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到底共的什么识?

说起区块链,目前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个表述是,区块链是构建信任的机器,可以不需要任何的第三方机构,网络间两个互不认识的节点就可以达成共识,进而实现数据的可信交换。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信任区块链,技术设计的算法是固定的且可预知的,没有人可以随意篡改和造假,这可能就真正实现了一个理想的未来——通过技术设计来代替权利掌控和情感信任,一个真正没有造假、没有偷盗的互信社会。

那么共识到底是怎么演变的呢,又随之带来了哪些变化?

据百度百科资料,共识就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或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下面把共识分为三种,简单与大家探讨下:

个体共识——好朋友没的说

个体共识,通俗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达成的共识,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属于一种共识,没有权威机构可以证明你们之间关系。朋友通过一起共事,彼此之间也就更加了解,基于你对这个人的认识,你们之间才会产生可信的交换。

举个例子,你的好朋友家里要装修房子急用钱,向你来了5000块,好朋友答应你,等下个月发工资了就还你,于是你慷慨解囊,把兜里仅剩的5000元借给了他,你相信他会遵守约定,按时还钱。基于你们之间的共识,你们达成了一笔相互信任的交换。

个体共识的好处,就是你们可以基于对彼此的了解快速达成共识,不需要其他人的参与,交换双方都可以很快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过程简单不繁琐。

耍赖不还钱

但问题也同样明显,一但你的朋友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发了工资之后把钱拿去约妹子吃饭了,到期没有还你,甚至根本就不承认有这笔借款,你可就栽了,白白飞了5000块大洋。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些中间人或组织来证明了。

组织共识——村里居委会最靠谱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有限的,由于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复杂,时常发生欺骗和造假的现象,这时就需要一些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中间协调和证明,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协作。

还是借钱的例子,如果要想避免耍赖或借钱不还的事情发生,就需要在你借给朋友5000块之前,通过村里居委会来调查一下,你的朋友到底有没有偿还能力,如果有这个能力,你才会把钱借给他,同时在居委会要记录下这笔欠款,并声明,如果不能按时还清,朋友的房子就给你了,以抵尝欠款。你和朋友都觉得这样没问题,于是一笔更加可信的共识达成了。

通过这种中间机构或组织证明来达成共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违约或造假的可能性,让达成共识的双方也更加放心,彼此有更加强的约束力。

银行出问题

不过,即使是稳定的中介机构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首先,一般的中介机构都是中心化管理的,相关的管理人员都有账户最高权限,可以修改甚至删除数据记录,以换取不义之财;其次,即使中介机构不主动作恶,由于数据是集中存储的,很大可能会被网络黑客或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侵入所修改,甚至销毁,即使已经备份也是会有连带风险,即使强如支付宝、大型银行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风险是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就真的没有一种方式可以安全、可信的让人们达成共识了吗?

链上共识——更高级的信任体系

那么什么是链上共识呢,简单地说,就是把之前中介机构做的事搬到链上,通过设计的智能合约来执行相关的数据流转和管理。人们将需要记录或者保管的信息上传到区块链,就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存储和共享。

技术是没有情感的,因而也是最公平的。只要设计好相关的智能合约,通过网络上的各个执行节点,来记录和维护数据,保证数据不被篡改,数据的流转和存储就是安全且透明的。在整个区块链的运行逻辑中,没有任何的权威机构可以随意修改智能合约和数据。

通过链上共识的理念,可以在很多领域达成应用,真正实现所谓的信用社会,未来支付宝、银行、民政局可能都将被取代。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上链,也会大大缩减运营维护成本,解放人力。

对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你有什么看法呢,不妨留言讨论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识,到底共的什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