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给学生说的机会

                                    农安合隆中学    田海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这句话不陌生吧?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熟悉吧?

“课堂上师生输出的比例1:3”见过范例吧?

如此这些说法归结是否可理解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呢?我这么理解,也是这样去做。

以一节介绍房间格局及房间功能的课为例吧,我喜欢用事实说话。

首先依据图片学习表示房间的名词,例如说说this is My living room,it's big.以句带新词,温故知新,且从某种程度上加大学过的词汇的复现率。每介绍完一个房间,学生都会以句子的形式描述这一房间且评价各异。很是觉得符合生活实际。有同学评价厨房it's clean but small.有同学评价自己的卧室it's big but dirty.这一学习单词的过程又何止收获几个单词那么单一?!任务难度不大,基本全员可参与,学生输出内容评价分为基本正确,标准和优秀。

接着,我得意自己提出了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What can you do in these rooms?当问题抛出后我的角色就是一个记录员:把孩子们不同的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这一任务的设置既用英语表达了各房间的功能,同时又大大复现了刚刚学过的表示日常活动的动词短语,另外超前理解并运用了can。这一环节完全是我方不唱你(学生)登场。

我记录的板书

图片发自App

一个学生复制板书后的又一小样

图片发自App


人是有贪欲的,我在下一环节的设计上已充分体现。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livingroom/bedroom/bathroom...?(你能介绍你的某一房间吗?)

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此时的蓄势待发!

手绘的思维导图就在那里,而孩子们的口头小作文也就在这里产生。我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点头和竖大拇指。当孩子们介绍房间余兴未消时,铃声总是那么应时而响。我布置了作业:

书面表达:画自家房子或理想中房子的格局图,结合本节课学习进行书面介绍。第二天作业结果已超过按课时标准而达到的满意度。

图片发自App

结语:所有的环节铺垫都是为了一个终结目的:学生以各种形式输出作品。词汇的学习,短语的集结,任务的有效梯次性设置,都为了结合实际的语用输出、交流。虽是专题的第一课时但是从单元内容整合的角度也肤浅地落实了项目整合法的基本原则“以终为始,螺旋上升”。学生的习得源于机会、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创设。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给学生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