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马格伦理学》讲座笔记五

         亚里士多德提出善的目的,就像种子一样,种子的目的是什么?完善的参天大树。参天大树才是种子,种子是有缺陷的树。目的是在种子长成的树里面。种子不长成树就不能称其为种子。目的论为什么要从善入手,就是要从最高的目的和标志是什么入手。

         “每一种技艺与研究。。。。。”,第一句话。技艺,就是制作一把刀,制作建筑,雕刻一个东西。技术的问题是什么?事对可变的事物的研究,材料事现世的可变的。技术有某种目的的,目的就是把材料做成一把刀,这就是善。修辞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是一种技艺,修辞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好的演讲,演讲时修辞的目的,修辞本身时技术。技艺包括工匠的技艺,美术家的技艺,音乐家的,修辞学家的技艺等等,都是有目的,目的就是最后的成品。

         研究,或者叫探索,探究。研究包括科学和考虑(审慎)。科学研究是对客观的自然对象的研究,自然对象是可变的,也是有规律的,背后的东西不变。对象有一定的可变性,但是对象的可变性和人的实践的可变性,如人的情感的可变性是不一样的。研究包括科学和实践的伦理的考虑。这种考虑是计算,算计。如做某件事情,要衡量是否做其他事情更划算。选择的过程就是探究或者考虑的过程,要权衡利弊。

        这里的实践,主要指人的伦理实践和政治实践,区别于前边的技艺和制作的技术。实践指道德的和政治的含义,具有理性的品质。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实践,就是如何完成人的功能,实践是要完成人的功能,所以它指向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事物。

        海德格尔的学生阿伦特,她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写过专门的著作《人的境况》或者《人的条件》,这本书很重要。在里面分了三种人的活动方式,劳动,工作和行动。阿伦特讲劳动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作是人与机器的关系。劳动和工作都有可能使人异化,人制造出来的机器反过来统治人,劳动和工作都可能会泯灭人的属性,或者人在沉迷于劳动和工作中,不再使人成其为人。海德格尔讲当人与外面的事情打交道的时候,繁忙;与人打交道的时候,烦心。都可能会丧失人的存在。所以阿伦特讲不管使劳动还是工作都有可能使人丧失自主性。阿伦特讲人之所以是人正在于人在行动过程中展开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就是在行动意义上的实践。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把对方当作目的,平等人之间如何进行一种恰当的选择。这是人的实践,也是有目的的,追求善的。实践与选择很多时候是两回事,但是选择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当我们处在一个危险之中的时候,我们要有采取正确选择的能力,这是选择。这种选择在后面德国一脉的哲学家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叫做决断。就是人的决断能力,可以翻译成判断的能力,但是它是指向行动的。选择就意味着决断,就是生死攸关的时候就必须做出一种选择一直决断。马克斯韦伯经常讲人的决断。他讲使人成为一个政治人最优秀的素质就是三样,激情,责任感和判断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尼可马格伦理学》讲座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