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 总线
    • 总线的基本概念
    • 总线的类型与结构
  • 存储器
    • 存储器相关概念
    • 存储系统层次结构
      •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中央处理器(CPU)
    • CPU的功能和组成
    • 指令周期

总线

总线的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领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一组电子线路,其中包括了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 地址总线:用于传输CPU发出的内存地址信号。根据地址总线的位数不同,计算机的寻址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个16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64KB。

  2.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即它能同时传输多少位二进制数据。例如,一个32位的数据总线可以一次性传输32位的二进制数据。

  3. 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命令和时序信号。控制总线中的各个信号会对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进行控制,以确保它们在正确的时间执行正确的操作。例如,时钟信号可以同步各个部件的工作节奏。

总线扮演着计算机内部通信的桥梁角色,在计算机内部,几乎所有的组件都要通过总线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因此总线的质量是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线的类型与结构

总线按照功能和规范可以分为五大类型: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扩展总线及局部总线。其中,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统称为系统总线,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总线。常见的数据总线有ISA、EISA、VESA、PCI等。

  • 数据总线结构是计算机内部传输数据的通道,具体的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数据总线的宽度:数据总线的宽度指一次性可以传输的二进制数据位数。例如,32位数据总线可以一次性传输32位的二进制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总线的宽度越大,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数据总线的宽度也对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产生影响。

  2. 数据总线的带宽:数据总线的带宽指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二进制数据位数。例如,一个100Mhz的数据总线在1秒内可以传输1亿个二进制数据位。带宽通常是通过增加数据总线宽度或者增加总线工作频率来提高的。

  3. 数据总线的协议:数据总线的协议是指计算机内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的规则和方式。在数据总线的传输过程中,各个设备需要按照约定好的协议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相同协议的设备才能够互相通信,并且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地址总线是计算机内部传输地址信息的通道,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址总线的位数:地址总线的位数指地址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二进制数据位数。例如,一个16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的内存空间为64KB,而一个32位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达4GB。因此,地址总线的位数对于计算机的寻址能力和内存容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地址总线的长度:地址总线的长度是指地址总线物理长度,即地址信号从CPU端到内存端所需的距离。通常来说,地址总线的长度越长,会导致信号传输时的阻抗变大、噪声干扰增加等问题,从而影响总线的稳定性。

  3. 地址总线的带宽:地址总线的带宽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最大地址信息数量。例如,一个100Mhz的地址总线在1秒内可以传输1亿个地址信息。带宽通常是通过增加地址总线的频率来提高的。

  4. 地址总线的协议:地址总线的协议是指计算机内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地址信息的规则和方式。在地址总线的传输过程中,各个设备需要按照约定好的协议进行地址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相同协议的设备才能够互相通信,并且能够保证地址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地址总线是计算机内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表现。

  • 控制总线是计算机内部传输控制信息的通道,其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信号的种类:控制总线上可以传输的控制信号,包括时钟信号、复位信号、中断信号、DMA请求信号等。这些信号的作用是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工作,并且确保它们在合适的时候执行正确的操作。

  2. 控制信号的编码方式:为了使不同的设备能够识别控制信号,控制总线上的控制信号通常采用二进制编码的形式进行传输。同时,为了提高总线的传输速度,控制信号的编码也会被优化和压缩。

  3. 控制总线的带宽和速率:为了确保控制信号能够及时传输和被处理,控制总线需要具备足够的带宽和高速率。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普遍采用高速控制总线来提高计算机的数据交换效率。

  4. 控制总线的协议:控制总线的协议是指计算机内部不同设备之间交换控制信息的规则和方式。各个设备需要按照约定好的协议进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同协议的设备才能够互相通信,并且能够保证控制信号传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控制总线是计算机内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正确性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存储器

存储器相关概念

存储器包含很多相关概念,以下是其中几个:

  1. 存储字长: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存储字长用来描述每次从存储单元中读出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例如,若存储字长为16,则每个存储单元从中读取或写入的数据位数为16,存储器的工作也以16位为单位进行。

  2. 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能够存储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字节(Byte)或位(bit)来表示。存储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所使用的存储器类型以及存储器单元的数量。

  3. 存储层次结构:存储器按照速度和成本的不同分为多个层次,从高速缓存到RAM再到硬盘等不同层次的存储器。每个层次的存储器速度和成本不同,同时也能够提供不同的存储容量,这些层次被称为存储层次结构。

  4. 存储器地址和数据线:计算机使用存储地址来寻找存储单元并读取或写入数据。地址线用来传送存储地址,而数据线则用来传输读取或写入的二进制数据。

总之,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存储字长、存储容量、存储层次结构以及存储器地址和数据线等相关概念对于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特征非常关键。

存储系统层次结构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一种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快。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计算机组成原理_第1张图片

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功能和组成

CPU的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的内部结构通常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其中,控制单元负责对指令进行解释、调度和协调;逻辑单元负责执行算术、逻辑和位移等操作;存储单元则负责暂存数据和指令。

CPU中的运算逻辑部件可以执行各种算术、逻辑和位移操作,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与、或、非、异或等运算。寄存器部件用来存储指令和数据,是CPU内部最快速的存储器。控制部件则负责指令的流程控制、时序控制等。

在CPU工作的过程中,它从外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他的输入设备中获取指令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最终将结果输出至输出设备或存储器中

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Instruction Cycle),也称为提取-执行周期(Fetch-and-execute Cycle),是指CPU要执行一条机器指令经过的步骤,由若干机器周期组成。不同的处理器对每条指令分解出相同数量的机器周期也可能不同。

具体来说,指令周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指令获取:CPU从内存中获取下一条指令。
  2. 指令解码:CPU将获取的指令解码为相应的操作码和操作数。
  3. 操作数获取:CPU从内存或寄存器中获取操作数。
  4. 执行指令:CPU对操作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或进行跳转、分支等操作。
  5. 存储结果:CPU将执行后的结果存储到内存或寄存器中。
    在指令周期中,不同的步骤可能需要不同的机器周期数,因此指令周期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CPU架构和指令集而有所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