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or骗局?一场数字货币狂欢背后的真相……

很少频繁写文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总结中。

与其每日一更去追热点,不如把时间沉淀下来,慢慢输出经过深刻思考后的文章。

尽管是自媒体时代,但这篇文章和这个公众号适用。

而我也回到了那段曾取得不俗回报的生活中——

股票软件都从手机上删掉,一个月难得看一回;

大部分股票的回报率都不错,个别重仓的股票几近翻倍;

研究之类的事情愿意放一放、再等等,你知道的,相比较无头脑的猛冲,时间是一味良剂。


之所以写,因为几件事:

6月4日,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以456.7888万美元历史新高的价格被江湖人称“币圈贾跃亭”的孙宇晨拍下;

7月11日,《得到》上《邵恒头条》分享了一篇《谁是美国科技巨头的“头号公敌”》;

7月15日,我读完了刘慈欣的《赡养人类》;


孙宇晨何许人也?

无需多说,天价午餐拍下后,自媒体已经普及了。


我感兴趣的,在于此人曾被搜狗CEO王小川怒怼为“骗子”,然后孙宇晨当众约战比公司市值。

“看看2022年6月之时,波场与搜狗市值孰高孰低?赌注100个比特币。

为曾经感受到的耻辱进行报复,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回应,而未曾在意两人价值观的本质差异。

《邵恒头条》中《谁是美国科技巨头的“头号公敌”》的这篇文章说了一个很有启发的观点:

垄断的定义如果仅仅只是从消费者的利益是否受损考虑,过分狭隘与短视。


例如,亚马逊排挤了本来是供应商的小公司,将价格做到更低,以期在未来通过用户数据和市场垄断获取更大的利益(有点像共享出租和共享单车的烧钱)。


短期看,用户利益未曾受损,反而获益(省钱);

长期看,导致一家独大和将来不可逆的市场话语权。


刘慈欣《赡养人类》中一个来自遥远星球的居民和地球人有一段对话。

这段对话更像是多元宇宙的另外一个地球和我们现在的地球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理解为来自未来地球的人类和我们的对话。

  “未来的贫富差距是巨大的,在我们的星球,已经差距到一人享有所有的资源,其他人都是穷人。”

“所有的资源”指的不仅仅是金钱财富,更是整个星球的自然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都是私有财产。


漫威中有一句: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

观影时,是句玩笑;生活中,是冰冷的残酷的现实。

寒门再难出贵子。


因为这几件事,我想到了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多元思考”——

只凭单一维度来思考问题,就像“手里拿着锤子,看所有东西都是钉子”一般,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如果只看市值和消费者权益,孙宇晨和亚马逊都对了,也都赢了。

但是,世界真的是非黑即白吗?

  读完《史蒂夫·乔布斯传》,我理解了那天才的脑回路和极端的人格——

“不是天才就是笨蛋”。

但,这是社会通用的普世道理吗?


当然不是。

只是我们更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接收和分辨互联网大爆炸后的讯息。


比如明星,现在都有一个人设。

假若哪天他违背了人设,就有黑粉来黑,铁粉来护。

明星内心OS:我本来也是多元的人格啊!


世界本来就是纷乱复杂的,只是我们习惯用自己的“二维结构法”来拆分以便理解Ta。


反观数字货币。

几年前,有人问我,“什么是比特币?”

我答得头头是道。

  然而,在数字货币浪潮下,陆续投了一点小钱买了BTC和OES之后,我对于“什么是比特币”这样的问题越发地难以回答。


即便是现在,我依然不理解,并开始恐惧。


因为Ta,我想到了“旁氏效应”“郁金香事件”种种…

有人说:“我通过BTC赚钱了,我实现财务自由了!”

于是,我脑海中有了一个人在澳门赌场赚得盆满钵满,如范进中举般放声大笑的画面。


数字货币确实可以赚钱。

也极有可能仅仅只是少数人赚钱。

而大众需要的不是这样,他们需要的是像“吃了饭就能饱”“工作可以获得回报”以及“创业有风险,但克服风险获利颇丰”之类的普世理论,而非极端个例。


有人又说,李笑来、王煜全之类的大佬也在推。

但不要忘了,李笑来的“割韭菜”,以及巴菲特说过的“老鼠屎”。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像最近火起来的“踢瓶盖”,宛如当年的“浇冰水”——

无论是娱乐明星还是科技大佬,纷纷参与其中。

没有人问“是否有意义”“这么做有何道理”,大家都只是乐在其中。


成长背景不同,价值观必有差异,立场也会有纷争。

跟风,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粉丝的簇拥。


我恐惧的,一是数字货币确实可以赚钱,我身边有人做到了;

二是不像股票,我看不到其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只是任由Ta上下波动;

三是那么多行业大佬或者“娱乐谐星”纷纷出来背书,说得好似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又像是错漏百出,这其中背后的利益孰是孰非猜也猜不着……


我能看到这场狂欢,像年轻时被朋友怂恿去酒吧、迪厅里看到的“群魔乱舞”一般。

我独坐角落,喝着闷酒,冷眼旁观。


我理解他们喧嚣的方式,但依然不知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对是错;

他们大概也理解我的独处,只是从一开始就笃定了我不合群的性格。

也许,这是一个狂欢、娱乐他人且愚弄自我的时代。

我们身处浪潮之中,注定头也不回地跟风前行。



往期精彩回顾

《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请回答2018》

《怒赚:50%收益!股市的一只黑马股逆袭!》

《分析: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风口是伪命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趋势or骗局?一场数字货币狂欢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