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高考前:为了逃避现实的打击,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赌注

新一年的大事,高考临近了。很多走在边缘的孩子,很庆幸,终于快结束了。

许多家长也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借助这次考试进入一个高的起点。

-01-

家长们有一个传统的观念,把孩子当做一张白纸。任由自己去塑造和教育,将来的孩子一定要变成期望中的样子。所以费尽心思为孩子设计“起跑线”,甚至是一生的“蓝图”。从小学到现在即将到来的高考,将强迫设立的一个个目标罗列在孩子面前,“逼迫”他们逐一“攻关升级”。

我要阐述一个事实:这种观念错了很多年了。

蒙特梭利说过:“每个孩子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所以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他的人格特质的基础就已经存在了,也决定了未来发展的相对趋势。

一项新生儿的实验:当在新生儿的床边制造出一些声响时,有些新生儿会很自然地找寻发出声音的地方,而对照组的另一些新生儿几乎没有反应。那些找寻声源的新生儿,更大几率成长为外向的人,而另一些新生儿则更可能变为内向的人。

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往往是由精神胚胎决定的。

-02-

无论日后怎样改变,最终逃不出某个特定的范围。意味着,一个天生内向的人,即使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能够变得健谈起来,但很难彻底转变成为一个乐于交际的人。

被逼疯的孩子不在少数,自杀的孩子偶尔听闻。孩子大部分的焦虑都是父母给的,成年人的焦虑不断被投射到孩子身上,这也是中国父母的“常识”,不承认自己的错,口头禅都是说为了孩子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期望、面子和“抱负”全往孩子身上压。

许多父母到了一定年龄,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他们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比如攀比心理,谁家的爸爸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了;谁家的孩子通过努力考上名牌大学了;谁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等等 。

但他们知道这些之后,并不是通过改变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将这些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承受自己和父母给的双倍压力。

为了逃避现实的打击,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赌注,别不信。

我们的认知就像是一张地图,在成长中不断和人生的地形、地貌进行妥协和谈判。 、

-03-

一旦地图准确无误了,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达什么地方,通过怎样的方式到达那里。

如果地图的线路一直都是有漏洞的,就会迷失方向。更惨的是,不少家长自己的视野狭窄,成长受到了局限。自己的那片地图灰蒙蒙一片,却总要用自已的“经验”和权威来要求孩子。还把探索未知的责任,理所应当地强压在孩子身上。

心理学家认为,精神胚胎就好比机器的“出厂设置”,我们每一个自发的行为,都反应了精神胚胎成长的一些需要。精神胚胎发育良好的孩子,对世界有极好的感受能力,会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要寻求自己的感受、判断和理解。最终,他将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和丰富创造力的人。

所以,孩子本身有孩子的活法,结果有的父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头上,让他不知道他是谁了。只有孩子的私人空间有自己的想法存在,他对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更多的掌控权。

父母的角色就是一个协助者,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至于怎样探索世界,那是他作为一个人,最大的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高考前:为了逃避现实的打击,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了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