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点杂书挺好


网络图片

最近忙着看新买的汪曾祺散文四部,《人间有味》《人间草木》《人间小暖》《人间有趣》,不愧是大家,随手拈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道出了人间五味。文中多次谈起要多读杂书,扩大知识面,语重心长,教诲颇深。

记得当年读书时,父亲在外谋生活,家里所有事都有母亲打理。我们兄妹俩读书她也不放过,在母亲眼里只有课本是正书,其余的小说诗歌都是闲书杂书,是不能看的。每次看到我攒钱买书,就是一百个反对!认为我不好好用功,把心思放在杂书上,每每看到我看杂书,就逼我干家务活。

如果做作业,她老人家总会体谅,家务活再多,她老人家毫无怨言自己承担。但一旦看到我在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她就会火冒三丈,雷霆震怒。我想,既然白天不让看,那就晚上看。

晚上只要一过八点(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天时六点不到就已经天黑。)只要看到我房间窗户还亮着灯,就开始嚷嚷。

“好困觉了,还了啦组啥?”

“灯开了嗨,不要电费额哇?”

这类喊声我可以置若罔闻,不理。但有几次母亲竟然使出杀手锏,去拔家里小电表的保险丝!!把我吓一跳!直到有一次我确实没有在看杂书,正做着作业呢。把我给气啊,和她大吵一架。至此以后,晚上她也不管我了,也不管我看什么书。

其实母亲也不认字,看到很晚还不睡觉,一个是心疼我身体,还有一个是怕浪费电。家里经济条件实在不宽裕,只能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家里电灯用的瓦数已经是最小了,一般人家最小都用25瓦白炽灯,我家用15瓦。晚上用电高峰时,白炽灯的光亮和烛火相差无几,昏暗无光。有点像穿越回古代,那囊萤映雪苦读的穷书生。

后来说日光灯省电,就开始用8瓦的日光灯。更完蛋,晚上吃晚饭时,只看见启辉器在那里闪啊闪,灯始终亮不起来。电压太低了,点不亮。后来还是用了白炽灯。

对于杂书,我读起来感觉比课本有意思多了,就像美味小吃,虽远不及那些大餐,但就是那样爱不释手,百吃不腻。那时也不管什么书,农林牧副渔,历史人文拿来就看,有种饥不择食的贪婪。只要哪个亲戚家里有书,我就常去,主要就是去借书看。

上了中学,图书馆我是常客,几乎每天都去。农村学校图书馆不大,没多久就看完了。图书馆里主要是教辅,我自己感兴趣的书不是很多。还好,家里大人还是有看书的,那就跟着大人一起看。

叔叔也喜欢看书,我就磨着他借书给我看。就在那时什么三言二拍,三侠五义,书剑恩仇录,七剑下天山等等,为了赶时间看一个晚上,一般都是生吞活剥通宵看完,第二天可以还给叔叔。

那些经典原著,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大浪淘沙,确实给人以很多启迪。但总感觉大部头,艰深难懂。潜下心来去看看经典,看不了几页就被我放在一边,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同珍馐美食,山珍海味虽然好,不对胃口也吃不下去。


其实那时喜欢的还是一些历史人文故事,休闲看看最合适。也不用动什么脑子,如同现在的很多网络小说那样,纯粹是个消遣。

记得那时有本期刊,《山海经》,每期必买,人文故事,诗词典故都有涉略。看起来津津有味。很多古代文人轶事都是从这期刊里得到了解。

后来上档次些,买《读者》看看里面的散文和短篇小说,至理名言,对写作据说有帮助,但我看了不少感觉没啥多大作用。

看的闲书多了,各个方面知识都知道点,和别人聊天都有谈资。没有哪个人在茶余饭后嘎山湖时还去讨论自己的专业知识,无非是天南海北地神聊。所以,多看杂书除了增加知识面,还是提高情商的好方法。


2019.2.20 偶感

2019.3.19 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读点杂书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