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积极诠释力》:解读人生是一种能力

决定快乐幸福状态的是客观现实,还是主观现实?

假设你在路上,突然被人踩了一脚,你愤怒极了,转过身准备骂对方。这时候,你发现他是个盲人,瞬间你的怒气就消散了,并给他让道。

这说明,同样是被人踩一脚,你对这件事的诠释会带给你完全不同的感觉和行为

这种能力,叫做诠释力。

今天要谈的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从积极面去诠释事件,从而让自己过得更好。

本书作者叫蒂莫西·D·威尔逊,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于2009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身为院士,蒂莫西的书当然十分严谨。实际上,一开头,他就对现行的一些治疗手段和做法提出了质疑。原因是这些方法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实证,主要问题出在没有设置控制组

他给出了积极诠释的三种有效方法:

1、书写练习。最近看到一些所谓疗愈写作,但很多人提到这个词,却没有理解这个词。他们常常认为只要写作就有疗愈的功效,但其实完全不会。

书写练习是有方向的,对于创伤事件,需要写下对于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以及这件事与自己的余生有何关系

这与疗愈写作还不太一样,疗愈写作的基础是“自由联想”,自由书写,让潜意识内容从笔端浮现。

2、故事激励。通过一些故事来引导当事人的积极诠释。

比如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学习内容会有一个飞跃,很多学生因为跟不上,很容易做出放弃学习的决定。

这个时候,如果让高年级学生切身说法,用他们的故事来告诉新生,当年的他们也是一样这样过来的,学生就会转向积极诠释。

3、“做好事,成好人”。这也是继承自威廉·詹姆斯“行动表现原理”的一个策略。

行动为先,因为行动会改变人对问题的诠释。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花高价买了一个课程,无论课程本身怎样,他都会倾向于对课程评价较高。因为,不然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何花这么多钱上这个课。

更明显的是,现在很多写作课,烂的出奇。但上课的学生很少有提出质疑的,都是一边倒的夸。


此三种方法是全书的根基,全书主要部分都在讲述这三种方式如何应用于生活,包括如何创造幸福、做个更好的父母、防止青少年怀孕、减少暴力和药物滥用等等。

以做父母为例,最近在“大家”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关于打孩子的文章,讨论了打孩子合理的部分。以作者的角度看,打孩子没有任何合理的部分,很简单的道理是,当你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件事是不好的事情,还是“我如果做这件事,父母要打我”?

孩子的诠释会是后者,于是“打”构成了一个外在限制,当孩子有能力反抗这个限制的时候,他仍然会做那件事。

实验证明,只要告诉孩子“做那件事,我会不开心”,得到的效果完全一样,而又会让孩子将事情诠释为“这是件不好的事”。

又如,对于降低青少年怀孕率,那种方法更好:宣传禁欲(把初夜留给最值得的人)还是进行避孕教育?

实验证明,避孕教育的效果更好。

青少年的诠释主要受同龄人影响,不合群的少女更容易怀孕。于是,使用“做好事,成好人”的方法,让她们参加志愿者活动,会大大降低其怀孕率以及过早发生性关系的比率。


本书的缺点是讲述实验的内容部分较多,作者文笔又不算出色,因此看起来会有一点昏昏欲睡的感觉。

案例部分对于一些国家层面的大计划描述较多,应用于个人层面则需要自己去探索了。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大概是应用“积极诠释力”最好的例子了吧,他的名言:即使不能选择你所处的环境,也可以选择你面对它的心境,大概是对积极诠释力最好的诠释了。


推荐度:值得看看

【推荐度分四级:不读也罢,可以一读,值得看看,强烈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2)|《积极诠释力》:解读人生是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