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14

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①不足观也已。”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②,不易得也。”

注①:“馀”通“余”,《论语集释》中为繁体字“馀”,本课程保留简体字写法。②:“谷”通“穀”,《论语集释》中为繁体字“穀”,本课程保留简体字写法。

原 句 译 文

8.9 解释一:孔子说:“百姓如果赞同某件事,那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他们因为不理解而不愿意执行,那就要向百姓解释清楚。”

解释二:孔子说:“百姓啊,让他们干活就行了,无需跟他们解释每件事背后的意义。”

解释三:孔子说:“老百姓啊,让他们干活是可以的,让他们都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那可就难了。”

注:樊登认为以上解释都各有可取之处,但个人更倾向于解释三,即:这只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句对现状的感慨罢了。

8.10 孔子说:“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很容易犯上作乱;没有仁爱之心、容易过分怨恨他人的人,也很容易犯上作乱。”

8.11 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或者吝啬,那也就不值一提了。”

8.12 孔子说:“学习了三年,还继续致力于求学而不是急着找工作,这样的人才很难得啊。”

我的感悟:

8.9 这则是孔子在教学中对现状的一句感慨罢了。想要让老百姓理解他所做事情背后的意义是很难的,想让大家做事儿还是可以的。这不是孔子做人的策略,不是他希望这样,而是对社会状态的描述而已,甚至过来两千五百年还是这样的。

8.10 这一则中体现孔子对社会动乱因素的归纳总结。当时的社会比较乱的缘故吧,孔子有比较多的文字谈乱的情况。这里提到主要有两类人:好勇疾贫和人而不仁,疾之已甚者。一个人好勇逞强斗狠,但又特别痛恨贫穷,这样的人容易作乱;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又容易过分的怨恨别人也很容易作乱,这在今天也有这样的情况,网上的暴力情况经常就是这样,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看见大家都在骂,自己也跟着骂,而且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各种不好的情绪就被煽动,暴力就这样发生了。这告诫我不要轻易随波逐流,成为别人的帮凶。

8.11 这则讲孔子说一个人有他的偶像周公这样的才能,但如有骄傲和吝啬这样的两样毛病,就不值得一提。对于人才来讲骄傲和吝啬就会毁了他。为什么呢?因为骄和吝容易被模糊掉,有时候自己不自知。所以我们要小心骄和吝。骄是爱名,吝是爱物,合在一起就是贪,贪会带来贪嗔痴,无论是爱名还是爱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把名利看得特别重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骄是矜夸傲慢,是精神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吝是吝啬,是物质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一个人精神物质上都以自我为中心,人生的大逻辑错了,整个的方向就错了,这就容易出现像王莽那样的人,实行新政,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他既要名又要利,不是把自己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融为一起,就很难做出大成就,自己也不会幸福。他的格局不够大,他的胸怀也不够大。想的就是自己的名利全勤,而不是社会的发展。

8.12 这则讲孔子认为一个人学习了三年还不急着去赚钱,这样的人才是很难得的。这是孔子希望的君子儒吧!这样守道好学心无旁骛的人是很少的,这是孔子的感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