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感,是对抗焦虑的良方

早上7:30出门,准备参加9:00的例行心理督导(有点像普通临床科室有专家参与的病例讨论),这是每周固定的活动,所有环节都是预先安排好的。这种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与固定的人完成一件事的状态,给我带来了内心的稳定感。

稳定感,对我而言,是缓解焦虑的良药。我想到稳定感这个词汇,发现,我被很多的不稳定包围着,才会感觉到稳定感的可爱。

这种内心对稳定感的需要不只是我一个人有,对很多人来说,它都是必要的。因为稳定感的缺失,才会产生焦虑感、不安全感。

稳定感有多重要?每个人都切身体会过。疫情期间,关在家的几个月,没事可做,经常吵吵闹闹,或者焦虑抑郁,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失去了一贯的稳定感。

稳定感对人来说,至少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缓解焦虑,使内心安定

外在事物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时,我们就比较有确定感,这种外在的确定感带来了内心的稳定感。比如,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去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呆一呆,是可以缓解焦虑感的。

(2)治愈内心的创伤

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困扰的产生大多数与早年养育环境的不稳定相关,早年的不稳定导致了目前的情绪情感现实生活的不稳定,如果生活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他的心理困扰就有被治愈的可能。

(3)稳定感提供了思想孵化的可能

深度思考往往需要某种激发,可能是外在激发或者内在的激发,人往往在外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时候,内在的东西才会源源不断的流动起来,这种流动就可能升华为丰富的思想。

然而,现在,又是个特别容易失去稳定感的时代。生活现状常常是:

交通的便利让一个人可以一天之内往返于三个城市之间;

外卖的种类多到经常为中午吃什么发愁;

衣服塞满柜子,明天上班穿哪件;

上班不顺心,离职即可;

两个人吵架可以不住在家里,500米内酒店随处可见……

李子勋老师说:“客观的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运行规则相反,客观的外在世界是僵硬的,人的内心世界是柔软的,这两者的差距越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社会高速的发展,让变化成为不变的这里,那么,在变化的外在环境中可以让自己的内心保持一部分的稳定感,将变得越来越必要。

我列举了4种在不稳定的时候,把自己拉回到内在稳定轨道上的方法。

(1)每天留出独处时间

哪怕只有30分钟,也是有必要的,在这30分钟里,让自己回归真实,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什么也不做都可以,目的是让注意力从关注外在回到关注自身上。

(2)稳定的生活安排

尽管时间被各种琐碎切得零碎,但依旧需要在一个时间段内安排一些固定的事情,作为稳定的外在锚点,焦虑不安时,可以在就近的锚点上找回相对稳定的状态。

(3)做能让自己内心安定的事

运动、养花、冥想、发呆、绘画、写作、聚会、泡澡、甚至是洗碗,都可以,只要自己做起来没有负担,能从中体会到淡淡的愉悦感就行,这些日常的小事儿都可以帮助内心恢复宁静

(4)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虚拟空间里呆久了,“社恐”成为自然发生的流行现象,网络世界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让情感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餐化,即使浓度足够,也是带了不少自己的想象在其中。面对面的交流提供了多重感官体验,这种现实的体验会带来扎根的感觉。

柔软的内心世界需要稳定感,稳定感成为对抗焦虑的良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稳定感,是对抗焦虑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