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十六天——精神分裂症

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11-2中16坚持分享第475天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疾病,相对来说好鉴别一些。

病例分享:男,30岁。以“反复言行异常13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13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夜眠差,胡言乱语,行为紊乱,半夜大声朗读英语,自言自语自笑,在家闭门不出,认为大街上有人用不正常的眼光看他,别人吐痰也认为是针对自己,感觉周围不安全,有人跟踪监视他,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3天前因工作压力上述症状再发,出现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头痛,有时感觉脑子有点渴需要喝牛奶解渴,诉说父亲的种种不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症状

情绪改变、认知改变、行为改变、感知改变、躯体改变等

(二)显症期症状

1.阳性症状

(1)幻觉:以幻听最常见,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持续的评论性、争论性或命令性幻听常考虑精神分裂症。

(2)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的荒谬性显而易见,但患者坚信不疑。临床上以被害、关系、嫉妒、钟情、躯体妄想多见。

(3)瓦解症状群:包括思维形式障碍(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模仿语言、刻板言语等)、思维过程障碍(思维奔逸、贫乏、阻滞等)、怪异行为(傻笑、当众脱衣等)和紧张症行为(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等。


2.阴性症状

(1)意志减退:无所事事,对前途无打算、无追求,个人卫生懒得料理,重症个人生活不能自理。

(2)快感缺乏:不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愉快感。

(3)情感迟钝:不能理解和识别别人的情感表露和(或)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4)社交退缩:对社会关系的冷淡和对社交兴趣的减退或缺乏。少与家人与亲友交往,不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5)言语贫乏:言语交流减少,回答问题内容空洞、简单,严重者几乎没有自发言语。

3.焦虑、抑郁症状

4.激越症状

(1)攻击暴力

(2)自杀:20-50%的患者会出现自杀企图。引起自杀最可能的原因是抑郁症状,虚无妄想、命令性幻听是常见的促发因素。

5.定向、记忆和智能  一般没有明显障碍,慢性衰退者可有智能减退。

6.自知力  在疾病发作期常缺乏自知力。

诊断要点

1.症状特点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被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听幻觉。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联想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语言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特点

ICD-10 首次发作者要求1个月及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上述症状条目1~4中至少一个或5~8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治疗

不论是首次发作还是复发的患者,首选治疗措施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药物选择原则

在阳性症状的总体控制方面,奥氮平、利培酮优于其他药物。

2.药物使用原则

早期、适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

3.药物治疗程序

急性治疗期(4-6周):控制症状,防止继发性伤害;

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防止疾病复燃,协助恢复病前社会功能;

维持治疗期(时间不定):防止疾病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首发、缓慢起病、多次复发,维持至少5年或更长,部分需终身服药。

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维持时间相应较短。

(二)其他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ECT),又称电休克治疗,对急性发作的患者效果优于心理治疗。

(三)心理与社会干预

1.行为治疗

2.家庭干预

3.社区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习第十六天——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