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续)

——《走一步,再走一步》新旧教材之对比

图片发自App

新课文8—15自然段: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
“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原课文9——13自然段: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儿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原课文

原课文5个自然段的内容现在变成了8个自然段,“我”的心理活动也更加细腻,人物动作描写更加具体,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新课文将原来“我”爬上去之后,害怕恐怖的心理写得更加细腻具体: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原文只用一笔带过过: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新课文的动作描写更加具体: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用了“爬、贴、扒、抓”等动词,并且还有“缓慢地、尽可能、偷偷地”等状语来修饰,传神地写出了“我”小心谨慎、担惊受怕地往上爬的狼狈情形。

在语言描写方面,新课文更加具体,将原文的3处语言描写增加到4处,句子也更长了,特别增加了内德的话: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表现了内德对“我”的讽刺,让“我”更加厌恶他,也与上文提到他相照应。而新增杰里的话:“全看你自己了。” 表现了好朋友杰里对“我”的鼓励。

新课文将“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改为“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从全文来看,“我”并非一个性格“软弱”的孩子,只是从小体弱多病,用“哑着嗓子”很真实地表现了“我”此刻的害怕和无助。

新课文

(未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