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中性词。说起奶爸,脑海中想起一则寓言:没有尾巴的狐狸。
说是有一只狐狸被捕猎夹子夹断了尾巴。从此它觉得在丛林中很没有脸见到其它动物。不仅仅是没脸见食肉动物,连食草动物,那些自己的盘中餐都用鄙夷的眼光在看待它。这让它很痛苦。于是它每天都躲在自己的洞里。忽然有一天它脑海中灵光一闪,于是它开了一门讲座:没有尾巴的妙处。内容就是告诉大家没有尾巴是多么的自如,多么的灵便,而且大大降低了被抓住的几率。并奉劝大家,尤其是狐狸一族,如果可能的话尽早割掉自己的尾巴,以便完成身份的进步。
当然了,这则寓言里的狐狸绝对是个反面例子。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呢? 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全职了将近三年的奶爸,如果我站出来大呼作奶爸的各种妙处,多少有些丢了尾巴的感觉。但很感恩的是,这是我一年前的想法。因为当时的我很被动,很着急。被动是因为我留下来在家照顾孩子这件事,自己很被动。着急是因为我盼望回归自己过往生活节奏的想法无法实现而着急。同时我感恩是因为,就算我被动,就算我着急,我仍然被安排在家又看了一年孩子,照顾了一年家人。而现在,我心中不再觉得被动,也不再着急了。而是真的看到了其中的美好。
但就我个人而言,达到第三年的心境,要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一个宏大的人类问题:我之存在,具有绝对于我的意义。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童年经历,家庭背景,文化结构,世界观构成等等诸多因素。所以,每一个人都会不同。就我自己来说。我的意义原本是建设在,诸如我的社会价值,我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我在人眼中的评价,我的自我评价,以及我的感觉上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答案。我之所以感恩,是因为,这过去的一年里,我在这的问题上产生了新的衡量标准。
我现在的新的价值体系当中,更看重我之付出对身边人的影响。而我的身边人这个界限的分化,如同洋葱圈一样,从里到外一层层向外扩展。也就是说,现在的我更现实的活在真实的自我限制中,而非理想的状态下。
奶爸对于我来说,一年前是一种将我剥离了理想,限制在牢笼中的苦差。现在,奶爸对我来说是一种状态,一种暂时性的,具有建设性的,与时间同步的,具有无可挽回性质的职责。
一年前,我很不喜欢奶爸的状态,没有了我的理性思维,没有了我的创造思维,没有了金钱收入带来的满足,没有了稳定的社会生活,连可怜的一点私密时间都没有。有的只是碎片化的一些,碎片化的思维,碎片化的事情,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睡眠等等等等。
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这些碎片化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再是一个智慧生物的思维中枢,而是一个装满包装袋以及果皮果核的垃圾桶。我从当中感受不到人的聪明与逻辑,只感觉到混乱,空虚,黑暗-漫无边际的黑暗。
但感谢这一年时间。随着孩子从两岁跨入三岁,我的生活开始重新整合,这些曾被我视作垃圾的碎片开始拼凑出一朵一朵的美丽图案,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些所有的碎片对于我,我的孩子和我的家来说都只是暂时的混乱。但终有一天,这些碎片将会拼出只属于你的美丽来。
所以,我开始珍惜这些碎片,并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碎片。更是用一种感恩的心情来面对未来,现在,以及过去的所有破碎。
一个成熟的生命,用自己的全部去陪伴,等候,滋养一个幼小生命的发芽,绽放,茁壮成长。这过程是美好的。所以,只需要一念之间的转换。我们就可以看到生命中这段特别的嘉奖。孩子终会长大,但我们却只有这一次与他一同经历这段时间的成长。之后,我们和他们都将翱翔在自己的天空下,彼此相爱,彼此守护,彼此眺望,彼此祝福。
所以,作奶爸很好。当然,不作奶爸也没什么缺憾。因为你可以看完我的文字,然后脑补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