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大的压力,让我们不自觉拼命加快自己的速度,渴望“一夜暴富”“一朝逆袭”。
车子、房子、票子,成了组成人生幸福感的硬性指标。
可是我们在追逐这些幸福指标的路上,却发现自己如此疲惫,时常被丧、颓、挫败感包围,不仅缺乏耐心和专注,也根本感受不到幸福。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而出发”。
我们的种种不幸福,其实也正是因为搞错了自己的出发点。我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这些指标组成的结果,却从未搞明白,人生其实是运用一种“练习的心态”,来永无止境地优化各种行为的过程。
一旦我们拥有了“练习的心态”,我们就会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和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也会一直跟随在我们左右。
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M·斯特纳,是著名的演唱会钢琴技师、钢琴修理师,后来还成为了资深的高尔夫球手、私人飞行教练和运动心理研究人员,就连孩子也教育得十分优秀,可以说他的足迹横跨多个领域,且样样突出。
但你恐怕很难想象,长大后的“斜杠青年”斯特纳,小时候学吉它时也曾半途而废。而他之所以能够掌握不同领域的技能,做到融会贯通,最终成功逆袭,正是因为在不断练习和试错的过程中,他练就了“练习的心态”。
听到这,你是不是也有点小激动了,废柴也能变天才,这太带感了。所以,这本《练习的心态》一经推出,就横扫各大图书排行榜,因为它不仅简单易懂而且便于操作和执行,简直是普通人的逆袭宝典。
接下来,将为大家解读《练习的心态》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一步步带你掌握“练习的心态”,成为专注、耐心、自律,且一直在幸福从未被超越的,幸福感满满的人。
我会告诉你,练习的心态究竟是什么?
它为什么能给我们幸福感?
我将手把手带你用两大法则,修炼练习的心态。最后,对于每一位有孩子的宝妈,我们将一起来看看如何用练习的心态,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吧!
01
让你的日常被幸福感包围
要点一:“练习的心态”,让你的日常被幸福感包围
在开始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回答,幸福就是有很多很多的钱,有很多很多的爱,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人,明明已经实现了我们眼中的“幸福”,却仍然会感觉失落、焦虑、不快乐?
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也许没有一个科学的官方答案,但是《练习的心态》的作者托马斯·M·斯特纳,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生之中,真正的平和与满足源于意识到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段我们可以选择体验神奇路径走下去的旅途。”
要达成这样的满足与平和,我们需要练就“练习的心态”,在这种心态指引下,去达成属于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人生幸福。
那么,“练习的心态”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拥有了 “练习的心态”就能够获取源源不断的幸福感呢?
想要了解“练习的心态”的独特之处,我们就要先来看一下传统定义中的“练习”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孩子的目标是成为郎朗一样的钢琴家,那么他的练习会是什么样呢?
答案不言自明,他必须遵循郎朗成长的路线,无休止地魔鬼训练,失去童年欢乐和休息的时光。
但是在这种违背天性的高压心态中,又能产生多少郎朗呢?很多孩子不仅无法成为郎朗,最后还会被逼得对钢琴彻底丧失兴趣,甚至“谈琴”色变。
但是,孩子在练习说话、走路、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痛苦的挣扎感呢?
而且孩子在练习说话和走路的年龄,往往比学习钢琴的年龄小很多,但是他们却很好地坚持并成功地解锁了这些技能,并不觉得辛苦和艰难。
难道同样是技能,说话走路比弹钢琴要简单太多吗?
同样是练习,前后两种的画风截然不同,原因是前者本末倒置,只将眼睛盯在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上,而忽视了过程。
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到达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我们的感受如何,以及我们的每一刻是否足够快乐、具体、有意义。
这也正是练习的心态的真谛,它的目标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说得形象一点,这种心态就好比你要站在3米开外,往面前的垃圾篓里连续投进三个球,作为普通人,相信很少有人能第一次就完成。
但即使没有投进去,我们也不会太过沮丧,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上一球究竟是哪里没做好,为什么没有投进?是力度太大了、太小了,还是自己精神不够集中呢?
练习的心态,正是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像往垃圾篓里投球一样,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当前进行的事情上,并把所有精力集中于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如何让自己在下一次获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或者思考上,并运用这种思维和模式不断刻意练习。
当然这并不是告诉我们,就不需要远大的目标了,而是让我们明白,远大的目标是用来指引总航线的,它是一种指导。
比如向垃圾篓里投球,我们的“远大目标”是将球投进,但我们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每投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目标是这个一路上收集收获的全过程。
当你将目标从结果,转向实现结果的过程,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一种美妙的现象便发生了:所有压力都将消散于无形。你也会因此变得更有耐心,更加专注。
这就好比我们要游到河对岸,如果我们一直盯着对岸的一棵树,一边游一边想,为什么还没游到,怎么游了那么久还离得那么远,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自动放弃了。
但是如果我们只将这棵树作为参照物,来指引我们横渡的方向,而将一点点向前去接近这个参照物作为目标,那么每向前一寸,我们都会觉得是获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整个横渡的过程想必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练习的心态,不为未来而担忧,不为过去而懊恼,将精力集中在每一个现在,通过专注的练习来为自己的战斗值加血,而这也就是练习的心态,为什么能使我们幸福感满满,并且更容易达成心中所愿的原因所在了。
02
两大法则
要点二:两大法则,修炼“练习的心态”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要问了,练习的心态这么有用,我该如何才能练就呢?别着急,这里有两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练就“练习的心态”。
讲方法之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每年年初我们是不是都会给自己立下许多远大的FLAG,比如一个月瘦5 斤,一个月读10本书,又或者半年掌握英语口语……
但事情的样子最后往往变成,我们可能反而更胖了,刚翻了两页书就手机刷不停,英语每天都在听,最后还是一句不会说。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是因为我们的FLAG只是徒有虚名,而缺乏执行中每一个需要落实的细节,所以最后成为听起来好听,练起来受罪,也难以实现的空头支票。
想要摆脱这种境况并不难,只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专注,二是耐心。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非常好用的方法“4S法”和“DOC原则”,来帮助我们练就专注与耐心。
所谓“4s法”就是“simplify”、“简化”、 small”“细分”“short”、“缩短”、slow”、“放慢”。
拿一个月瘦5斤这件事来说,可能我们需要计算想要达成5斤的指标,这一个月需要跑多少公里,消耗多少卡路里,需要节食多少顿,又要少吃多少好东西……
算来算去感觉压力山大,自己工作已经很辛苦,还要放弃美食诱惑,总感觉人间不值得,所以最后我们不仅放弃了减肥,而且还更爱吃垃圾食品了。
因为减肥这个立在远处的庞大目标,让我们觉得人生艰难,而吃垃圾食品却能让我们获得即时的满足感。
但是现在如果我们将目标简化一下,将一个月瘦5斤的总指标,简化成,控制热量摄入、少吃甜食,做一些自己喜欢并力所能及的运动。
来代替那些让你怀疑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吓趴在起跑线上的任务。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巨大的目标变成几个简单易行的组成部分,这样之后我们再将每个部分细分。
比如,将控制热量摄入,细分成每天晚上不吃高热量食品;将少吃甜食,细分成每周至少一天戒甜食。
运动就更简单了,可以细分成每天步行一站上下班,又或者午休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瑜伽、拉伸运动。
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将它自行缩短和放慢。比如规定自己,每天最多只运动半小时。
听到这,你是不是会产生疑问,怎么是“每天最多半小时”,而不是“至少半小时”?是的,你没听错,缩短的意义就是要让你把任务缩短在自己能够承受、甚至是毫无压力的时间或数量范围内。
不管是走路还是瑜伽,只要当天完成了半小时的运动量,就可以提前下课去追剧、看综艺、玩游戏。
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将节奏放慢,细心体会每一个运动点上自己是否快乐和舒适。
所谓“欲速则不达”,放慢脚步有时候往往能让我们的速度更快。将任务量细分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甚至每一分钟,这样你的每一个点都是在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实现目标的状态。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通过“简化、细分、缩短、放慢”,将复杂的任务拆解为一个个关卡去闯关,不仅更容易通关更有乐趣,而且能够让我们始终聚焦过程,专注每一刻,从而将任务变为习惯,将原本的困难转化为轻松的日常。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很有可能就会遭受其他声音或突发状况的影响,而变得失去耐心怀疑自己。
比如我们正在进行自己的减肥流程,内心或周围可能突然会冒出一句,“一个月瘦5斤根本也看不出来什么,而且费力减完搞不好还要反弹,人生苦短还是抓紧时间享受人生吧”。
这样无端的担忧和对结果的判定,轻而易举被扰乱甚至推翻。
这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面临的现实,我们也许并不缺少好的想法和计划,但却缺乏对想法的坚持。
当我们内心动摇的时候,不妨借助“DOC原则”,来帮助自己构建内心的宁静,筑起强大的心理防线来应对外界和内心的纷纷扰扰。
所谓”DOC”原则,就是“do、observe、correct”即“做、观察和纠正”三个单词的缩写。
想要用好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先向射击冠军们取取经。
通过观察我们能发现,在射击比赛中那些能赢的,往往是将注意力放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去“做”的人,而不是一心想要拿冠军的。
他们全身心投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内心有着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而不会过多地去在乎得分、结果、他人的评判甚至对手的得分。
所以他们认真射出每一箭,然后通过“观察”每一箭的位置,去“评估”自己究竟哪里提升或失误了,最后通过“评估”得出结论,在射出下一箭时做出调整和纠正。
此时他们就是非常高效地完成了一个“DOC循环”。
回到减肥这件事,当我们的内心出现“减了也没用”这种声音时,我们可以站到运动员一样的位置,去观察干扰内心宁静的这支“箭”。
然后评估它其实是因为我们对结果的担忧,又或者是当时有点犯懒了。最后做出纠正,告诉自己减肥不仅是为了好看,更为了健康和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将自己拉回到正在进行的事情上。
除了能够加固耐性让我们变得更坚定,“DOC法则”还能够为你解决很多情绪上的困扰。
生活中,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和压力,我们难免会产生情绪,很多人因此而心情低落、想不开。
记得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当时我们听了会觉得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当自己也暴躁的时候,就会学习片中主角一边双手向下压,一边试图将自己的暴躁情绪压回去。
结果呢?我们有可能更暴躁了,或者因为过分的压抑而感到心里不舒服,更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
如此看来,一味地逃避、压抑自己的真实情绪,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其实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将自己和情绪混为一谈视为一个整体。
而“DOC原则”的“做”,便是有意识地提醒我们,你和情绪应该是两个独立的部分,我们应该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而不是踏入情绪的泥潭。
比如工作中可能常出现这种情况,自己费尽心思谈了好几个月的大单,客户一个简单的理由就爽约了。此时我们多半会焦虑、沮丧、难过,进而开始觉得世道不公,自己太难了。
此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设计一个“DOC循环”。
首先在接到客户的爽约电话之后,我们便退后一步站到观察者的位置上,意识到自己即将产生一段愤怒和挫败的旅程。此为“做”。
形象一点说,就好比射击运动员与箭之间的关系,“做”的目的,正是让你站在运动员的位置,去做那个观察和评估箭和靶子的人。
在有意识地确定好自己观察者的位置后,我们便可以开始观察和评估,先意识到自己此时的情绪是怎样的,比如“不公平、太难了”等。
然后评估自己会产生这种主观判断的原因,其实是出于对失去一份巨额收入的心痛,又或者不能升职加薪的恐惧。
当我们确定了它“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时,我们便意识到,既然木已成舟,此时我们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便是忽略这种不公和艰难,将它视为工作中的一个插曲。
想一想自己在沟通和运作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想办法开拓下一次的机会。此时我们也就开始了纠正。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DOC法则”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经过好几个“纠正、反复、再纠正、再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就奏效。
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也没办法做到那么超脱,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借助这样的法则,来帮助排解难题走出情绪的怪圈,并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耐心。
通过“4s”法和“DOC原则”,尝试做一些小小的观念上的改变,练习的心态就是在这种看似微小的行动中慢慢形成的,你以为的困难其实并不难,只要愿意开始并且坚持。
03
和孩子共同成长
要点三:用“练习的心态”,和孩子共同成长
回想一下,小时候的我们是否总觉得暑假很长、仿佛怎么都过不完,长大似乎也是遥不可及的事。可是当我们长大了,感叹的方式却变成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认真年轻就老了……
或许是因为,孩子们的生活不会像大人那样,急着去做这做那,对他们来说,一天就是一天,是一种一直活在此刻、活在当下的感觉。
如果你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在很多方面,孩子们的处事方式甚至比我们更具有练习的心态。就拿玩这件事来说,对于大人来说玩是逛街、吃饭、唱歌、聊天、看电影……而对于孩子来说,玩也许只需要一个字,那就是“跑”。
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感叹,孩子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精神,跑一个上午一点不累,而且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
如果论身体素质和体力,大人难道不是应该比孩子更强吗?为什么最后却拼不过三岁的小孩?
也许是年龄和经历,让我们掺进了太多的杂念,我们在跑的时候会想,晚上吃什么?明天的工作还有什么?下个星期带孩子去哪玩?
但是孩子在跑的时候,是纯粹地在享受跑出的每一步所带来的乐趣。
这种完全投入的天性,正是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也是我们成人练就练习的心态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名宝妈,相信你会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每天都会被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轰炸。
最匪夷所思的是,孩子会将重复的“为什么”问上10万多遍,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们感到疲惫、不耐烦,孩子却乐此不疲、丝毫没有换题的意思。
因为,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问题本身,以及我们给出的答案上。
他不会想这是一个重复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好多遍了,又或者这个问题有没有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关注点是“怎么又是一样的问题,你怎么这么多为什么”。这就偏离了此刻和当下,不自觉地与过去未来发生联系并作出评判,而不是聚焦在当前的问题本身。
同样一件事,孩子做起来饶有兴致而我们却失去耐心、身心疲惫,难道不正是因为“心态”上的不同吗?孩子一直在坚持一种初学者的心态,每一次发问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很好地从孩子身上学习,让自己尽量告别成人世界的油腻。像小时候学习刷牙、骑自行车那样,去面对每一次练习的机会,哪怕过程中充斥着挫折和考验。
可惜的是,孩子的天性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他们在学习时会表现得缺少耐性,想要放弃,而且越长大这种状况越明显。
想要培养孩子的耐性,我们可以试着和他们聊聊天,帮助他察觉到自己当前的情绪。比如可以让他们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去,探讨一下曾经获得过的成绩或者失误。
我们可以通过“还记得上星期,你对学校发生的事感到生气的情景吗?”这样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回想过去。
帮助他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评估自己当时的情绪,从而引发孩子平和深入地思考和感受,增长他们的耐性。
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大人十分头痛的。孩子总喜欢要这要那,相同的玩具看到邻居小朋友买了比自己配置更好的又要买个一模一样的,不买就撒泼打滚闹脾气。
应对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同样可以应用“DOC原则”。首先我们可以先“做”,让他们表现情绪,然后等稍微平静一些了,帮助他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分析评估自己刚才的情绪,哭闹的原因。
最后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去纠正,比如告诉他们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也许并非是因为对这个玩具喜欢到爱不释手才想要。当然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据理力争,说自己的确想要。
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他设置一个期限,比如让他思考两个星期,这两个星期在邻居小朋友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和他一起玩。如果两个星期后还是这么想要,那么就会给他买下,又或者给他买个其他类型的更喜欢的玩具。
相信两个星期后,大多数孩子早就变换了新的目标,之前的连想都想不起来了。
这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在反思我们自己。很多看上去“非你不可”的东西,其实只是一种即时满足。
我们需要“延时满足”,通过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冷静、消化,来判断一件东西是否是刚需。如果期限到了发现不再想要,那么就将它从购物车中清除,为自己和信用卡账单减负吧。
成长是需要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逐渐去获得的,正如我们在一开始所说的,人生是一段过程,是一个我们可以选择神奇路径走下去的旅途。
这个旅途的目标并不是目的地,而是路上的每一棵树、一朵花,每一处风景。
人生的旅程就像一朵花,它并不是在盛开的那一刻才是最完美的,而是从成为种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自己完美的旅程。
我们如是,孩子亦如是。
学习的路上没有年龄之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更应该像孩子学习。
与其说培养孩子“练习的心态”,不如说我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共同修炼这种能让彼此都更从容更坚定,从而更满足更幸福的心态,在共同的进步中获得成长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04
总结回顾
到这里,你就已经学会了《练习的心态》的全部精华内容。
我想为你总结一下:
我们首先讲到了什么是练习的心态,它为什么能给我们幸福感?
这是因为练习的心态专注过程而非结果,它能让我们时刻都感受到平和满足以及充实。
每一次我们运用练习的心态进行练习,都是在为人生“加血”,久而久之我们的战斗力会不断增强,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想培养专注、耐心、自律,并从中获得幸福感我们要学会体会和修炼这种心态。
其次,我们说到了修炼练习的心态的两个方法,分别是“4s”法和“DOC原则”通过“简化、细分、缩短、放慢”,以及“做、观察、评估”,来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
最后,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利用练习的心态教育孩子并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反思自己,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培养他的观察者心态。并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来为自己和孩子的欲望减负。
作家穆尼尔·纳素夫曾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而拥有练习的心态,你会发现自己,一直耐心且专注地,行走在收获价值感的路上。
人生的每一刻对你来说都是充满了需要和乐趣的练习,这听上去十分有趣,做起来也不难,只要你肯开始,就已经在无限接近幸福的路上了。
过去,一直都认为目标是一个远处的静态的东西,所以特别容易半途而废。而《练习的心态》则告诉我们,目标是动态的,练习的每一刻都是目标,也都在完成目标。
这一点发现,听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却给人心态上带来很大的变化。从前是一直在追赶总也赶不上,而现在却是一直在收获一直在达成愿望,给人满满的满足感和充实的幸福感。
而练就专注和耐心,并没有那么难。只要做到每一刻全身心投入,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不过,意识到只是第一步。我们可以点亮思想,但却不能支配行动。
如果想真正让我们的生活,通过读书慢慢发生改善,变得更好,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将这些书中的知识和观点加以消化执行。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