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看相厌的婆媳,再次爆发战争

来源微信公众号:贰瓶子,如需转载请联系该公众号,谢谢。

1


孩子上初中,为方便他上学,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因租房,认识了一对老夫妇。老头姓陈,是小区看门人,老太太姓李,辅助。

租房前期的一应事宜都是我和老太太联系、交涉的,签合同那天,真正的房东才露面。

房东问:“你给她多少钱?”

“650。”

“哦,那就是半个月房租。你看这老太太,多会挣钱!儿子都死了,也不知道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9月份开学,我们正式入住,之后,和老夫妇打交道的次数渐渐多起来,对他们的事情也知道得更多。

不久,我大概明白了老夫妇收入的几个主要来源:

一是老头的看门工资,由物业按月发放,每月1700;二是老太太给人介绍租房生意,收取月租金的一半,一般600--1000元之间;三是院子里的停车费,常住户办包月,直接交给物业,老太太挣的是临时停车费,一小时三块;四是帮住户收快递,无论大小,每件1元。

我粗粗估算了一下,这样下来,每个月,老两口的收入不下3000元。

看他们平时吃穿都不讲究,月支出超不过千元,那么,一年怎么也该有两三万了。

我之所以计算他们的收入,主要是听多了院子里的人说他们的事,而产生的好奇心作祟。

而且,以一个写故事人的敏感,我觉得老两口的行为背后,说不定能发掘出一个新故事。

2

 

有天晚上,我正在阳台厨房作饭,听到下面有人争吵。从二楼窗户探出头,我看见其中一人正是老太太,和她对吵的是个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也是在小区租房住的,今天帮孩子拉东西,车在院里停了一会儿,搬完东西,他要走,被老太太拦住了。

她要停车费,五元,男人不给,说:“我就在这儿住,你凭什么收钱?而且,从头到尾,不到两个小时,你凭什么收五块?你是钻到钱眼里了!”

老太太不与他扯其他,只伸着一只胖手:“一小时三块,你停了两个半小时,我这都给你少算了!谁停都一样,掏钱吧!”

老太太是地头蛇,中年男人是过江龙,谁也不服谁,就为这五块钱,乒乒乓乓,吵了足有半小时。

看样子,男人也听过不少闲话,话说得越来越刻薄,最后,伴着一句“儿子都没了,还死要钱!给你给你,拿着这钱,以后找人给你们送终吧”,五张一块的票子,扔进了老太太怀里。

老太太破天荒没还嘴,只收好纸币,抻展、压平,合进从口袋里拿出的一沓纸币里,面无表情,转身离开。

我对她儿子的故事更好奇了。

3

这个小区,比较老旧,水费虽实行网上缴纳,但电费仍是人工上门收取。

收电费的张姐,热情、嘴碎,熟悉之后,每次抄电表、算电费时,总会多唠几句。一个爱听,一个爱说,瞌睡遇到枕头,最适合家长里短。

张姐说:“你这房子是李碧华介绍的吧?多少钱一个月?”

“李碧华是谁?”我问。

“就是门口老太太,院子里的出租房几乎都被她承包了。我跟你说,这老太太可不得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李碧华的前半生,被我了解得八九不离十。

她今年56岁,或许是经历得太多,面貌给人的感觉,远比这个岁数要大得多。

老头,人称老陈,64岁,是个退休工人,前些年犯脑梗,留下后遗症,半边身子不灵活,平时走路主要靠拐。

李碧华和老陈都长相普通、家境普通、学习工作普通,两人结婚后组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但他们的儿子,却一点也不普通。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会长,集中了父母的所有优点,不但相貌出众,还才华超群。

小学跳了两级,16岁就考上本省重点大学的最好专业,本硕连读。那时节,李碧华两口子在院子里真是风光无两,到处都是羡慕嫉妒的目光。

硕士毕业,儿子进了本市最好的研究院,不出一年,被领导列为重点人才培养,同年,又被从大学就紧追不舍的某白富美追求成功,步入婚姻殿堂。

李碧华两口用半辈子的积蓄,加上儿子这些年的积攒,在家附近买了一套新房给小两口住。

儿媳怀孕后,应儿子极力邀请,两口子办了内退,住进新房,一心一意照顾小两口生活,准备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4

住进来后,李碧华发现,儿子真是很辛苦。

多大职务决定多大责任。他年纪轻轻就被领导看中,是一些人的眼中钉。为不辜负领导的栽培,也为让同事们心服口服,儿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累。相对而言,家庭条件优越、工作轻松的儿媳,就显得特别悠闲。

小俩口感情好本是好事,但是,儿媳工作轻松,经常有精力想些有的没的,加上儿子工作忙,难免有照顾不到的时候,累了一天回来,还要被闲得无聊的妻子拽着聊天,听她发牢骚、抱怨,有时还要帮忙开解婆媳之间的误会。

他是个孝顺儿子、好老公,既不愿妻子受委屈,也不愿老妈不高兴,两边都要照顾到,照顾来照顾去,只累了自己。

有几次,李碧华半夜起来,看到儿子在阳台上抽烟,她把外套披在儿子身上,人家头也没回,只疲惫地说:“妈,我好累啊。”

李碧华听了只想哭。

她开始忍让儿媳,只为儿子能少受些累。

孕期的女人,总有些情绪不稳,加上儿媳从小娇生惯养,从来都是别人让她,哪有她让人的道理。而李碧华,那一年正好更年期,再忍,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儿子夹在中间,蜡烛两头烧。

5

孙子快三岁的时候,有天傍晚七点多,李碧华接到一个电话,听完,人就晕了过去。

电话是家附近的医院打来的,李碧华的骄傲——最亲、最优秀的儿子,下班路上一头栽倒,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医生的说法是“突发心肌梗死,与死者生前太过劳累、精神压力太大,有直接关系。”

办完丧事,李碧华两口子老了十岁。儿子是他们一生的寄托,是他们的精气神,是他们的脊梁骨,儿子走了,他俩像龙被抽了筋,人被离了魂,蔫了。

如果不是孙子在一旁嗷嗷哭,李碧华真想随儿子去了算了。她经常坐在客厅,望着儿子的遗像发呆,她总是回忆,回忆儿子在时,家里的欢乐时光。

儿媳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倒。她对丈夫是真爱,甚至超过了对自己儿子的爱,超过了对父母的爱。

她不止一次对家人流露过:孩子就托付给公婆了,她要随丈夫一起去。李碧华试着劝过几次,儿媳充耳不闻,后来,她的心,也就淡了。

她总控制不住想:如果不是儿媳这么娇气,这么作,逼着上班回家的儿子三更半夜陪她聊天、陪她干这干那,儿子就不会累、不会死。

抱着这样的心情,李碧华对儿媳越看越厌——被折腾的人走了,折腾人的还好好活着,动不动说要随儿子一起去,惺惺作态,让人厌烦。

李碧华知道,儿媳对她,也有很深的怨恨。因为,她对儿子做了一件事,儿媳觉得简直十恶不赦、不能原谅。

那天,接到医院的电话,李碧华抱着孙子,和老陈踉踉跄跄跑到医院,她不能相信早上还活生生和她告别的人,怎么十来小时后,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死者”。

亲手揭开病床上的那张白布,李碧华看见了无比熟悉的儿子的脸,平静,没有痛苦,好像还有一丝丝解脱与释然。

她抱着孙子嚎啕大哭。老陈头滑到地上,失去了知觉。

6

更残忍的是,医院告诉她,查询死者身份时发现,儿子读研时申请过遗体捐赠,登记库里有详细的记录,而此刻,危重病房,有人急需移植眼角膜和肾脏。

李碧华再三确认过儿子的申请资料后,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儿媳发了疯。

医生要拉儿子的遗体走,儿媳挡在前面执意不让,她指着李碧华破口大骂:“你太恶毒了!这是你亲儿子,你也不让他留个全尸!不行!我不同意!这是我丈夫,要拉他走,除非从我身上过!”

最终,儿子的眼角膜和肾脏还是移植到了别人身上。

儿媳和李碧华老两口彻底决裂。

她们吵过很多架,除了不见面时,其他时间,无论任何场合,任何地点,遇上就是一场大战。

老陈头是个男人,悲伤通常隐匿在心底,表现于无声和沉默。而女人们,要借着吵架、嘶吼、诅咒,用最恶毒的字眼,宣泄心中的怒火。

婆媳俩,一个后悔娶,一个后悔嫁,用最激烈的方式,给对方以最深刻的伤痕,表达对失去同一个男人的深深悲戚。

烈性的儿媳,在一个深夜,独自走到丈夫坟前,用两瓶灭鼠灵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亲家失去了女儿,悲恸和愤懑可想而知,他们无处可以发泄无人可以寻仇,便把全部怒火喷到李碧华老两口身上。

陈老头病了两回,李碧华倒了一次,因为有孙子,一直勉强坚挺着。

事情告一阶段后,李碧华和亲家拒理力争,取得了孙子的抚养权。

这是儿子留下的唯一血脉,他们再老、再穷、再难,也要把孙子供养成人。看孙子,就是看儿子,这是老俩口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亲家从来没有来看过外孙,李碧华不在意。她是母亲,知道每见一次孙子,亲家母就会想到自己的女儿。孙子再亲,就像伤口,看一次揭一次痂流一次血,谁受得了。

李碧华搬回了老院子,她把儿子的房子出租,租金一分分攒着,以后供孙子上大学、创业。

现在社会,什么都要钱,他俩老了,进钱的门路少,用钱的时候多。俩人身体又不好,谁知道啥时候一撒手撂下孙子一个人,多可怜,她们得多攒点,为孙子把路铺得长一点,再长一点。

门房的活是物业看他俩可怜,照顾的;院子里的临时停车收费、帮邻里们租房子收取一点报酬、帮大家收快递,是他们能想到的,不伤天害理、不走歪门斜道、不讨不要,凭自己劳动吃饭的几条少之又少的走得通的路了。

“唉——李碧华这人,硬气,也可怜。你们平常有什么不要的东西,家电、书报杂志、衣服、纸箱子、酒瓶子之类的,别扔,都可以给她,她拿这些换钱,给孙子教学费。

人啊!不是被日子逼的,谁愿意走到这一步呢!”

收费大姐以这样一句感慨,结束了今天的聊天。

7

了解了人物背后的真相后,我对李碧华老俩口的感情更复杂了。

人在世上活,没几个容易的。只不过人们都习惯在人前笑,把眼泪放在背后流。

李碧华这样的人,泼辣,能干,豁得出去,当初在伤痛之时,仍能咬着牙在捐赠同意书上签字,就说明这是一个十分坚强、有自己为人处事原则的人。

儿子许下的承诺,就由母亲为他完成。这,想必是李碧华当时的心中所想。

年近六旬的老人,要带大一个幼儿,其中的困难和麻烦可想而知,他们明知这条路艰辛,仍选择走下去。他们的心里,或许想的是:不怕,就当再养一遍儿子吧。

生活再困难,别人的眼光再鄙视、再不屑、再复杂,都抵不上看到孙子笑脸时的开心和安慰。

每次看见孙子,老俩口就好像看到了儿子,青春勃发、前途无量。

卑劣的人偶尔也会萌生高尚之心,平凡的人亦有他伟大之处,这就是所有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老太太李碧华的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是爱儿子,还是厌媳妇,疼孙子,或者面无表情地向别人收钱,她的喜、怒、爱、乐,无一不是真实的。

人们总是习惯因一个人的表象给TA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自己比对方更高尚、更优雅、更珍贵,其实不然。

在其他人眼里,我们,也是如她一样平凡、真实的存在;如果互换一下角色,我们或许还不如她。

至少,在生活的责难面前,李碧华,并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指责谁、抱怨谁,为了钱不择手段,至少,她,是用自己的努力,一手一脚,在为未来打拼。

仔细看看我们周围,这样努力的人还有很多。正因为这些拼命奔跑的人,我们才始终觉得,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不是吗?

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力量,借鉴别人的生活不断修正完善自我,这,可能就是生活要告诉我们的诸多真谛之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看相厌的婆媳,再次爆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