糟糕,没有执行也很糟糕。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我已经用了30年验证了这个道理,我不想继续浪费时间复现它。仅此而已。

(4)

大学的四个阶段vs人生的四个阶段

回顾一下前面说的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伤逝”。人生不也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吗?

从呱呱坠地到高中毕业,我们无知又无谓,仅有的目标可能就是考上大学,对大多数人包括自己在内,这个目标还是家人、学校、社会给予的。实现了这个目标,继而进入了漫长的“呐喊”期。不知道后面应该有什么目标,该有什么准备,该做什么。我明晰的感觉到,自己可能还没有走出这个时期。这个并不重要,更可怕的是,迎接自己的后面两个阶段会是“朝花夕拾”和“伤逝”吗?

人们或多或少,在这一个阶段都会遇上困惑,而困惑的本源,无非是求而不得。改变是好是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不能仅看眼前,还需要把目光拉的的更远一点。

我不想让困惑成为我生命的主旋律,所以,我要求自己做出一些改变。尽管我还预测不到这些改变对我今后的影响是什么,但是不变让我更为恐惧。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崭新的人永远不可能,每天迭代一点小进步还是可以的。前几天写了一篇《微习惯和运动》就是改变自己的一点体现。

(5)

平静的接受,耐心的等待

“正在经历的,我们称之为迷茫;经历过的,我们称之为成长”。经历是成长的载体,迷茫是成长的代价,我们不可能跳过人生中的任何一天而到生命结束,每一天都会如期而至。既然什么都要来,既然无法躲开,我们最好的选择是接受。当然不是妥协,只是不要在因为不期而至而感到困惑和不解。

未来的路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如果都知道那不就是认命了吗!平静的接受每一天的到来,每一天都精心的雕刻自己,哪怕只有一点,耐心的等待时间走过,会有一天,你成为你想象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即将30岁,还该怎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