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与《无极》

影视名作鉴赏课学习了陈凯歌的这两部电影,分享给大家。

《霸王别姬》

不论从什么角度看,这部电影都是极好的。

电影很长,2.44h,表现出来的东西很有张力。

从外部环境来说,电影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相结合,并且传承了历史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小豆了这个角,成了轰鸣一时的虞姬,小石头相应的成了楚霸王。他们受到了最残酷的训练,经历了最混乱的时代,在四人帮时期,两人双双被批斗,这是时代的悲剧。

随着时代的变化,“百花齐放”的方针下,现代戏曲的冲击下,传统戏曲被打压下去。新旧社会交替戏剧的困境,也是程蝶衣面临的困境,程蝶衣这个角被代替,至此以后,被推上了批斗台。

但不得不承认,“真虞姬自己成全了自己”。

电影从戏剧的兴衰角度,展现了上个世界历史环境。不管外界环境如何,我们总能看到程蝶衣的坚持:“从一而终”。

第二:对唱戏者来说,是成长与历练。

小时候有六根手指,师傅说这是“祖师爷不赏饭吃”,母亲心狠,一把蒙住了眼睛,把手指割断。小石头刚来受到了其他小伙伴的欺负,好在师哥照顾。但是也是十分辛苦的,“想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小石头甚至想逃跑,路途中戏楼的的名角唱戏打动了他,他看到了成角的光荣,此时的他泪流满面,也许他也想要成为这样的名角,也许他看透了这中间的酸甜苦辣,也许他决定要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回去后不管师傅怎么打,他也没有哭喊一声。

而小癞子,同样有梦想的孩子,在他看来,想要成为这样的角得挨多少打,显然的内心是承受不住这些的。吃了糖葫芦,他就是名角。最后,回去的路上,把糖葫芦活生生的塞进嘴里,害怕极了回去面对的情景,他上吊了。“吃了糖葫芦,就成角了”,他心满意足的吃下了糖葫芦,离开了人世。

(这里,鲜明的对比。我不能说小癞子懦弱,更多的是同情。

小石头呢,他要逃离的地方正是他需要的地方,这是他要走的路。从此,不成魔不成活。从一而终。)

梅派艺术代表剧《霸王别姬》本身就是一出戏,楚霸王自刎乌江。楚霸王天下无敌的英雄,却也抵不过天命,到头来只有虞姬和一匹马在身边。可谓落难英雄,这里边师傅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出戏有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

第三,戏曲反映人生,霸王和虞姬两个人相依为命,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人谁也离不开谁,在成角唱戏的道路上互相成全。小豆子唱“思凡”一段的时候,“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总是改不过来,小石头成全了他,至此两人的路子改变了。项羽虞姬两人分不开,菊仙的插入,程蝶衣是不能接受的。他痛苦万分,却也无能为力,只能任由自己堕落下去,抽大烟,给任何人唱戏。

《无极》告诉我们什么?

命运可以改变,生命可以重头再来。倾城的宿命选择,在电影本身就交代了倾城得到的爱是虚无缥缈的。“无极”没有尽头,更没有答案,一切皆倥偬。

不是科幻片,但有科幻元素,盲目的崇拜摄影艺术,导致艺术与情节的脱离。

它之所以“烂” 主要不知所云,观众看了还是一片空白。其实我第一次看还觉得不错,有始有终,一块馒头引发的故事,但也只是在首尾中出现,大部分并没有作铺垫。其次,主角一出场,他自带神秘气息,但是主角的戏份描述偏少,三个人我们分不清谁是谁,分不清他们的定位在哪里,分不清下一步干什么。虽然有神的隐喻,我们大概能知道剧情走向,但是每一个人物,表现的都没那么深刻。倾城得不到真爱,她却痴迷于此,爱错了人。奴隶追求的是什么呢?飞起来和时间赛跑,带走倾城?(他是没有思想的)

在表达的主题上面,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回答。有倾城因无知而陷入宿命的轮回;有无欢因馒头导致的心理扭曲走的歪路,有走哪是哪超越时间的奴隶,观影者混乱不堪。

你可能感兴趣的:(《霸王别姬》与《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