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成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华杉详解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舜有五个贤臣而天下治。哪五个呢?禹、稷、契、皋陶、伯益。
大禹治水,平水土。后稷播五谷,管农业。契布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皋陶掌管刑狱。伯益掌管山泽。有这五个人,舜想要做的,都由这五个人去执行,使得天下之人,都心归于舜,近悦远来,天下大治。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乱”,就是理乱,就是治。周武王说,他有十个治世之能臣。哪十位呢?周公旦、召(shao)公奭(shi),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hong)夭、散宜生、南公适、邑姜。
周公姬旦,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是武王的弟弟,最重要助手,也是武王去世后成王的辅政大臣,周朝的实际执政,制定礼仪制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塑造了中华民族。
召公奭,召公的弟弟,在武王时代,周公为太师,召公为太保,一左一右,辅佐武王。武王去世后,他坚定支持周公执政,为稳定周朝立下功勋。
太公望,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姜太公。
毕公,也是周公的弟弟。辅佐周武王,在灭殷的战争中立下战功。武王去世后,辅佐成王。成王去世,又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康王。在毕公等人的辅佐下,成王、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过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荣公,也是与武王同辈的姬姓贵族,文王时期就在朝任事。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公适、史称“文王四友“,是周文王留给武王测股肱之臣。
最后一位,邑姜,武王之后,姜太公的女儿,成王之母。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孔子说,人才难得啊!不是吗?唐尧时期、虞舜时期、周武王时期,人才是最盛的了。但武王十个治世之臣,其中一位还是理内不理外的妇女,实际上也就九人而已!
我们看周武王这九个人呢,全是父亲留给他的!人才之生,最为难得。那人才在那里,你要能识才,知道他是人才,那更难得!知道他是人才,你还能得到他,让他为你所用,那更是难上加难!
文王给武王留下这九人,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公四人,是自家兄弟。太公望,是文王外出打猎在路边“拣”回来的。太颠、闳公、散宜生,是文王招聘,他们因为听说文王之德,率家族来投奔的。《史记·周公纪》载: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又载:武王伐纣的时候,“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
《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公适之属咸臣,是为四臣。”
所以,要得人,先要修身,靠自己的德行,天下之人都想归附于你。否则,靠猎头公司去猎,今天猎了来,明天又给别人猎走了。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孔子继续赞美周文王,纣王淫乱,西泊有德,到周文王后期,天下三分之二的地区已归附于周,以九州论,雍、梁、豫、荆、徐、扬六州都归了周。殷仅有冀、青、兖三州而已。所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国土和资源,仍然称臣服于殷,文王保持了他的全德。待到了武王,纣淫乱日盛,自绝于天下,则武王取之矣。
刘澔觉
周文王德行在那里放着,天下的能人志士都要来他这里,这不是说周文王要打天下,我就能招来人才,就能得到天下。这是天下人心所向,这是公认的正确。
到武王,他的儿子,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留下的财富。纣王是被武王打败的么?不是,是自己淫乱日盛,自绝于天下。
如何理解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德行。未来各个行业都会出现周文王这样的人,能包容吸收,让所有的人才都可以在适合的时间,空间里绽放。我们不是竞争关系,虽然看起啦是一个行业,但是发展已经变得非常细分,我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当这样能量的人坐下来,在一起共同思考行业、未来、为后来人创造,给后来人建设通道的时候。这就是共同富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