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新手鱼友来说,入坑前要面临很多选择,最首要的便是过滤设备的挑选。好的过滤设备能够帮助快速养水,建立硝化系统,为鱼儿提供更适宜生存的生活环境,不仅大大提升鱼的寿命,也对发色有所益处。
本次测评选择了市场上最热销的入门级产品,辐射4种常见过滤方式,即上滤式、外挂式、内置式和底滤式。由于文章较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滴滤式和瀑布式,下篇将介绍底滤板和水精灵。
测评实验过程将使用同样的本地新水,水体均经过除氯气处理,水体pH值为7.5左右。为方便观测,减少其他因素影响,采取裸缸饲养方式,不额外对水体进行其他处理。
因室温为24~30摄氏度之间,因此也不使用额外的加热设备。2缸饲养同样条数的灯科鱼各12~15条,第2天考虑到密度问题,减少到各8条。
采取养水与饲养并行方式,通过正常喂食产生的残渣和鱼体排除的粪便,对物理和生化过滤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将使用专用试剂跟踪测量每日水质变化,比较过滤设备的水质保持能力。
至于二者各自有何优劣,接着往下看正式评测内容吧!
外观
滴流式
滴滤式我们选择的是最常见的,也是80%的入门用户会选择的第一款过滤设备,即小型成品缸自带的三合一过滤器。为方便观测,我们拆除了顶部的照射灯,只留下过滤器的部分。
由于滤盒遮挡,可观看面积较小,不适合用以养殖和观赏背部美丽的鱼种。如果使用的是颜色偏淡的滤盒,那么在一段时间后能够很明显的看到上面所附着的污垢。
另外,这种过滤设备的水泵是全部浸入水体的,这也意味着对鱼缸内的空间占用度更大一些。
瀑布式
这也是十分热门的一种过滤方式,我们挑选了销量排行最高的一款样式,并分别购买了适用于不同缸体大小的两款。
它们内部构造和使用观感基本相同,造型都十分小巧紧凑,无论是小功率还是大功率,配备大缸还是小缸,只占据小小一个角落。并且由于是挂在外面的缘故,几乎不会造成视线上阻碍。只有一根管子伸入鱼缸,对内部空间的占用度也较小。
简述
滴流式
这款过滤器的运作方式是通过水泵,由浸在水中的水管向上抽水,并通过导管使得水流经由滤盒再流回至缸中。滤盒中有一定的空间,可摆放不同的滤材若干,在滤材上方与导管之间垫入滤棉,有助于阻隔过滤出来的残渣、粪便、杂质等,并加速产生硝化细菌。
除此之外,这款过滤器还带有简单打氧功能,即通过透明导管从外界抽取空气,通过连接水泵的小管道输送向缸内。对于一些呼吸能力较弱的鱼种来说保持缸内充足氧分还是十分必要的。
瀑布式
体型大小不同内部可存放的滤材不同,小型瀑布式只能容纳一块活性炭棉,而大型的除原有过滤盒外还可以在空余处塞入几块细菌环作为滤材。
这款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伸进鱼缸的导管,在水泵的作用下向过滤盒中抽取水份,水份漫过活性炭棉到达出水口,重新冲向水面。以此带动缸底的残渣,随水流留在布满细密小孔的活性炭棉中,以此起到物理过滤效果。
水流冲击水面产生较多气泡,具有一定的增氧效果,因此这种过滤设备一般没有特别配备打氧管。可通过旋钮来调整出水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使用时要辅助手动向过滤盒中加水,否则可能会因无法抽满足够的水而功能受阻,当出水口开始自行出水后即可。
声音
滴流式
滴流式的水泵浸入水中,通过水体消解,基本听不见水泵的声音。唯一声音来源在于水流滴向水面所发出的,不过该声音大小可通过调整鱼缸水面高度来调节,水面越高离出水口越近声音越小。
瀑布式
瀑布式过滤器的水流声反而不大明显,但因为水泵暴露在空气中的缘故,无法通过水体进行消解,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听见水泵震动的声音。并且将手掌覆盖在桌面上时,能够感受到微微的震动。
由于构造原因,瀑布式过滤器不论功率大小、体型大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动问题,这导致它很容易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声音表现。特别是当调节水流大小时,很容易产生风扇拍打水面的噪音。而当鱼缸水位发生改变时,这种声音则又会出现。
总结
通过调节出水大小、水位高低等,得出几组不同的声音数据,基本上包含了换水、自然蒸发等可能会出现的造成水位不同的使用场景。总体上来说,瀑布式过滤器在分贝上要高于滴流式。
关于这两种过滤方式的声音表现,我认为因个人接受程度而有所差异。瀑布式的过滤器出声来源为水泵,它是一种较为低沉的震动声,而滴滤式则是水流滴向水面较为清脆的声音。可以空调来说,一个像空调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而另一个则像空调滴水。
物理过滤
对比过程中我一直采取每天早上9点40左右喂食一次的做法,饵料为小型鱼专用的缓沉式人工饲料。
滴流式受水滴及打氧泵的双重影响,水体波动较大,导致饵料投放后很快便翻滚沉至缸底。而瀑布式则保持较为平缓的水面,饵料能长时间停留在水面。这一不同造成滴流式的缸底会沉积较多饵料,而瀑布式则较少。
2小时后再次观察,瀑布式底部整洁无残留,滴流式的留存少量饵料。当天晚上6点左右再次观测,两缸底部皆十分干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天都保持这样的观察频率,因滴流缸灯鱼开始自主到底部觅食的缘故,滴流缸底部沉积饵料消失速度较之前快。到晚上时两缸缸底都很干净,不仅没有食物残渣也没有任何粪便。
这两种过滤方式在裸缸状态、没有任何阻碍时物理过滤效果都很不错,能够长时间保持底部洁净。不过粪便的消失与生物过滤的关系也很大。
第7天时能明显感觉到两缸的物理过滤效果有所下降,从上午9点半喂食时到下午6点左右观察,滴流缸残渣得到缓慢清理,而瀑布缸则有一定程度堆积。
总结
二者初期差别不大,长期使用途中瀑布式出现后力不足的情况,这意味着相较于滴流式它需要更高频率的日常清洗维护,以保持良好的清理效果。
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是指的硝化细菌对粪便和食物残渣的清理作用,以此防止腐败物长时间置于水中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质。首先异营菌负责将固体垃圾分解成有害的氨氮,而硝化细菌则负责将氨氮分解成同样有害的亚硝酸盐,并逐渐将有害的亚硝酸盐分解成对鱼无毒的硝酸盐。
所以,通过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可以很大程度的确定水体硝化系统的建立情况,为方便描述我将氨氮的分解称为一阶段,亚硝酸盐的分解称为二阶段。
两缸水都来自于同一桶经过除氯环节的本地自来水,经过测试氨氮和亚硝酸盐都为0。在经过几天的投喂,缸内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状态。
视觉观察发现瀑布缸从第2天开始便有明显的发白浑浊态势,第4天达到最差状态后开始逐渐回清,第7天时两缸状态差距不大。至测评接近尾声也就是第12天时,两缸水质较最初都有所下降。
从数值上来看,滴流缸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分解速度要远快于瀑布缸,在第6天时便已基本完成硝化系统一阶段,而瀑布式则需要13天。其他具体数值变化可参看图片。
总结
无论是目测水质还是测试数值,都能看出滴流缸的生物过滤效果远胜瀑布缸。并且,因水质差异二者在气味上也有所不同,瀑布缸在开始时能够闻到较为明显的腥臭味,其后两缸味道差别不大。
日常维护
过滤设备需要定时清洗维护,去除固体残渣防止堵塞使过滤功效下降,但也不可清洗得太过干净,以防已经形成的硝化细菌流失。
滴流式
滴流式过滤器主要清洗过滤盒里面的滤材和过滤棉,如果过滤棉太脏也可考虑直接更换。另外需要清洗一下导管出水口和滤盒出水口,防止异物阻塞。清洗时最好使用原有的鱼缸水,轻轻冲洗掉固体残渣,最大限度保留硝化细菌。
瀑布式
瀑布式过滤器主要清洗活性炭棉即可,如果是较大型的瀑布式过滤器,那么则需要清洗里面的过滤棉和附加的细菌环等东西。整体来说拆装比较简单,打开盒盖取出即可,较大的瀑布式过滤器过滤盒初次拆装需要使用一定力气。
从滤盒中的残渣可以看出,活性炭棉孔隙较大残渣附着难度大,可考虑修剪一部分活性炭棉,替换成过滤棉。
取一碗原缸水,将活性炭棉、过滤棉、硝化细菌等放入涮洗后,再进行安装即可。
总结
拆装方面,瀑布式难度更小,步骤比较简单,滴流式部件较多。清洗上,瀑布式主要清洗滤材即可,而滴流式则需要顺便清洗本身部件。二者都可通过直接更换活性炭棉或过滤棉的方式减省步骤,但可能会损失较多硝化细菌。
太长懒看
写在最后的终极精简。
关于两款入门级最高销量过滤设备的各个维度评分,由主观感受和客观数据综合而来,已做成雷达图方便大家参考。
从结果来看,历经13天的裸缸测试,瀑布缸硝化系统建立速度明显慢于滴流缸。不过,虽然瀑布缸硝化细菌产生效率不高,但缸内也并没有出现实验灯鱼死亡的状况。因此,如果投喂得当,鱼体本身无病,两种过滤系统都可以安全饲养灯科这种比较皮实的入门鱼。
瀑布缸会在初期有一段时间的水体浑浊情况,但到第7天时两缸水体透明度可基本达到同一水准。
在没有底砂、石头等阻拦的状况下,底部残留的食物渣滓和粪便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有效清理。一周后物理过滤速度都有所下降,2周后两缸无法及时清理残渣的情况增多,瀑布式更为严重。
因此瀑布式的日常清洗维护频率需求要高于滴流式,不过在清洗麻烦度上要远远低于滴流式。
至于外观和声音,只能见仁见智了,可直接翻看前面板块的照片和描述进行衡量比较。
以上就是本次两款热销入门级过滤设备的全部评测内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下一篇我们将会对比内置水妖精过滤器和底滤板过滤,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