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教材的首次学习。学生学习落后和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学得不够好。对教材的首次学习指的是什么?这个术语用了合适不合适?而首次学习,就是从不知向知、向理解事实、现象、品质、特征的实质迈出的第一大步。

学生在许多课堂上都要跟简略的乘法公式打交道。经验令人确信,学生在学习公式的头一节课上对他的理解得深与浅,关系到非常多的问题,其中首先关系到,是不是随时准备把它当成工具去获得知识,换句话说关系到首次学习随后的新概念、新真理。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律是: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混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落后的压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对首次学习新材料就越有准备,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越有成效。

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该成为特别的一课。在首次学习教材时,观察困难,学生独立做作业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迟缓,为理解教材的实质需要较多的实例和时间。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力求在首次学习的觉才课堂上,观察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堂上,一定让学生独立做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理解实例,并进而懂得概括性的真理。

十分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含有运用知识的成分。正是这里需要做困难学生的工作。应走进他们每一个人,看到每个人的困难所在,只把专为他准备的作业给他做。有时在课堂上要弄清楚,必须给哪个学生布置单独的家庭作业;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在课堂上及时布置这种作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首先依赖于首次学习教材时他在课堂上当场有逻辑和有条理工作到何种程度;不可只让他听同学们的正确答案和抄写板书;一定要促使他自己动脑筋,耐心而有分寸的激励他在每堂课上多获得一点脑力劳动的成果。

——摘录《给教师的建议》

反思:在这个一个班级60.70个人的时代,关注到每一个人,确实有点心有力不足,这个想法是在我三年级后半学期有的“ 无力”感,老教师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也是夸阶段的开始,下半学期真正的感受到了,花太多的时间去为课堂上“首次” 听课的人补习,发现一点用都没有,他们丢的太多了,还有个重点是,孩子们学会抄袭了,脑子里都是“我做不出来就可以看看别人的”想法,从而导致越来越懒,越来越差……这个压力给到了我的身上,我曾反思,是我的原因吗?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解读不到位?还是没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又可能是另外的原因,不管哪一种,都是我需要接着努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