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京杭,码农、湖南人,求学于西安、北京,目前杭漂。混迹于通信、互联网行业,曾供职于三星电子、百度、网易等公司。爱好阅读,勤于思考,乐于分享。
公众号:中产之路
本系列分三部分:
上: 通信从业经历
中: 转行的原动力、计划、行动
下: 互联网从业经历
07 选择大于勤奋
“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个位置,别计较坐在哪儿。先上去再说”。
----前谷歌CEO施密特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在你的候选名单里是「今日头条」、「嘀嘀打车」、「小米」、「美团」,而不是更为强大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家公司在互联网行业简称BAT)。
在世界范围内,BAT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他们已经比较成熟,好比一个人的青年或中年,高大威猛,要继续成长相对有限。而「今日头条」,在当时(14年下半年)还是幼儿或少年,既过了可能夭折的危险期,又展露了茁壮成长的潜质。这个时候加入公司,犹豫坐上了一辆快速行进的火车,哪怕打个盹,车也会拉着你前进。人们把这叫做「上车」。
加入这种快速增长的公司具体有哪些好处,拿今日头条举个例子。
首先,财务上享受公司增长的红利。
看一下今日头条的融资历程(数据来自网络,不一定准确)
天使200万人民币 12年初 海纳亚洲等3家公司
A轮200万美金 海纳亚洲
A+轮100万美金 12年底 海纳亚洲
B轮融资1000万美元投后估值6000万美元 13年年中 海纳亚洲、DST
C轮融资1亿美元投后估值5亿美金 14年6月 红杉领投、微博跟投
D轮融资10亿美元,投后估值110亿美元 2016年年末 红杉资本、建银资本等
京杭君有个同级(12年毕业)校友,毕业后在搜狗工作一年,13年年初加入今日头条。大概是第15号或16号技术工程师,当时公司总共60号人左右,13年年中公司B轮融资投后估值6000万美金,假设他加入头条时公司配给他的期权,这个时候值5万美金(30万人民币左右,非常保守的估计), 四年归属。时至文本写作,网上消息,今日头条寻求新一轮融资,估值300亿美金左右。那么,从他加入头条,到现在5年时间,他的这笔期权咱们毛估一下:
增值 300亿美元(姑且叫做F轮) / 6000万美元(B轮) = 500倍
C轮融资稀释(5亿-1亿)/ 5亿 = 80%
D轮融资稀释(110亿-10亿)/ 110亿 = 91%
假设最新一轮融资再稀释90%
B轮融资后对应5万美金的期权值现在多少钱?
5万美金 * 500倍 * 80% * 91% * 90% = 1638万美金
本文写作时美元汇率为:1美元=6.2649人民币
1638万美元 * 6.2649人民币/美元 = 10262万美元 = 1.03亿人民币
一个亿万富翁这这么诞生。
这还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
其次,公司快速膨胀,被提拔的概率相对更高。
校友加入时60号人左右,现在最少4000人,人员增长66倍。在一个急速增长的组织里,成员得到提拔的机会比在一个稳定的组织里要大得多得多,实时上据京杭君所知,校友目前管理一个几十号人的团队。
再次,公司业务增长,有更多机会去解决一些有挑战性问题。
稳定的公司里,做螺丝钉的概率更大。
以上,足以让你作出正确选择,在有实力的情况下,不然就成了小时候的一道思考题,“以后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呢?”
08 转行面试
在三星工作的几年里,基本没写过几行业务代码。还好三星电子内部有个制度,「软件能力测试」,全球各地研究院的开发工程师每年都要考试一次,形式类似LeetCode,直到成绩达到某个等级,之后不用再考试。考试成绩作为研究院的一项考核指标,院里相当重视。所以每年都有这么一个契机锻炼程序编写。
14年年前基本都在恶补计算机基础知识,Python、Linux、C++、网络、编程(刷题)。因为毫无互联网项目经验,只能靠基础知识来补,年也在北京过,因为每天都在学习,要不是除夕夜12点烟花响起,都不知道那天过年。
合同到期前两周,15年3月下旬,开始出去面试,情况如下:
滴滴,找不匹配的岗位,请人内推没有后文。
小米支付,一面失败
美团金融,碰到装X面试官,一面失败
百度,3个月内面了5个岗位,3个到了经理面,1个通过定级T5(应用分发事业部,推荐工程师岗位,最后没有接受offer)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么几个:
今日头条
请校友内推「推荐系统工程师」岗位,很快安排面试:
面试安排在一个下午,那时今日头条还在知春路盈都大厦办公,两个技术面从1点半面到5点多,二面面试官比较内敛,都是一些技术问题,有基础,有业务面临的实际问题。交谈中得知他是创始人张一鸣在创办「今日头条」之前的同事,推理跟了张一鸣多年,按头条目前的估值,保守估计身价好几亿(人民币),两个技术面试结束,是HR面,基本都是例行问题,面毕,告知还有一轮技术VP面试,后续再约,然后引荐了一下内推的校友,也是第一次见面,聊了一些关于面试的情况,他说到这一步基本没问题,然后向他了解了一些关于这家公司的日常细节问题就告别。那个时候头条已经700多号员工,坊间估值20亿美元左右。
一周后技术VP终面,就像普通聊天,不涉及具体技术问题,提到了他以前的一些经历。
面试官叫杨震原,本科北航,大四得到直博机会,在实验室里学习,但是因为跟导师意见不和,导师给了评语“此生不宜继续培养”,然后被踢实验室。
-----本条信息来自于网络。
05年本科毕业去了当时还是小公司的百度,一干就是9年,离开时为「大搜」副总监。
受张一鸣邀请14年加入今日头条,职位为技术副总裁,负责「广告」和「推荐」两大核心系统。
面试官给人感觉比较和气, 发际线严重失守,这一点印象比较深刻。不得不佩服其眼光,两次职业选择时机神准,堪称经典。过程中问了京杭君
以前做过哪些工作
为什么转行
职业规划之类
去哪里面试过,拿到哪些offer
最后提问环节京杭君问了两个问题.
头条靠什么盈利
什么时候能够盈利
被告知:
信息流广告
随时可以盈利,目前不想盈利
面试结束送京杭君到电梯口告别。回家途中,感叹头条的增长之迅猛,早期员工何其幸运。如果读研究生期间没有把自己封闭在学校实验室,主动接触一下外界信息,像北理工的本科同学一样冲破束缚,哪怕请医生开大腿骨折住院病例,研一暑假就开始到企业实习,开阔眼界,提升思维层次,早一点进入互联网行业。那么早期加入嘀嘀、头条这样的公司的概率也许会大一些。
一周后,头条这边没有任何反馈,请校友打听是终面没通过。遗憾,错失一次坐火箭的机会。
计算机视觉方向的明星创业公司,PR说各种名校牛博,一面是个本科刚毕业清华小哥,头发蓬乱,人字拖,一身极客范,二面是一个微软亚研待过8年的博士,面试通过,offer也发了,考虑到公司业务方向跟本人基本情况相差太大,兴趣也不在这方面,最终放弃。为什么说印象深刻呢,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一个21/22岁左右的年轻小伙面试一个30岁大龄老码农。
猎豹移动
去猎豹面试纯属偶然,不知道那边HR从哪里弄到的简历,闲着也是闲着,岗位也是「推荐系统工程师」,就去了,一面北大小哥,二面面试官在百度待过一年多来了猎豹,跟京杭君同一年毕业,同在西安读的大学,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三面面试官上交硕士,美国待过多年,回猎豹做新闻推荐,也是京杭君后来的直属领导,面试过程效果奇好,沟通顺畅,三面结束面试官直接安排HR谈薪资。为什么这次面试效果奇好,因为他们问的很多问题,恰好都京杭君的射程范围内,碰巧面试不久前都精心准备过,回答广度深度都超出预料。所以啊,面试这种事情,运气的成分很大。
老虎证券
之前玩美股混「雪球」的时候加过「老虎证券」创始人巫天华微信,天华清华计算机本硕毕业后,一直在网易有道做搜索技术开发相关工作,业余玩美股,网络教授美股交易策略的收费课程,也组织一些免费的股市资讯分享,有幸参加过几次,水平非常之高。
一次偶然看到北邮期间同实验室高京杭君一级的一位师兄在天华朋友圈点赞,就问天华他们怎么认识的。天华说当年校园招聘是他面试的那位师兄,后来也是师兄的领导,圈子真小。
然后聊到了他们的公司「老虎证券」一些情况,约好时间过去看一看。几天后去了「老虎证券」,办公点在亮马前附近的一栋楼,开始接待的是技术负责人胡明,以前在畅游做过游戏开发,也玩美股,后面和天华合伙创业。了解到马上有一个360的资深技术人员来老虎负责技术,临走前见了天华,当时老虎80号人左右。一方面对开发业务系统没什么兴趣,另一方面当时已经决定去「猎豹移动」,对新闻推荐这个方向更为看好,后面的路更宽。离开前婉谢了他们的邀请。
从三星离职,失业83天后,最终去了猎豹移动。中间经历了不得不找同学借钱交房租的困难时期,压力巨大。
之所以去猎豹,一方面是看好推荐这个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想等有了一年业务经验后再去「今日头条」试试。
参加这么多面试,总结:
社招(特别是工作多年)面试都要求有相关业务经验,如果你没有相关经历,面试官只能考你的基础知识,你要在基础知识强到某个程度才能弥补相关业务经验的不足。
面试结果由多重因素决定,候选人面试时展示的水平,是否对面试官的胃口,岗位缺人程度,匹配程度,其他候选人的情况。通过了说明你跟岗位比较匹配,不通过也不说明你不够优秀,马云当年应聘还被拒绝30多次呢。
失败了不要紧,你可以面试很多家公司,而最终只会选择一家公司工作,多想想自己好的一面,吸取教训,下次改进。
辞职面试,没有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后期压力会很大 ,从开始面试到得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之间的周期之长可能会超乎你的预期。这种情况下容易作出短视决策,尽量避免。
09 猎豹移动
16年6月入职猎豹移动,所在部门负责「猎豹浏览器」上新闻推荐技术开发工作,当时公司层面提出了由工具向内容转型的口号,内部做了很多尝试。
转行,缺乏经验,开始注定会比较艰难,具体原因如下。
技能层面,需要学习新的工具,Java,Redis,MySQL,开发环境,以往工作中都没有使用过,短时间现学现用,节凑比以前快很多。
业务层面,熟悉一套全新的业务系统,自己负责的部分,上下游的部分,各种请教周边同事,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或者有耐心一五一十地给你讲清楚。
思维层面,互联网很多产品都是to C的,比如新闻阅读类产品,技术上可以实时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策略就可以做到实时调整,AB测试,数据驱动真真切切,这跟以往的工作模式很大不同。
大致经历了半年的适应期,终于能熟练应对本职工作(推荐策略上落地PM(产品)需求,优化业务指标,上线部署服务),逐渐得到上司认可,这时才有精力去梳理整个推荐服务业务逻辑。
一个资讯流阅读推荐系统,概括地讲,核心工作或团队分工如下:
理解内容:内容建模,整个推荐服务之基础;
理解用户:用户建模,精细粒度受致于内容模型;
推荐服务:结合场景,匹配用户和内容。
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有一套业务支撑系统:
大数据计算平台(hadoop,spark)
机器学习服务(CTR预估等)
AB测试实验系统
数据报表运营系统
存储系统(MySQL,Redis)
监控报警系统
上线机制
怎么衡量工作效果?需要一套业务指标体系:
DAU(日活跃用户)
日均用户时长
留存率
点击率
……
往上一层,从生态系统链条看,几种角色和诉求如下:
平台厂商:(百度、头条等)生态主导,留住用户和内容创作者,广告变现水到渠成;
用户: 资讯获取,猎奇,开眼,打发时间;
内容创造者:(头条号,百家号等)吸粉,影响力,广告分成;
广告商: 品牌推广,直效转化
见过猪跑,吃过猪肉,接下来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兼顾深度和广度查漏补缺,猎豹上班时间早10晚10,一周5天,利用周末、上下班途中时间和下班后除了吃饭睡觉锻炼身体外的一切时间学习,晚上通常学习到1点,那段时间几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读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习方法》、《Python自然语言处理》、最新论文等,这个习惯一直到延续到百度工作的一年,两年内读完了20多本机器学习方面的书籍,这应该是高中毕业后,学习强度最高的一段时间;
代码演练,《Python机器学习实战》实例,XGboost等;
网络和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
猎豹这一年成长很快,业务上对整个推荐系统的认识,相比转行之前有了全面提升。
猎豹这家公司,带有鲜明的老板个人色彩,京杭君自己能感知到的有:
傅老板时不时在公司搞个公开演讲;
晚上10下班免费打车,用公司滴滴账户,省去繁琐贴发票报销流程;
年会舍得花钱,仪式感颇强,15年豪华游轮日韩七日游,16年上海,17年澳门,这个时间,往往也是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最高之时
才一年,为什么要离开猎豹呢?两个方面的原因:
内容战略在海外市场并不成功,公司经营中心转变,不再像15年那么受重视;
公司在推荐、算法方面积累不深,继续留着提升有限;
最关键一点,京杭君在猎豹的后半年,两个团队在竞争内容推荐这块业务,所在团队落败,老大离职带走了一票人,另一部成员被收编,京杭君最后一段时间处于无组织状态,与其继续靠着,不如去外面看看机会。
这个时候京杭君又想起了「今日头条」,找一年前帮忙内推过的校友再推了一次,结果是简历卡在一年前终面的技术副总裁那里,「今日头条」再次尝试失败。
既然去不了心仪的快速增长的创业公司,那就先去大公司锻炼一下,为以后抓住这样的机会积攒能量。
国内互联网公司做「算法」哪家强,在京杭君的认知里,无疑是「百度凤巢」,于是,从某职场社交APP上联系了一位百度凤巢的技术经理,请其帮忙内部推荐,该经理告知:“凤巢暂未开放招聘职位,但可以推荐其他岗位”,就这样,简历推到了「首页事业部」。当时头条的内容流广告已经引起的百度的重视,百度内部从战略高度重视内容,首当其冲为手百Feed。两周内做了5场面试,除了最后一场定级委员会面试定级低于预期,其他都顺利。就这样去了百度。
这期间有个小插曲,拿到百度的口头offer后,在北苑华贸城请两位清华的老乡吃饭,一位跟京杭君同一年硕士毕业,在小米做新闻推荐工作,另一位年长几岁,创业小有成就。谈到后面工作选择时,年长的老乡建议看看「快手」,说快手增长很猛,小米的老乡也说从小米的平台看,「快手」数据很好。
「快手」CEO 宿华清华毕业,也是湖南人,做快手CEO之前折腾过好几个项目,曾经有一段时间,跟这位年长几岁老乡的公司合租一个办公场地。16年路过五道口时,见过楼顶上大大的「快手」Logo,所以对这家公司有印象。
于是回家就下载了「快手」,体验产品。从一位在快手工作的朋友打听到,当时「快手」员工总共100号左右,加班比较严重。上「快手」官网找招聘信息,找不到「推荐算法」类的岗位,于是又从某职场社交APP联系了「快手」CEO助理,最后不了了之。
10 百度
16年6月入职百度,了解到百度Feed四月份立项,以原来移动搜索事业部的2个小组为雏形,成立了「首页事业部」。
京杭君入职的小组,刚刚经历一次调整,一位T8带了几位T7、T6去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剩下一位T7技术负责人和一位经理(百度管理制度为技术负责人和经理双重领导),一位T6,三位T5,两位T3,总共8人。做Feed之前,他们已经闲了一个多季度,团队士气整体比较低落。因为其他团队不看好百度Feed前景或其他原因,京杭君所在团队反而得到一块好业务,短视频推荐业务。
每加入一个新团队,都从熟悉内部工具栈开始,因为有过一年相关业务经验,加上这边项目刚启动,没有历史包袱,所以上手很快。
来百度,京杭君目标明确,那就是借助百度平台全面提升技术水平。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把组内有权限的代码都读了一遍,从用户模型、内容模型、推荐工程架构,CTR预估各个模块的代码都读了一遍。
在这里,京杭君又一次有了圈子很小的感觉。为了整个大团队更好地协同,我们的推荐工程架构要迁移到另一个更为完善的架构。读代码看见, Author: [email protected],好熟悉的名字,这不是京杭君北邮读研期间带着做过项目,低两级的一个师弟么。联系他,果不其然,该师弟当时在大搜事业部,这个框架是他在14年入职百度后不久开始实现的(师弟正式入职百度前实习了一年)。两人都感叹好巧,师弟给了设计文档,后面工作中碰到工程架构上的问题没少骚扰他。
不得不说,百度在技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坊间笑谈,百度技术为TMD(头条、美团、滴滴)崛起提供了技术保障,特别是头条,研发leader几乎都是前百度人,大把从大搜和贴吧过去的人。
内部WIKI资源也非常丰富,其他部门的项目信息都能看到不少,甚至自动驾驶项目,楼教主他们会议记录都能看到。只要有心,总能找到需要的信息,所以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外面看不到的东西,不局限于项目本身。
依托手百的海量用户,团队很快就作出了成绩,9月份的秋季晋升中,技术负责人升了T8,其他有资格晋升的也都升了。团队在扩大,内转和社招,到年底时已经扩大了一倍。
内部对Feed越来越重视,当时的口号是「搜索Feed双引擎」,「Feed再造一个百度」之类,厂长亲自报产品问题,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成绩有目共睹,于是就成了一块肥肉,很多团队都想进来分一杯羹。十月份,本团队的短视频业务交接给大搜一个团队,从新开始聚焦图集垂直类目推荐业务。有了短视频的经验,图集第一版上线各项业务指标远超预期。
10 离开北京
在百度,工作上的事情比较顺利,业务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年底的时候,对未来去向有了一些想法:
工作前四年基本没有考虑过买房子的事情,一直租房子住,前后一起合租的室友,陆续买了房子搬了出去,加之两次租房搬家和黑中介斗智斗勇的不愉快经历,买房子的想法逐渐强烈起来。
16年北京房价疯涨,虽然转行后工资有了大幅提升,始终涨不过房价,短期内房子问题照样无解。
在百度上班,正常上下班路上2个多小时,西二旗到百度科技园之间的一段路程,一到下雨等恶劣天气,能堵上一个半小时。同事们调侃:“后厂村路阻碍了北京互联网的发展”。以自己的条件,在北京生活工作性价比实在太低;
在百度能学到的东西差不多都学到了,短期内也难有大的提升。
于是就想着换一个地方,能买得起房子,还能有较好的工作机会。第一被排除是上海和深圳、房价太高。作为一个老家湖南的IT民工,多次考虑过回长沙,这边实在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杭州和广州房子还买得起,互联网工作机会也不少,于是
请腾讯的初中同学内推微信,微信事业部在广州,离家也近。
请阿里的研究生同学内推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蚂蚁尚未上市,P7配期权,价值可观。
结果是微信没有下文,倒是接到几个腾讯深圳总部和北京的电话。蚂蚁这边简历推过去,无人处理,再推,又过期,反复几次。后来听说,一来年底部门比较忙,二来是他们内部组织调整。
17年3月底,偶然认识现在公司一个人,在北京出差,工作内容跟京杭君在百度高度吻合,而且这边团队缺人。内部推荐,面试非常顺利,就这样,17年5月来了杭州,7月,顺利落户,并在离现在公司开车15分钟的地铁边上,买了130坪的房子。
坐在来杭州的火车上,火车发动,想到过往很多事情,心情复杂,说不清楚是遗憾还是庆幸亦或是其他,无论如何,不后悔在北京的这段经历,8年北漂,就这么画上句号。
离开北京之前,提醒身边的好几位朋友,17年初的快手就是3年前的头条,重点关注,那边还有坐火箭的机会,17年7月份,原来在猎豹的同事,也是我当时的二面官收到快手的offer,拿到很好的薪水和期权,到本文写作之时(18年2月份),根据坊间快手融资传闻,这部分期权已经涨了4倍。
系列完~~
推荐个良心资源公众号『编程互联』,一个专门提供编程干货的公众号。欢迎关注!
编程互联
热门阅读:
1. 程序员知识星球正式开放了
2. 一大波免费编程视频资源来袭
3. 推荐个神器免费解析VIP会员视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