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唠叨那个老掉牙但很有用的思考方式

今天阅读《让创意更有黏性​》,其中的一个案例引发了自己的思考。

通用磨坊公司“汉堡帮手”品牌经理施图辛斯基带领团队深入顾客家庭,与顾客一同体验生活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通过简化产品线、调整产品定价、改进广告宣传等措施,当年“汉堡帮手”销售量提升11%。

施图辛斯基总结经验到:“每当我要做出有关品牌的任何决策时,我都会想到曾经接触过的家庭主妇,我会想她们若是处于我的立场时会怎么做。这种思考方式真的太有用了。”

这是一个关于换位思考的典型案例,蕴含着一个我们似乎耳朵都听出茧子的,从很小时候就被教导的道理。

顾名思义,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要求我们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实际上要求我们做到对人对己同一标准,甚至要宽人严己。

然而,道理似乎总是这样,一说就懂,一听就明,而且相信大多数人也基本能够理解,但真正落实到自己身上,真正在工作生活中实践时,似乎总是无意识地忘记,总是无法达到那种状态,总是更加在乎自己多一些。

与孩子相处,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你只看到这么简单的问题孩子还不会做,竟然还出错,竟然考了这么低的分数,实际上你是否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也许只是某一个点孩子没有理解,导致他整个概念都是模糊的,你想当然地认为不是问题的知识点,也许正是孩子无法理想掌握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我们都陷入了知识诅咒的陷阱而不自知。

开公司做产品,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认识产品,不要认为我为你提供了那么多功能齐全的产品,你就应该会使用,你就应该会喜欢,我们是否考虑过,你提供的这些功能是否是顾客真正需要的,是否解决了顾客的真实需求甚至痛点。

正如网络上流行的那句话:“有一种冷,叫妈妈以为你冷;有一种笑,叫观众误以为你在笑。”

所以,对于这种几乎已经烂大街的道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随意举出几个案例,但真正落到实处,落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己思考问题的重要参照坐标,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不断刻意练习,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在一个一个的教训中获得同一种体验。

当经历数不清的案例、数不清的不理解、数不清的失败之后,也许这个我们以为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一部分,已经人尽皆知的,已经烂大街的道理才会发挥作用,才会真正成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成为指导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唠叨那个老掉牙但很有用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