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莫忘了初衷

      一位老师直接告诉你问题的答案,一位老师告诉你解题的办法,哪个老师更可取?显然,学到了这道题的解法,类似的题目都会迎刃而解。老师的愿望都是好的,但有时候也会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衷。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知道。

        “知道”有四个层次: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道自己知道!

        通过读书,精进自己,。可是随着读书越来越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许尚未发生质变,就以为“自己知道”了;也许发生了质变,但却变得骄傲自满,难以精进到第四阶段了。

        达利欧反复讲,痛苦+反思=进步。如果满足于获取的一点点知识,就梦想做人生导师,那显然还是在第二阶段徘徊。王石在香港第一次当客座教授的时候,就自我感觉良好,等他若干年后,从哈佛留学回来,回头审视自己多年前的授课,发现其实很low。所以,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就容易迷失,忘记了初衷。

        当你充满激情授课时,听众会用脚投票,当听众越来越少时,那就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能力够不够,缺什么?要不要讲,讲什么?他们想不想听,想听什么?能带动全场的,不仅是技术,更需要视野和格局。老齐说过,情商高的表现,就是把嘴巴闭上,看破不说破,才是境界。大家需要的,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不仅是教导,更是倾听。

        读书的道路一点都不拥挤。若是有人相伴,那自是幸事,若是独自前行,更要保持清醒。

        思想自由,才能让自己的格局升华,而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则很难再有提高,越谦逊越富有,越自满越贫穷。

              冷山young        2019.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莫忘了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