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感悟》日更目标100天:第13天(2021-01-25)

来自樊登读书《透过佛法看世界》的精华感悟。

佛教的特点:有教无类,有求必应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堪布说可以把佛法归结为三件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诸恶莫作:是小乘佛法一切戒律的基础

众善奉行:是大乘所有修行的基础,饶益众生、普渡众生

自净其意:不酌有悟,因缘发生,因缘和合,三轮体空、凡事随缘

放下需要智慧,拥有需要福报。一个人拥有一个东西是需要福报来记载,但是你放下东西需要智慧。而智慧是更大的福报,要想能够学会放下这种智慧,这需要更大的福报。

不安全感的来源不在于你拥有多少钱,多或者少,而是来源于你对无常的抗拒和对自我的执着。

因为你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预防无常的发生,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它自身的一些价值和意义。你只要专注在这件事情当中就足够。把它做好,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所以如果没有对无常和无我的认知,生活越富足,拥有的越多,想留住、怕失去的也就越多,因此也就越没有安全感。

你认清了苦的本质,反倒这个苦就会变得正常。

很多时候回忆之前的烦恼时,因为当中的因没有了,所以那个烦恼变成了好玩的回忆,变成了幽默等等。所以这才叫作看空,而不是说看破一切,说什么都没有都不重要,没关系,这不叫作看空。

一个真正证悟空性的人,他的智慧和慈悲是同时升起。这个就是佛教讲的一个词叫智悲双运,就你不光是有看破他的智慧,你还要珍惜他的慈悲。这个慈悲是怎么回事?在一个圣者心中,就是在一个真的证悟到空性的圣者当中,每一个众生的苦乐他都是关切。只不过他关切的方法跟我们平常嘘寒问暖的方式不一样,他会用自己的智慧去不断地传递给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痛苦,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叫作空性,这其实是特别慈悲的方法。

而我们普通人,就是因为有太多的对于我的执着。所以我们会特别在意说多还是少,这件事成功还是失败,反倒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没法做到专注。因此佛教讲智悲双运,它是一个证悟到空性的人真正应该有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感悟》日更目标100天:第13天(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