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缺什么

图片发自App

      我的老师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占多少分?”我回答:“50分。”“那在你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你有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进行作文教学吗?”这个问题问的我瞠目结舌,是呀,我们从来没有!

      语文素养好不好,最终的宗旨还是应用在写作能力上,能不能在初中毕业时,我们的孩子都能习得最佳的作品,这无疑在叩问着我们这些教书人。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缺少什么?人们都调侃“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们的语文课上永远在讲着讲不完的课文,做着做不完的试卷,学生的作文里永远写着正确的废话。那些课后精美的词语学过即忘,那些优美的片段,也只是为了应付背诵,那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学的表达方式、学的详略、联想、想像、抑扬、照应都去哪里了,到最后我们都归罪于学生们缺少生活、缺少体验、读的书太少等等,以致于中考时我们看到的作文就是行款错误、标点错误、词不达意、字迹潦草。

图片发自App

      初中版《作文课,我们有办法》的袁源老师也谈到:“当一名小学毕业生走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他(她)需要什么?他(她)能得到什么?三年后除了一份中考语文成绩,他(她)还拥有些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 “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而语文能力中写作能力恐怕更是终身需用的。

     

图片发自App

      宋代陈师道在《后山居士诗话》中总结写作经验时提到:“ 永叔(欧阳修)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然而纵观我们的写作教学,学生看得多未必写得好。“读"与“写”之间仍然缺少座具体可行而坚实耐久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样计算,学生一学年应练笔近2万字。然而即便练到了这个“量”,由于引导得不充分,不系统,不能序渐进,依然功效甚微。”

    《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浮夸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軤(去了毛的兽皮)犹犬羊之醇。”文质兼美,不但是做人的境界,也是行文的高标。然而什么样的“质”(立意、选材)是好的,什么样的“文”(结构、表达)才是美的呢?表现现实生活的难免平淡寡味,也容易千篇一律,不被接纳似是理所当然,不顾内涵,一味追求形式创新、语言华美,虽然能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但这样的文章显然是文风不正。对初中生而言,文质并重是需要强调的,因为文如其人,学作文有时也关系到学做人。

       

图片发自App

      中学生能否进行考场文学创作。必须看到,如今各种文学作品铺天盖地呈现于中学生面前,许多文学“小青年”在自己的写作天地里,时常进行文学创作。而阅卷者凭个人好恶,有的特别喜欢这样的文字,便予以高分,有的总疑为套作抄其实中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很平常,当年刘绍棠先生在读高中时,所学的教材中就编有自己的《青枝绿叶》。所以我们应当对孩子给予保护和鼓励的。

      三是究竟什么是文体分明。以往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三大文体样式进行文体规范写作训练,似乎很容易把握和操练,但眼下学生不买这个账,写出另类的考场作文;还有一种则是随心所欲,不成一体。所以现在,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保险”,限制学生考场作文的独特创意。还不分良莠地一律要求学生规范写作,给出套路和模板。

      我们的作文教学缺活水灌溉,缺学生写作兴趣、才华的激发、认可、保护、欣赏和鼓励,缺循循善诱、不厌不倦的耐心引导....因为我们看中的是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分数。

      看来作文教学路漫漫,我们一点都不能懈怠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