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10“精卒”与“大棒兵”---柏举之战
小武思索道:“那你们弃舟登岸以后、在陆地上行军,又是如何行进的?”
夫差对此显然十分清楚,滔滔不绝地道:“我军在淮水南岸登陆之后,3万精卒一共分为四路:
●前军3000人:由夫概率领;另外夫概还自带5百家丁,故先锋共3500人。
●右军5000人:由伍子胥率领,公子山、芈胜(白公胜)也在其内。
●左军15000人:由孙武率领,为我军主力。
●后军7000人:由阖闾亲自统领,伯嚭在军中效力。”
小武诧异道:“我也明白精卒一共3万人,数量不多;可是这等‘前宽后窄左轻右重’的配置,又是怎么搞法的?历来从所未闻。”
夫差微笑道:“这是孙武子的意思,除了他恐怕没人能完全明白。此外还有---按照孙武子的安排,蔡昭侯要配合伍子胥的右军作战;唐成公要配合孙武子的左军作战;而楚国降兵划入伍子胥的麾下、由芈胜率领。”
小武点了点头,思索道:“这个时候图穷匕见,想必楚军已经发现吴军的规模了,也知道吴王阖闾就在军中。”
夫差哂笑道:“那是自然,实力不可能一直隐藏得住。我军从北方南下、扑向汉水东岸,这是吴楚之战中从未到达过的地方,楚人怎会不慌张?”
“楚令尹囊瓦立即汇聚大军于汉水西岸、与我军隔河对峙,司马沈尹戍也带兵前来助战。”
小武小心翼翼地道:“我听说沈尹戍劝说囊瓦死守、不让吴军渡过汉水,而他兵分一路、绕去淮河烧尽吴军船只---让这些舍舟登陆的士兵再也回不了吴国。”
“此计可谓毒也,不过可惜囊瓦并没有听从。不然,吴楚之战胜负如何、犹未可知吧!”
夫差哈哈大笑道:“沈尹戍痴人说梦!他把我军和孙武看得太简单了!首先,3万精卒水陆皆能,根本不像沈尹戍想象的那样只依赖战船。”
“其次,我军在没有歼敌有生力量之前,是根本不会强渡汉水的。因为我军人数不多,急于渡河才是真正的大冒险、才是愚蠢的。所以囊瓦大军如果待在汉水西岸、稳守不出,等于全无用处。”
“囊瓦的兵力不少于10万,如果面对3万吴军都不敢进攻的话,那他只能坐看我军将汉水以东半个楚国蹂躏殆尽。况且唐、蔡两国此时已经起兵协助吴军,我们根本不缺粮,大可在汉东地区长待。”
小武遽然大惊,道:“这么说来,沈尹戍领兵远去淮河,其实是中了孙武的分兵之计了!我说呢,孙武子用兵怎么可能有如此明显的破绽?”
夫差点头笑道:“正是。其实淮河上的我吴水军战船已经无关痛痒,无论是胜是负,我军主力都绝不可能再走淮河回国。”
“之所以船队还在那里,不过是为了眩惑楚军的耳目而已,是引诱楚军分散实力之举。如果沈尹戍大军真赶到了淮河岸边,我军船队就会逐渐向下游撤退;如果他一直追,那么就一路退到海里;从海上开回太湖,那他还怎么追?”
小武不禁点头道:“那倒也是。”
夫差又哼了一声,道:“退一万步讲,沈尹戍真烧掉了吴国水军战船,那又如何?我军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当囊瓦大军东渡汉水、对我军正面攻击之时,我吴大军且战且退,大踏步连续后撤数百里不止;一直撤到了大、小别山之间的柏举,几乎撤出了楚国范围。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小武不禁一凛,恍然道:“我明白了!如果柏举之战胜利了,那你们还可以顺原路打回汉水。如果柏举之战失败了、或者两军僵持不能取胜,那么就从大、小别山之间,顺长江北岸步行回吴国。如此正是可进可退的打法!”
图表12吴军在汉水东岸的周旋空间很大
【汉水西岸的楚军主力只能渡河进攻】
夫差不禁笑道:“正是,你果然有些眼光。如果没有取胜之机、不得不走江北回国的话,正好顺手灭了六国(安徽六安),为下次伐楚做些准备。”
“不管怎样,我吴大军是不可能再回淮河的。所以沈尹戍能奈我何?他与囊瓦大军分开,这可不是愚蠢地自己脱离主战场么?”
小武又道:“不管怎样,囊瓦的10万大军一渡河进攻,沈尹戍一得到消息、已知道再去淮河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他的军队也开始改道南下,准备再同囊瓦军汇合,共抗吴军;只是已经晚了,此时囊瓦已经战败了。”
夫差摇头道:“囊瓦的人虽不怎样,但他的大军尽是楚军精锐---大夫史皇、武城黑倒也愿出死力,进攻非常凶猛,且一口气追了半个楚国的距离。”
“按照孙武的命令,我军边退边打;然而虽然在撤退过程中击败了追兵三次,并在柏举扎下大寨,先王阖闾仍然没有必胜的信心。”
图表13柏举之战经过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同意道:“楚军就是依仗人多而猛冲。可是汉水之东也是楚国疆域,史皇、武城黑等人也是本土作战,自然战斗力强大。”
“照我看,吴军的确也没有必胜把握。因为你们也已经实力出尽,而且再也没有另外一支生力军、埋伏在大别山边接应。”
夫差微皱眉头,沉声道:“不错。先王阖闾、孙武子、伍子胥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楚兵人多气盛,也许还没有等到最后决战、一举获胜的时机。”
“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这么想---他坚决认为楚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不应该等待他们稳步追击,而是应该正面还击、硬碰硬地当头突破!”
小武奇道:“此人是谁?“
夫差一字一字地道:“此人就是---前锋夫概!他是先王阖闾的弟弟、也是我的叔祖!”
“下寨于柏举的第二天清晨,先王阖闾正同孙武子、伍子胥在后营中商议、下一步应当如何进行;忽听探报来说,夫概已经率领前军冲出大营,直奔楚中军而去了!”
小武惊道:“夫概的麾下可只有3千多兵马呀,是吧?这是不是有点鲁莽?”
夫差笑道:“既然夫概认为战机已至,想必有他的道理。再者说他也是有所依仗的---前军中有他的家丁五百,其中包括300大棒兵、令人闻风丧胆!”
“在夫概的眼中,就算是孙武子操练的‘精卒’也比不过他的‘大棒兵’!”
小武奇道:“什么是‘大棒兵’?大棒是什么?”
夫差解释道:“大棒,就是白木---用一截完整的树木,截去两端、剥掉树皮,剩下又圆又粗又长的一根光滑白木。若想使用大棒为武器,必须得膀大腰圆、气力过人的力士才行!”
小武恍然道:“哦!我明白了。我曾看过练健美的施瓦辛格拍过的电影,有一部片里他就曾单独扛着一根原木,那真是威武了得!”
夫差笑道:“不仅要能够扛起来,而且还要以之为武器、能够挥舞自如才行。不过夫概就好这个---他自己是个力士不说,而且家丁家将也全是选拔的孔武有力之人,身材不壮的人他根本不要!”
小武大为惊讶,道:“原来是这样啊!若300个施瓦辛格齐上,在冷兵器时代可如何抵挡?让人不敢想象!夫概为人狂虽狂,还真是有杀手锏啊!”
夫差点头道:“正是。大棒兵冲锋之时,300人身高膀阔、上身赤膊、全是刺青,看上去如魔鬼出征、凶悍无比。面对300根大棒漫天飞舞,劈头盖脑、横七竖八的打将过来,楚中军顿时魂飞天外、溃不成军,无法抵挡。”
“先王阖闾、孙武子、伍子胥得知消息后,急忙来到营前接应;刚好见到夫概和‘大棒兵’已经冲入楚中军去了。于是三人同时意识到机不可失,马上调动各路兵马,紧随着夫概的军队杀了过去。”
小武笑道:“有的时候,就是要敢冲敢打!三个精通兵法的人都很犹豫,反倒是愣头青敢上!”
夫差大笑道:“于是楚军大败,史皇战死,囊瓦跑出了中军、单身逃往郑国!”
“我军追击散乱的楚军,直到清发水,夫概却停了下来,还阻止了刚刚跟上的阖闾继续进兵。等到一半楚兵慌乱地渡过清发水后,夫概再下令攻击、全歼了剩下的一半敌军。之后夫概又几战几胜,连斩了薳射和武城黑。”
小武赞道:“夫概的兵法能力不错啊?以前倒是没有注意他呀。”
夫差微笑道:“夫概这次的发挥的确不错。但是他的兵力不多,一路当先追击,后来遇上了刚刚赶来参战的沈尹戍生力军,就陷入了苦战。”
“好在孙武子率领万余主力、刚好赶将过来,于是迅速将沈尹戍重重包围,直到敌军覆没、沈尹戍自杀而死。”
小武看了看地图,道:“这时候战局已经一面倒了,是吧?然后胜利的吴军又打回到汉水边上了?于是立刻渡河、杀奔郢都去了?”
夫差长出了一口气,点头道:“我军的确是乘胜渡河、去了汉水西岸……”
“不过此时,孙武子又有出人意料的想法---吴军主力没有继续攻打楚国城池,而是突然人间蒸发,不知所踪。唯一剩下的部队是伍子胥的右军,他们负责去攻打麦城。”
小武大奇道:“人间蒸发了?而且是大胜之后?这个……孙武子的想法真是让人难以理解。而且,伍子胥……走麦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夫差解释道:“几年前,囊瓦设立了抵挡吴军的整体防卫战略---在楚郢都附近又新建了两座城池:一座叫纪南城,另一座叫麦城。这样就三城鼎立、成品字形,可以互相呼应。”
“于是孙武子同伍子胥商议---因为郢都的东面和南面有大江大湖阻挡,所以从北面绕到西面去进攻比较好,先走一条迂回路线。”
小武有些明白了道:“楚军野战大败,肯定转为守城为主。此时孙武应该是在策划如何攻城了!”
夫差点头道:“我吴调整兵力配置、分为三路:由伍子胥同公子山(阖闾之子、夫差之叔)引兵一万,蔡昭侯以本国之师助之,去攻麦城;孙武子同夫概引兵一万,唐成公以本国之师助之,去攻纪南城;阖闾会同伯嚭等,引大军去攻郢都。”
“由于楚国在汉水以西的兵力依然还有不少,此时大多躲在几座城墙里面死守;故孙武子觉得硬拼攻城不太划算,所以又让两路军队躲入山中休整。只有伍子胥这一路带领吴军和蔡军、按原计划去攻麦城,以打破三城联防之势。”
小武好奇道:“那么郢都和纪南城的楚军、看到麦城受攻,他们置之不理吗?”
夫差点头道:“还真是这样!可能是因为不知道阖闾、孙武子、夫概的军队到底躲藏在哪里,惧怕城外有埋伏,随时可能袭击出城的楚军!接替囊瓦执政的子期和子西,唯恐中了孙武子的计策,严令楚军不得出城。”
“不过,麦城的守卫也很坚固,负责防守的老将斗巢的兵力也不少,故楚人并不担心。但伍子胥想出了一策,在麦城的东、西两边又筑造了两小城,名叫‘磨城’和‘驴城’,吴军和蔡军分占两城。伍子胥还笑对蔡昭侯道:‘东驴西磨,何愁麦子不下’?”
小武笑道:“伍子胥是在开玩笑吧?起这名字,分明是想激怒斗巢。”
夫差笑道:“伍子胥是有主意了---他了解麦城守将斗巢的性格。斗巢性情如火,并不会死守、而会努力出战。但是无论他去攻打驴城还是磨城,另一边的伍子胥或蔡侯父子、就会轮流进攻麦城、拖敌后腿,斗巢也就无法取胜。”
“有一天半夜,麦城突然失火。其实是芈胜让手下的楚国降兵、跟着回撤的斗巢大军混入了麦城,寻机里应外合。伍子胥便趁乱杀死了斗巢,夺下了麦城。”
小武皱眉道:“伍子胥手段了得!可是虽然拿下了麦城,但算上建造驴城和磨城的时间,这个过程不算短吧?兵贵神速,这样得打到什么时候去啊?孙武子到底在干什么?”
夫差微笑道:“很快,楚昭王和子期、子西就知道孙武子大军到底干什么去了。”
“此时楚地来到了雨季,纪南城西面的漳江开始泛滥。吴兵第一时间筑堰决河,将洪水导向郢都和纪南城。一下子,两城都浸在了洪水之中,而纪南城的水势尤其厉害。”
“起初,子期以为走水是自然现象,急令军士们抗洪救险。可是第二天,城头上的楚兵突然发现、吴兵乘着竹筏而来,而且筏子之多、遍布城外整个水面,不禁乱了起来。”
“子期这才明白,洪水是吴军所制造的;孙武子的军队先前躲在山中砍竹做筏、休整已久,此时正好借水攻城!”
小武叹道:“孙武子果然是明天文、晓地理,无一不通。我原以为‘柏举之战’后的进程会很简单,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夫差点头道:“战斗的进程应该说是、没有人可以预料得到的。就在吴军大举水攻纪南城的时候,楚昭王已被吓破了胆---认为再抵抗下去一定会被瓮中捉鳖,故趁着吴军还没大举进攻郢都,赶紧打开城门逃走了。”
“楚昭王逃走的速度比我军预料的还要快得多。我军正在主攻纪南城、还顾不上郢都,因此也来不及追击他。”
“至于子期、子西---还来不及布置楚军怎么同乘坐竹筏的吴军作战,就听说了这个消息;于是他们都带领身边的少数人,立刻出城追随楚昭王去了,连家眷也来不及带。于是纪南城、郢都自然陷落,我军就简单地不战而胜了!”
小武听得头皮直翘起,连连摇头道:“刚才还说孙武子慢,突然之间又快得出奇!真是神出鬼没,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连下了三城、包括郢都在内,吴军几乎没有任何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