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2 我的财富自由之路笔记

常见的对财务自由的定义是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

本质上是你无需为了生存开销而出卖自己的时间。财富只是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的自主权。

打工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提高自己的时薪,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做法,就是提高单位时间的销量。例如知识变现,专利,畅销书等,即使是人死了,还会持续赚钱。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财富自由不是终点,只是通往终点过程中的里程碑。在你获得财富自由之后,还是会专注成长。

铁律一: 成长才是根本

你的每一个选择,都要考虑自己还需要什么能力,以及新的选择对于自己能力发展有没有提升。

铁律二: 重视价值忽略估值

铁律三: 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付费

你的注意力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如何能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是重点。

曾经读到过得到薛兆丰老师的一个专栏,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现在在李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看到了类似的主题 “付费就是捡便宜”。

怎么去理解呢?

注意力>时间>金钱

所以如果花钱能解决时间,提高注意力,那付费就是捡便宜。这有个消费陷阱,就是你要确保你是用低价值资产(钱)换取高价值资产。也就是说,实际产出的价值大于购买服务支付的价值;或者是你节约的时间是为了未来持续成长付出的努力。

放弃部分安全感,跳出舒适圈

几乎所有的低级动物的双眼都是长在两侧的,他们没有视觉盲区,可以同时看到上下左右前后,因为它要时刻观察周围的危险,为了活下来。这样的局限是没有办法长期集中注意在一个点,于是在进化过程中从未有机会发展出大脑皮层。事实上对它们来说,生存更重要,所以它们演化出更为强大的繁殖能力。

最终有某种动物的双眼计划到了正面,于是终于有机会进化出了大脑皮层。放弃了全视角,接受了视野中盲区存在,放弃了部分安全感而获取更专注的思考,然后人类文明出现了。

1.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2.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3.放弃的部分安全感可以通过有效社交来补全。

活在未来

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

活在当下的人追求最大化的满足感,但是会把自己困住,我们需要活在未来: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定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照未来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心理学有个研究:相比起宣布自己目标的人,那些选择不说出来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所以,如果你确信应该怎么做,那就去做,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你最好的鼓励。最重要的是,你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增强判断力,减少选择失误的概率。

如何遇到贵人

1.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2.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3.能帮助他人进步才是真正的贵人

4.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5.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6.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7.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贵人不一样,他们常常“以和为贵”,更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8.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所谓得道者多助。

9.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

有一个词需要强调一下:求助。

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有极为深刻的误解,以为求助就是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这不是求助是乞讨。事实上,求助是一种交易。贵人之所以帮助你,是因为看到你的价值。

每个人都生活在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之中,所有聪明人都会做自己做两件事情:储备人际价值、到人际价值高的地方取扎堆。这是每一个人的本能。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求助根本不是乞讨,而是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

你有没有资本?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复利的公式:

(1+r)^ n

1是你的起点,r代表每天的进步,它可以很小,但是你要保证,它一定得是正的。

复利曲线:每天进步一点点+足够长时间的坚持=超出预期的回报。

钱和资本不是等价关系。钱要变成资本三要素:

1.资金的金额大小

2.资金的使用时限

3.资金背后的智慧

用来投资的资金额度不分大小,重点需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期限,是你可以长期使用的,甚至至死都不需要取出来的钱。最重要的一点,是资金使用背后的智慧。同样的钱,在不同人的手里,会发挥不一样的威力。你要提升投资的智慧和耐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资金。

落后

心理学有个概念- 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Lake Wobegon Effect)源自盖瑞森·凯勒(Garrison Keillor)虚构的草原小镇,凯勒的著作《Lake Wobegon Days》当中所描述的是充满温暖和幽默、悲伤和温柔、歌曲和诗歌,他在其中回答了为什么“我们是我们”,以及为什么“聪明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他所虚构的这个小镇当中的所有人认为自己处于平均水平之上。社会心理学将这个现象称为乌比冈湖效应。

定义:社会心理学借用乌比冈湖效应来反映人们高估自己的心理倾向,与自我抬高偏差、超越平均效应有所类似。

我们在网络上可以获取到大量的信息,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获得的信息才是最全面的,从而对他人观点不信任甚至攻击他人,误以为自己有过高的能力或水平,能够做出公正的判断。

与乌比冈湖效应相类似的另一种效应为“杜宁-克鲁格效应”,即“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的现象。

那些平时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人,最容易瞧不上别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反而高手会格外谦虚,因为他们知道,到达这个阶段需要的付出和努力,所以不会盲目骄傲。

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你认知圈子小,你自我优越感容易强。

互联网让大家链接在一起。,带给大家更客观,更完整的信息,你更容易认清自己的位置。你应该用什么态度面对,取决于你自己。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多元思维模型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在查理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中。

芒格进行商业分析和评估的“多元思维模型”。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他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来说,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一种问题的笨方法。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掌握的系统,他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种非常有才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

回到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看来高人都是跨界型选手。

1,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2,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3,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不论生活还是写作,我都会时不时拿出已经掌握的概念,看看是否还能用在其他领域。很多时候,一个领域的问题可能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解决。

打造多维竞争力,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应该太局限。“跨界”,成本越大,越有可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还要注意,你需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然后才能和其他维度配合打出好成绩,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


所以,如果在一个维度上已经足够优秀,不要沉浸于已有的成绩中,不妨“跨界”突破一下自己的局限。

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遇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别只盯着问题看,你应该从别的地方找解决方案。

如果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养成记录的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还是遇到什么好的解决方法,都要记录下来,并且不断回顾总结。

总盯着钱的人,通常赚不到钱。真正赚到钱的人,通常都会把注意力放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上。

如何能做到不放弃?

如果某件事你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件事基本上很难办成,因为你骨子里不愿意,你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

喜欢读书的人,多半不是坚持,对他们来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喜欢运动的人,多半也不是在坚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让他们享受运动过程。

如何能做到不放弃?

1.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

2.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这个世界是有温度的

不论你的智商有多高,如果你的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他就无法对你起作用。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它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

客观存在的那个世界,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它只会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下去。

而你自己的世界却变得可以改变了。只要你改变对待它的态度,你的世界就会马上随之改变。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它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尼采就说过: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取长补短,看到别人的好

引用了一本书里的内容(Thomas A. Harris, I’m A Practical Guide to Transactional Analysis),说人大抵上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I'm not OK, and you're not OK

I'm not OK, and you're OK

I'm OK, and you're not OK

I'm OK, and you're OK

大多数人会停留在别人好我不好或者别人不好我好的阶段,很少有人能够到你好我也好这个阶段。

看了今天的文章之后,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

喜欢你的“好”,不关心你的“坏”。

其实这是一种更好的态度。因为它让你能够看到别人的好,并且也帮你屏蔽掉了对方可能带给你的负面影响。

我们看得见别人的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不论是之前谈到的“世界是有生命的”,还是这周说到的“看见别人的好”,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视角,来获得重生。

别人的优点,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别人的缺点,拿来用于提醒自己。

正确本身有价值吗?

用两个维度思考正确的价值,你正确的程度越大,与此同时,不认同你的人越多,这样的时候,价值才很大。你很正确,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很正确,那么,价值其实可能等于零。


若你确定自己是正确的,而你身边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那你应该高兴才对,而不是痛苦啊!

那为什么人们面对真正的价值之时会如此痛苦呢?因为他们衡量正确与否的方式错了,他们衡量正确与否,靠的不是逻辑与独立思考,靠的是“认同的人是否足够多”。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这是很睿智的原则——在这里,“听大多数人的话”的意思不是只“按照他们那么说的那么做”,而是“听听他们怎么说,琢磨他们怎么想”。

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会很痛苦。证明自己正确”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早晚更聪明、更正确”才是应该的结果。

什么决定你的命运

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于是,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准确地说,我们可以依靠不断打磨自己的价值观,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

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来源。

例如学英语,那些学的好的人往往是因为有实际需求,要么在职场中需要,要么环境需要。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话肯定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刚需,都必然显现为“习惯”——就好像你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到点儿吃饭”一样。

甚至,“习惯”很可能只不过是“刚需”的另外一个说法。

所以,当你没有驱动力的时候,可以想想如何让这件事成为你的刚需,这与前面提到的赋予事物重要价值相似之处。

对于育儿也有参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英语以及完成作业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试着创造刚需来提升驱动力。

你可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的虐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面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就选那个更难的路,一般不会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02 我的财富自由之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