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西部行之二

昨天,我们一行十一人尽情地游览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遗迹。

今天早上,一车四人分道匆匆赶往额济纳看胡杨林去了。原是他们多次来过敦煌。

余下七人继续前往敦煌,这是我们旅游的第二站。

我们的心情和敦煌的天气一样,天蓝蓝,云淡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北。党河流经这里。

敦煌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这里除了享誉中外的莫高窟,还有城南的鸣沙山,月牙泉。还有城西北的玉门关,阳关。还有城西南的阳光遗址。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要了解这片神秘的土地,就得从汉朝说起。汉武帝称帝时,由于,其父辈文帝和景帝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改前朝与匈奴忍让和屈从的态度。倾国力派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将帅,带大军在河西走廊上进行了二十多次战争,将匈奴赶出了这片土地。

随机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并在敦煌西北设置了玉门关和阳关。史称四郡两关就是说的这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片土地上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在于中原文化交融中发展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

武帝以后,历代帝王都在这片土地上屯兵戍边,开垦荒地,发现经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到唐时这里依然很荒芜。我们都知王维写过一首有名的送友诗,名叫《送元二使安西》就是说的这里。

唐时王维好友遭贬分配到新疆库车任职。要去的地方比敦煌还远。王维曾奉旨到额济纳劳军,深知这一路艰辛和磨难。也知道要去的地方是多么的荒凉和艰苦。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祝好友一路顺风,也期盼朝廷早颁回朝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二十五公里鸣沙山东麗崖壁上。因地原为莫高乡而得名。

莫高窟始凿于十六国前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各代均有扩建。现存洞窟有四百九十二个。壁画有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两千多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内容以宣传宗教思想为主,也有许多取材民间故事和描绘古代少数民族狩猎,打鱼,耕耘,收获,推磨,舂米等生产生活的壁画,以及,镌刻的藏,回鹘,西夏等民族的文字题记。

敦煌莫高窟这些洞窟,唐朝以前,都是当地及河西走廊上的统治者和大户自己出资修建的。窟璧是用泥抹平的,塑像也是用泥塑成的。起初壁画都是请波斯人或印度人绘制作为家族祠堂,而后,作为佛教殿堂。

隋以前的壁画,主要是描述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宣扬忍辱负重和自我牺牲。

唐以后以宣传“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变”最为典型。各种单纯佛像有法图,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以及千手千眼观音,地藏菩萨等形象。除宗教绘画以外,还绘出资建洞窟人的供养人像。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作品反映了六至十四世纪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部分社会生活和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藏经洞”被发现,内有四至十世纪期间大量的古汉文,梵文,龟兹文,回鹘文,古藏文和西夏文各种民族文字的佛经写本。买卖契约,典当文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文献。以及,绢画,刺绣,雕版印本,铜佛像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在1907—1925年间,被英,法,俄,日,美等国肆意窃掠和破坏。这段历史是我们祖国的伤心史!史学大师陈寅恪对这段历史哭诉为《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一九四三年始设敦煌艺术研究所。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

解放后,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并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汇聚,交融。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们为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骄傲。

结伴同行探索历史的奥秘是件幸福的事。最后,感谢结伴同行的你,感谢留下美图的他,因为,留下了美图也就留下了回忆!

我会跟随你走向下一个圣地。

以上是我们西部行的第二站《敦煌莫高窟》,发点美图写点言语也许你能喜欢。陪伴你度过一个美好的一天。

王光智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五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敦煌莫高窟》——西部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