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一鉴开——如何上好中考复习课

图片发自App



有幸第一次作为评委,全程参加了2019年昌吉州中考研讨会。作为一线教师,听完十几节研讨课真是受益匪浅。中考复习课上什么?如何上?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老师们都给出了示范,犹如活水注入心田,引发着我不断去学习研究和探索。

精准解读《中考说明》,细致研究中考试卷。

面对初三专题复习课,我们曾经都有过诸多问题:知识太多太杂,无从下手;复习课就是“热剩饭”?复习课就是“题海课”?对待复习课不重视或不会上……加上复习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确实是我们一届又一届毕业班老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探索,我们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作为中考命题直接依据的《中考说明》他明确了考试方向,洞察了考试热点。2019年《中考说明》中要求“妥善处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意思是让我们要用好教材,将教材妥善地与课外相连接,实现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目的。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作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尽量地选择教材中学生熟悉的例子,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将精力集中在寻找方法上。相反,老师出示不熟悉的文章,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去读懂文章,如果在没有足够理解的基础上去寻找方法,就很困难了。李艳萍老师上作文课时,就出示了学生熟悉的《秋天的怀念》《老王》等文章片段,再由教材引向课外,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同时,近年的中考试题中潜藏着命题的新趋势以及新变化。如杨海平老师在导入新课环节,就展示了2016至2018年新疆中考现代文分布表,比较发现说明文考查几率高,那么说明文答题技巧自然成为这节课的重难点。吴茜老师将中考真题再现,让学生明确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人物形象分析考查几率高,归纳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便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复习课要上什么?研究中考试题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

解读与研究《中考说明》与中考试卷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的讲练结合才更有效果。

根据学情,针对性更强的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杨海平在说明方法的回顾中,给出了两点温馨提示:1、注意说明方法表述时字形要正确。“举例子”中的“例”,“列数字”中的“列”,“作比较”中的“作”。这三个易错字应该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丢分点。2、注意文体间相似知识点的区分。比如,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分。不同文体,专业术语表述不同。这两点在复习课中专门强调,针对性更强,学生的答题能趋于规范化。

关于说明文语言,杨老师在回顾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后,专门强调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这一特点并不常考,但又不容忽视。老师专门进行了补漏,为学生的准确判断和回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方法的归纳梳理汇总固然重要,复习课能根据学情,老师切实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有针对性地的指导学生的学,可以让学生做题时少丢分不丢分。复习课也能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

阅读与写作复习课,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设计团队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指学习目标或复习目标,要精准定位。“学”指学生活动或课堂活动。“评”指评价标准,也就是对学习的评价,以实实在在完成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通过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的介入和干预,以收集、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驱动教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思-补救”的涡流。

这种方法适合专题复习课的查缺补漏。比如杨海平老师整节课围绕着复习目标: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通五次课堂活动来实现目标,同时在活动中设计评价标准,既有教师巡视中的个别评价,又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有一处问题,老师让一位女生根据前一名男生答题内容,对其得失分情况进行评价,女生答不上来,老师没有让其坐下,也没有批评她,而是让女生也把答案念出来,让剩下的学生比较两位同学的答案,再比较得失分情况。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得失分意识,又让他们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回答,学生在探究中批阅于修正。进而使他们做到查缺补漏。

由此看来,复习课除了寻找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查缺补漏,学会、会用、活用方法。让学生跟着动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热情,评价环节其实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复习课更具有实效性。

把握九年级作文着力点,注重讲练结合。

初中学段,九年级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不断强化“切题意识”,做好审题指导,力求“写准”;二是做好审题后的选材指导,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新素材,力求写“新”。三是做好审题后的立意指导,引导学生提炼契合素材且有深意的主旨,力求写“深”。

平时作文教学,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和练习,顺势就讲写作中的小技巧,讲得多,学生听得开心,但实际到写作中运用却收效甚微。究其根源就是即便学生读得多,听得多,但是练得少。

只有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才能将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比如赵玲老师讲的主题是平时素材如何变形出新。她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习作,《蓝大褂二三事》与优秀考场作文《礼物》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一同去寻找材料变形的方法。在实战演练环节,她 选取了2018年中考作文题,针对标题和内容运用方法进行变形。读写结合讲练结合,通过学生的展示可以看出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方法。李艳萍老师给学生讲以小见大去选材,讲解很透彻,让学生当堂练习。在足够的写作时间保证下,学生的小练笔可以看出学生能抓住生活中的“小”,来展现较为深刻的主题。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60分的作文,我们往往在写上花的精力较少。审题是基础,素材是活水,思想有深度,老师把准方向读写讲练结合,才让初三学生面对中考作文胸有成竹!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希望一路探索,一番收获,不负学生,不负所托!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如何上好中考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