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怎么在不确定性里寻求一份安稳?

有数据显示我所在的小城,感染人口已经达到三成,甚至医务工作者群体有更高的比率,达到七成。不知道数据怎么统计得出,因为大家基本不再监测核酸,也不一定去医院医治,所以数据基本是合理的推断。且数据版本还有了比较权威的轮次周期,各个城市或地区第一波结束的时间预计在12月下旬某天等等不一,表现出了比较理性科学准确预测的意味儿。

据说第一波杨过人群已经走出家门,专家说未来3-6个月会产生一些抗体,一定程度上不用战战兢兢而过,可以享受一些难得的行动自由了。于是不少人杨过复原后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虽然有些人宣称自己已是第二次第三次杨过了。这是真正让人不安之处。

作为未阳人群,甚至生出一种等Y来的心思:早来晚不来,让他早些来,比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下担惊受怕不知何时到达来讲,也未尝不可。但对明摆着是身体承接的一场风暴,影响大小发作的状态各自不同,大家还是心存忌惮,留着最后一丝侥幸。这事儿目前也还是有太多说不清楚。

不过杨过还是杨未的状态,人们与这个超级病毒长期共处的时代真正到来了。人群与大自然对峙之下呈现出原本的性状:人类的渺小与顽强不屈的坚韧。很多时候我们识别不出人与自然的争斗,这场病毒之战,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适应性的演变与相持,将人与自然的战斗转化成了一场清晰可见的模式图景:出题与应答,轮番上演。

口罩成为日常出行的习惯。一夜之间爆火了各种消毒水的厂家。减少出行已然成为新的行动准则。人们正在用自己和自己族群具身的体验来学习总结各种正确的知识,提炼出各种行为模式,在生活,生产,生意上做出持续的修正。

未来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生命与病毒家族进入长时间相持发展的阶段,于是人们对疫情结束的期待,将会是在人们生活生产生意新习惯持续修正与养成之时。

那么人类行为重新洗牌的背后,将有哪些新的生意产生和受影响呢?我想这是创业者和企业家们的新命题。其实各行各业都在受到影响,根本性的变动是线上线下怎么再结合更符合新行为需求是一个基本出发点。

农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全产业不碰新媒体似乎不成。渠道不做扁平化设计似乎不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们怎么在不确定性里寻求一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