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月亮上的男人

两周时间读完《华盛顿传》,特意放慢了速度去细细品味。

华盛顿一直是一个游离于尘世之外、缄口不语的人,宛如来自遥远朦胧的月亮。连他的纪念碑上均没有只言片语,沿着扶梯拾级而上,只能看到游客们的信笔涂鸦。如作者所说,他如同上帝本人,高高在上,默默俯视众生。

其实,华盛顿似乎也不是很聪明,与本杰明·富兰克林比;似乎也不是很有才华,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比;他在政治上也不算精明,与詹姆斯·麦迪逊比。但是,无可否认,这些人都认为华盛顿是他们中最杰出。在美国的历任总统中,他是公认特别优秀的(与林肯、罗斯福齐名),最后被称为“国父之父”,所享受到的民众的爱戴是最多的,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大概就是带着这份疑问去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也挺多关于他内心及性格特点的描述。原生家庭(父亲在他11岁时过世,母亲与他感情一般)对他的影响并未在书中体现,那个著名的樱桃树的故事据说也只是杜撰,只上过小学的他,21岁送了一封信,从此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他被描述成一个勇敢而机敏的送信人,他说他非常小心地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别人对他的看法呢?说他体格健壮,内心像谜一样令人难以捉摸,情感上忍耐克制。故对于这个谜一样的人,以时间为序,捋了捋:

1754-1758 : 从少校到中校再到上校,战场上的磨砺让他快速成长。尼塞西蒂堡的失败让他丢到了军衔,经历莫农格希拉大溃败,再到一手创建弗吉尼亚军团,5年的军旅生涯,死里逃生也好,命中注定也好,他都能幸亏下来,毫发未伤,甚至名望节节攀升。没有什么比一场战争更混乱不堪、更需要人保持自制力了。有些自控能力极强的模范人物能够轻易达成宁静,因为他们的心灵之火从未燃烧,而华盛顿不是这样。他以自控能力强而著名,有着一副铁石心肠,但为了获得这种状态,他经历了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他天性中确实有着感知强烈感情的能力,但他把这种矛盾完全隐藏在心灵的深处,唯有内心的防守才足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危险。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当然这个时候的他还不够成熟,雄心壮志中棱角分明的一面没完全展现,荣誉感则表现过于强烈。

1759-1775 : 之后,华盛顿回归家庭,过起勤勉乡绅的生活,过上了他一生中最稳定的一段时光。他爱上了一个人,却识时务地娶了另外一位资产雄厚的结婚对象(某遗孀,推测基于经济利益)。华盛顿也因此成了继父。大部分时间在马背上,不是狩猎,就是农场溜达,一丝不苟地下发指令,管理他的黑奴。不符合他标准的结果,被他视为是对他的冒犯,或是阴谋。鉴于此,从印花税法到英军占领马萨诸塞,他的反抗思想不断强化和滋长。

1775-1783 : 美国独立战争。参加战争的时候,他43岁,战争结束时,他已经51岁。漫长的战役,其中也有漫长的低谷期,打的败仗比胜仗更多,无数次枪林弹雨,好几次死里逃生,期间一次都没回过家……莫非圣人,谁能做到……作为大陆军的总指挥官,他也慢慢认识到不打败仗其实也算是一种特殊意义的胜仗(所谓的费边战略),这对于一个内心比较骄傲的人,其实是一件比较难接受的事情,但经过漫长的思想斗争,他最终接受了这一点。保存大陆军才是最大的意义。最终大陆军赢得胜利,华盛顿本人的威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被誉为战时第一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有莽撞、冲动带来的小错误,但最终持久的耐力、毫无畏惧的勇气为他带来了最终的胜利。

1787-1799 :1783年以后他隐退。1787年 他主持了制宪会议,会后支持了美国1787年宪法,他第二次隐退。1789年他被选为第一任美国总统,他支持汉密尔顿成立了最高法院,成立了国家银行,并建立了一套立法、内阁制度等,创立了一个又一个先例。1793年继任。1797年他自此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这个过程中,他开始练就超乎常人的强大的判断力,决断力,在民众心里他开始成为一种神一样的存在。起初,他的隐退申请提出时,世人认为是作秀。可后来,第二次、第三次,人们才发现原来他天性如此,天性沉默寡言,天性超然物外。似乎,在他的灵魂深处,从没真正停留在纽约(和后来的费城),而是一直停留了他的庄园。正如他1797年申明不再续任的那天,日记中写到,一切如昨,41度。一如既往的平淡无奇,不动声色。

读完这本书也不能说有多了解这个人,略知一二而已。需学习的很多,学不来的也很多,但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参悟,去践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月亮上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