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每个人口中的“茶”都是一样的?

茶,自古以来就是待客必备,而中国又因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茶俗,往往带有鲜明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图片发自App

我们选取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茶俗,有些你可能早有耳闻,有些则格外新奇,来看看以下盘点有没有你的家乡?

潮汕 · 功夫茶

潮汕的功夫茶并非指某种茶叶或茶类,而是一种泡茶的技艺。因为这种泡茶工艺比较复杂和讲究,操作起来需要花费不少功夫,故得名“功夫茶”。

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最大的特点是: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及以茶寄情。泡饮潮汕功夫茶,一般选用半发酵的乌龙茶,如凤凰单丛、铁观音等。

图片发自App

相对来说,潮汕功夫茶,更讲究的是茶具器皿。其冲泡须有“四宝”:玉书碨,即烧开水的壶;潮汕炉,即烧开水用的火炉;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若琛瓯,即品茗杯。

潮汕是个好客之乡,无论是在公司单位、街头巷尾,还是在豪宅农舍,以茶待人向来是潮汕人的迎客礼仪,每杯茶都伴随着茶香、茶情。

成都 · 盖碗茶

盖碗茶是老成都人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文化之一。大伙聚在茶馆摆龙门阵(聊天),从早上可以一直坐到晚上。

相比于功夫茶,盖碗茶的茶具要精简许多,分为茶碗、茶盖、茶托三部分。虽精简却非常实用:用盖碗泡茶,盖碗盖着,可以起到短暂的保温作用;启盖后,可以凉茶;捏住碗盖轻推汤面,可拂去表面的浮叶,搅匀茶汤浓度;有茶托保护,端着不烫手,放桌上也不会沾湿桌面。

图片发自App

老成都人喝盖碗茶的方式也有讲究:左手托着茶托,右手拇指中指提起茶盖,在碗面、碗沿上轻轻拨动,发出声响,然后将茶盖半沉入水中,由里向外慢慢滑动。饮茶时将茶碗送到嘴边,从茶碗与茶盖的缝隙中嗫茶,茶水于舌边、舌根回荡。如此分三次吞下,咕咕有声,称为“三吹三浪”。

广东 · 早茶

“你饮咗茶未?”(意思是“你喝茶了吗?”)这句话,是许多广东本地人早上见面问候的话语。广东人素有喝早茶的习惯。

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图片发自App

然而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如肠粉、虾饺、烧麦、叉烧包、蒸凤爪,都是粤式茶点中的名角。

饮“早”茶的时间一般是从酒家开门营业直至中午,有些酒家的“早”茶会持续到下午两点。长者习惯在早上六、七点就出门饮早茶,日日如是;年轻人则一般是周末睡到自然醒后,才慢悠悠地去“早”茶。

北京 · 大碗茶

大碗茶这一民族风尚早已随处可见,远近闻名,然而最有韵味的当属北京大碗茶。

所谓的北京大碗茶,其实是指北方地区的一种饮茶方式。由于北方人豪爽、粗犷,在饮茶方面也带有这种性格的烙印。

图片发自App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一碗,随便饮喝,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倒也随意自在。

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藏族 · 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藏族牧民习惯于一日三茶。藏民喝酥油茶就像吃饭一样,甚至比吃饭还重要。

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

图片发自App

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人们说,没有喝过酥油茶,就算没有到过西藏高原。初喝酥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

傣族/拉祜族 · 竹筒香茶

这是两个族独有的一种茶饮料,因其原料鲜嫩,又名“姑娘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采用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加工而成,是云南古老名茶品种之一。原料采摘细嫩,一般为一芽二、三叶。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鲜叶经杀青、揉捻后,筑于新鲜嫩甜竹筒内,以文火烤干,剖开竹筒取出,即成竹筒茶。

图片发自App

竹筒茶为圆柱体形,外形柱体光滑,色绿润显毫,冲泡后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雅的竹香,清凉解渴。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些茶俗都是人们心里的家乡茶味,是属于记忆里的美好温情。中国这么大,大概需要一部万字巨著才能盘点完全部茶俗。

你的家乡,又有什么富有特色的茶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以为每个人口中的“茶”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