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训有感

每次介绍自己的姓氏时,总是说,“姓曾,曾国藩的曾”。对方写错的机会从未有过。说来惭愧,老是借用这位晚清名臣、一代大儒的大名,他的家训之前却从未读过。也曾探究原因,应该是年轻时觉得家训这样的东西太“旧”太“重”太厚,不愿受其束缚,而到了这个光景,我觉得应该去了解一下这位为我姓氏带上光辉的人。

学生时代的我,偏科十分严重。语文和英语,没怎么用功都能考个好分数,但是数学和物理,怎么学都是一塌糊涂。于是我认为,学习也是一种天赋,天赋在人生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很多伟人,确实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曹植七步作诗,达芬奇的智商高达230。然而,曾国藩却是一个“异类”。他并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甚至是一个有点“笨”的人。年少时晚上在家里背书,有小偷藏在梁上想等他背完了好偷下来东西。结果,一篇不算长的文章,曾国藩反反复复的背了大半夜,连小偷都背到了,他还没有背熟。小偷着急得从梁上跳下来滔滔不绝的对着曾国藩背了一遍,最后还扔下一句话“你看你笨成这样,还读什么书啊?”之后扬长而去,可窥其智商确实一般。

然而,花一个通宵才背到文章的曾国藩成了一代名家,而那个小偷也不过是这野史上无足轻重的一笔而已,连姓氏都没有留下。梁启超这么评价曾国藩:“而文正以朴拙之姿,起家寒素?饱经患难.....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变举世之风气而挽一时之浩劫。”推崇备至。曾国藩的成长史,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史,用现在的话来说,不是富二代(家里是农民),不是小鲜肉(长相一般),不是天才(曾落榜两次),但是,他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以近乎严苛的方式改造自己,变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同时也变成了其他人眼中的楷模,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我认为就是自省修身。他终生坚持记录日常,反思教诲;书写家书,立身垂范。

伟大始于平凡。28岁的曾国藩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这个时候的曾国藩也有一些春风得意,觉得苦读有所收获厚可以乐一乐,闲一闲,于是开始“打望美女”,开始聊八卦,甚至闲到想去看菜市场砍头。然而,曾国藩不久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深刻反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心贪嬉游”、“无事夜行”、“闻色艳羡”,甚至毫不留情的骂自己“真禽兽”(这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不当圣贤,便为禽兽。”,他给自己定下了这般终极的目标,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告别昨天的我,重新认识和塑造新的我。其实像这样的自省,我们又何尝没有过。晚上想要看书学习,结果开始了王者荣耀;今年定了一个什么目标,结果又业荒于嬉。曾后悔,曾信誓旦旦,但我们和曾国藩的差距就在于——他是实干,我们是空想,他做到了,我们还在彷徨。曾国藩家训曾说,“败人两字,非惰即傲”,还曾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的意思就是天下无庸人,庸人都是因为懒,这个真的是个大大的实话。“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勤省,勤思,勤劳,这是他一生都在做的事。这是一则他的日记:“早起:蒋、萧两大令来诊脉,良久去。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围棋二局。至上房一坐。又阅《理学宗传》。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李绂生来一坐。屡次小睡。核科房批稿簿。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起吃点心后,又在洋床小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看病、读书、见客、围棋、清理及批示文件等,他做了不少的事,而这则日记竟然是绝笔,是他临终前的状态,真是不禁感慨,为何世上只有他才是曾国藩。

爱看武侠小说,曾经在初二的时候还写过一本。书中,我幻想自己不慎掉入悬崖,大难不死,偶遇一个藏经洞,洞内是万人追寻的武功秘籍,半年之后,我学成归来,仗剑天涯,孤独求败,最后归隐峨眉。年少时写这样的故事有些夸张。成年的我们,哪里又没有这样的渴求过伟大呢?幻想着平凡的我们,能有一天突破天际,光芒万丈的站在那个曾经对我们指手画脚的人之前意气风发!只是,哪里有什么天上掉下的武功秘籍,千般想不如一时做。没有什么生而伟大,伟大是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打落牙齿和血吞”,这是曾国藩的肺腑之言。我似乎从字里行间里看到那个平凡的男人,用锥子一点一点的将缺点从自己的骨肉筋络上分离,鲜血淋漓的雕刻自己,最终成了那个伟大的自己。晓风残月,红尘美人,金戈铁马是小说,曾国藩家训,应该是苦熬后码出的实用工具书。

世人推崇曾国藩,也许是因为他是平凡到伟大的代表,有点像今天我们说的凤凰男,但变成凤凰那漫长的涅槃,又有几个人能够熬过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曾国藩家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