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原生母爱》:整理失衡关系

我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拆书法。

在拆书分享之前,我先和大家聊聊拆书帮。

说到拆书帮,不得不提到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赵周老师,是教育实践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著有《拆出你的沟通力》、《这样读书就够了》等书。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帮目前有正式分舵54家,筹备分舵15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47座城市。

拆书帮有完善的文化体系,以“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为使命;共同的愿景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和促进他人学习的能量,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带好一点”。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观:“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拆书帮也有学习武器——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学习有三种形式:

个人学习——RIA便签读书法

组织学习——RIA现场学习

社群学习——拆书帮分舵

成年人工作忙,在阅读的事情上会感到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不能坚持等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成年人读书,需要遵循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解决问题和有内在驱动力这五大公理。针对五大公理,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给出的RIA便签读书法就帮我们达到了成人学以致用的目的。

所谓RIA是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R是书中对我们有用的片段,I是我们对片段内容的理解和重述,A是我们将片段中的内容内化之后指导自己的行为,拆为己用。

下面,我们就用RIA这个方法来学习《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书中的两个片段。

《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这本书,是由韩国家庭咨询大师李南玉所著,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原生母爱是一切关系的源头,我们跟养育者所形成的依恋关系决定了我们跟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作为一位具有30多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家庭咨询大师,作者根据自己做家庭心理咨询的经验积累,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建立家庭”的工作方法,这套方法是咨询师在做家庭心理咨询的时候可以采用的方法,其原理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改进与他人的关系。我们今天要拆的两个片段中的方法,就可能帮助我们用来调整失衡的关系,达到清晰沟通的目的。

片段一来自《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P59

原文内容:残酷的现实是,积攒至今的伤害和痛苦已经无法挽回。在这些伤害中缔结的不平衡关系也成为一个个不可抗拒的难题。即使存在这些无法挽回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甘受折磨。我们能做的是,认清问题后仍努力接纳满身疮痍的自己,重新整理失衡的关系。

这个片段的内容跟我们讲了,失衡的关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难题,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重新整理失衡关系的方法。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方法?因为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没有完美的关系,我们在关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如意,学习并且应用这个内容中的方法后,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接纳关系中的问题,并且将失衡的关系重新整理好。否则,带着问题生活,如同背负着不该背负的重物,会很累,会缺乏幸福感。应用这个方法整理失衡关系后,如同放下了重负,会生活得更加轻松。

实施这个方法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清问题

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我们受限于过往的经验,很不容易看出自己的举止行为、语言、情绪会有什么不妥,更不容易觉察出这种不妥源自哪里。所以学习、觉知很重要,通过学习而明理,通过觉知而明己,从而明白自己在哪里有问题?在一段问题关系中,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问题,就由自己负起这个责任?是他人的原因导致的问题,就由他人来负这个责任。我们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才会有问题解决的可能。

第二步:接纳问题

认清楚问题之后,无论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别人的不对导致的问题,都要敞开心扉接纳它,该自己负的责任就担起,不要顾虑拉不下面子,诚恳地接纳并面对关系的不完美,远远胜过怯懦地回避而让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是他人的原因,一方面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另一方面,不该自己背负的责任就不必背负,不要把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别让自己活在不该有的压力之下。

第三步:整理失衡

针对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的调整。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做会更加容易,如果问题不大不紧急,也可以自己通过认知、行为的改变进行调整,通过自我的修正,达到矫正行为和改善关系的目的。

这三个步骤,在日常独处有情绪的情况和多数人际关系中都可以应用,需要我们加强自我觉知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生活中是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难道都要去挖掘原因,做出调整吗?当然不一定,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在负重前行,原生家庭是我们生命的起源,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它会带给我们一些负面的情绪,但也带给我们远远超出我们所能够觉察到的正面感受,如果你认为自己生命中的不完美、不如意是可以接受的,不需要做整理,你能够带着它上路,能够带着它走好你的人生,也未尝不可。

学习是为了至用。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练习,回想在你的人际关系中,你在哪一个点上感到了困难,比如特别没有勇气跟某种类型的人沟通?在某一场景中会感到特别紧张?特别喜欢或者排斥某一个颜色的衣服?等等。

接下来,你试着用上面“认清问题、接纳问题、整理失衡”这三个步骤,先用心觉察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个困难,原因是什么,以后要怎样接纳这个现实,怎样去做调整。

通过类练习,就可以将原文中的方法,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片段二的内容,讲了“非语言沟通”这种调整失衡关系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情感,调整失衡的关系。

原文内容:这种语言与非语言沟通形式并存的心理疗法,正是通过咨询时成员之间的位置远近以及面朝方向等非语言细节,来客观地表现来访者家人间的亲疏关系。除此之外,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采用更加具有细节的非语言表现形式。例如,来访者认为某位家人总是很霸道,导致来访者在这位家人面前感到很拘束,我就建议来访者大胆地用手指向那位家人。若是来访者声称自己在家庭中感到压力很大,我则会建议来访者在咨询时在身上绑一块真正的石头。倘若来访者表示“我们之间无法好好沟通”,咨询时则在两人座位之间真实地画上界线。在30多年来的心理咨询历程中,我为许许多多的家庭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在“建立家庭”的第一步过后,我见过有的家人独自蜷缩在咨询室的狭小角落里;有的孩子和自己的妈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还有的家人仿佛要冲出咨询室一般,焦急地站在咨询室的门边。像这样通过一个细微的表情或是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使来访者的情感表达更加清晰,就能使各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一目了然。每一位来访者及家人都能够自由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正是“建立家庭”的目的所在。

有的时候,尤其是需要传递一份感情、一种情绪的时候,语言往往显得苍白,千言万语不及你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来得彻底。语言表达不当还可能产生误会,非语言的表达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人类对非语言的理解要早于对语言的理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小婴儿哭了,你去用语言安慰她,不如温柔地抱起她,轻轻拍拍她的背,远比你说一箩框“宝宝乖,妈妈爱你!”要来得轻松快捷。既然我们的身体和一些非语言的方式能够传递更加精准的情感,为什么不用呢?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将这个方法拆分成三个步骤,下面是这个方法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明确情感

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想用语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情感,做一个自我觉察,不要被自己的自动思维和行为模式带偏了,切记冲动是魔鬼。本来内心担心孩子着凉,想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但嘴上却变成了报怨、批评,就掉进了自己过往的行为模式里面去了。如果大脑的指导方针不对,下面的行为就会跟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看到孩子在天冷的时候,衣服穿少了,我们担心她生病,是一种关心的情感,认清这点很重要。

第二步:身体位置

通过身体位置的远近和朝向来反映情感。喜欢、关心、爱等情感,身体的位置是拉近的,是面对对方的,不喜欢、讨厌、气愤等情感,身体的位置则是远离的、背向的。比如上面讲到的我们关心孩子的冷暖,就会面朝孩子,走近她,向她表达我们的意思。

第三步:协助道具

在非语言表达的时候,除了身体的位置、朝向外,还需要带上与情感相符合的动作、表情、语气,甚至可以辅助合适的道具让情感表达更加清晰。上面担心孩子着凉的例子中,妈妈在用柔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关心的同时,可以走近孩子,用手轻轻抚上她的肩头,眼睛看着孩子说话,这样辅助了非语言的表达形式,大家有没有觉得效果会更好?

在原文中,作者给我们例举了丰富的例子,我想到了古人的“割袍断义”、“管宁割席”,所以,非语言沟通方法源远流长,我们智慧的古人也是擅长采用这种方式的。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经历中,有没有发生过让你不太满意的沟通?例如,你的工作量已经严重超标,工作压力太大,你去找领导沟通,但是效果不理想;你本来想建议家人不要吃垃圾食品,但是家人根本不听,还不太想搭理你了;你想拉近跟同事的关系,却不知道怎样跟她表达更能让她接受到你的想法?

想到了就把它记录下来,在未来一周的时间里,你应用上面讲的“非语言沟通”方式,重新进行一次沟通,记得要用上文中的三个步骤:

1.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情感;

2.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应用上身体位置、朝向等非语言的方式;

3.辅助上恰当的动作、表情甚至道具。

这个方法,一定会有更好的沟通效果。

我是三级拆书家文静,祝愿大家通过学习、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原生母爱》:整理失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