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HOW TO THINK LIKE A PSYCHOLOGIST: CRITICAL THINKING IN PSYCHOLOGY
[美]Donald H. McBurney
[译]王伟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这是这本书的中心内容。作者用49个故事来介绍心理学的方方面面,也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故事总是比枯燥的理论更加吸引人。因此,阅读此书的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体验。

近几年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比如《助推》,知道了人其实是有限理性的,因此,人对待事物会存在偏见。书中49个故事正是在纠正普通人对心理学的偏见,在书的开篇几章,甚至提到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学习心理学时的偏见。下面谈谈我看此书中获得的三个收获。

首先,心理学是科学。书中好几个故事都提到了科学与伪科学,但作者也很谨慎的提出,他并没有说伪科学不正确,只是没法用科学方法来证明但又说是科学的事物才是伪科学。心理学这个学科所用的方法与物理化学等科学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比如我们知道的双盲实验,实验可重复性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科学基础。但实际上,除非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或者天性逻辑严密,普通人对于每天面对的信息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商家在广告的投放上那么下血本,如果每个人都是理性人的话,广告作用不会那么大,大到有时比商家在研发上的投入还要大。

另外,书中也提到了统计学对在心理学中的作用,看过一些心理学的科学论文,其中涉及的统计学内容不少,作者甚至认为统计学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必要的工具。当心理学家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他们的假设,并且这些实验都是可重复性的,在这个层面上的心理学的确就是一门科学。虽然科学的态度是要怀疑一切,但当一样事物可以用科学被证明的时候,心理学也会承认这就是科学,比如,催眠在被证明之后就不会认为它跟其他的“神秘的”超自然现象混为一谈。

其次,心理学与心灵鸡汤。在阅读此书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看的所谓的心理学的书更多的还属于心灵鸡汤类的,不是真正的心理学。就像书中提到的那样,回想一下,那些书的确没有严格的引文,或者引用有限,有些引文查不到原始论文,有些更是自我引用,其中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也是被作者点名认为其不能被认为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我在看《刻意练习》等书的时候也意识到,有些通俗读物的书的引文也是很严格的,参加文献的罗列不仅是对本身内容的背书,更是对读者进一步的深入阅读提供了一个方向。这些作者的论文以及引用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用通俗的语言将自己研究的问题推广给大众,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普通人都能听懂,这样的科普行为看着更为靠。

书中也提到理论的局限性以及科学进步的迭代更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是不断进步的,教科书也会因为科学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更新。但也会存在一些谬误一直没有被清理,这是否也是人性中一些偏见和盲点所导致的?有点错误只需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证伪,但因为长期以来的以讹传讹,就没人想去验证一下。因此,多看一些真正的心理学著作之后,对心理学的看法真的会有很大的改变。从这个角度看,其实这本书做了一个很好的科普范例。

最后,心理学与生活。普通人看心理学的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尽管一开始接触到的心理学书都不是真正的心理学,但通过阅读更多的书之后 ,会慢慢辨别出那些货真价实的内容。如今出版业参差不齐也是书中被作者诟病的一点,更需要读者学会去分辨。当看过真正的心理学家写的书之后,比如《思考快与慢》,才会明白心理学的真正运用,是理性和逻辑,而不是靠一些超自然的意念来处理生活中的事物。真的很感谢这个时代,知识可能最大程度的被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些科学的前沿发现。

本书的封底写着“首先学会批判性思考!”,作者在写作的时候 ,只要有引用他人观点,就会在后面备注人名和时间,这也是为读者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给了指引。所以这本书的定位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补充读物和大众的通俗读物,不同人阅读的目的不同,但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