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志愿军“老兵”的情怀与记忆

           作者:李世恒

人生中,总有一些弥足珍贵的记忆,会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成为灵魂的一部分,也成为人生的一部分。它与信念同在,与生命同在。

我叫李世恒,湖南长沙人,1931年7月出生,1946年就读于广西南宁师范学院附属高中,1949年8月参加地下党,1954年2月入党。曾任39军116师宣传队队员,志愿军39军116师直工科见习干事,师炮兵团政治处技术书记,39军116师速成学校教务助理员。曾荣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1988年8月离休。现年89岁,家住辽宁省沈阳市。

1951年5月29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临近结束,我志愿军116师奉命北上进驻顺川地区休整。我于5月3日随师宣传队第三批入朝参战。入朝后,被分配到师直工科。7月1日,师炮兵团成立,我又调入炮兵团政治处宣传股任见习宣传干事。到1953年5月的两年时间里,经历了朝鲜战场上的许多记忆深刻的往事。

 

      “违规”留在前线


1951年11月12日,志愿军39军116师结束了五个半月的顺川整训,奉命接替志愿军47军临津江西岸的阵地防御任务。

转入阵地防御作战,志愿军稳固了战场形势,由于战线拉长,志愿军后勤供应的问题成为战场上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但敌我双方也形成了焦灼拉据的态势,小部队交战成为当时战场上的一种常态作战。考虑到阵地防御作战的特殊性,根据上级指示,116师炮兵团决定只留下2名女同志,包括我在内的其余6名女同志安排回国工作。

接到回国的命令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到朝鲜来,就是要打仗的啊,现在部队受命开赴前线去战斗,自己还没见到敌人的影子呢!怎么就叫我们回国了呢?思想上实在是想不通。找领导去磨,也没有解决问题。

静下来后,一个问题始终缠绕着我的思绪,我擅长文化宣传,团里需要这样的人才,战场上不能没有文化工作,做好战场上的文化宣传工作这是我的强项,综合团里政工队伍的基本情况,自己留下来只能是加强团队工作,而不是拖后腿。想到这里,我打定了主意,不能回去,留下来的决心就这样下定了。

阵地防御作战中,如何解决战士们在坑道工事中的文化生活问题呢?不能没有人来做呀!解决好战士们在阵地上的文化生活问题,怎样把战士们的战斗故事宣传出去?如何激发指战员们作战的积极性,更多的去消灭敌人,也是一件大事情。

想到这里,留下来的心思更加强烈。回国这天,我借故躲了起来,等到其他的女同志上车走了以后,我才出来。把自己的想法向团领导作了汇报,虽然受到了批评,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能继续坚持战斗,让我高兴的不得了,就这样我留在了前线。

又过了不久,另两位留下的女同志也因故回国,我就成为全团唯一的女同志,活跃在前线,直至朝鲜停战前夕随部队回国。

 

      出版《战地快报》


宣传鼓动、通讯报道是战时宣传股的一项重要工作。

阵地上,坑道里,战场环境,十分艰苦,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如何给战士们鼓劲打气,激发战斗热情,狠狠地打击敌人,做好阵地上的宣传鼓动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116师炮兵团政治处,创办了《战地快报》,激励前线指战员奋勇杀敌。别小看这张报纸,对于长期坚守在坑道里的战士们来说,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整个阵地。把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消息传进去,把战士们英勇打击敌人的事迹传出来,把整个朝鲜战场敌人溃败的喜讯及时转告战友们,把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发展大事报告给战友们,让在阵地坑道里坚守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产生无穷的力量。

我分工负责收集资料、采访撰稿、编辑审稿、排版校对等工作,公务员陈宝章负责刻蜡板和印刷。当时,全团只配备了1台有小书本大小的半导体收音机,我们将中央广播电台广播的重要新闻摘要记录下来,通过快报及时分发到连队。

每当部队向前推进和转移新的阵地时,为防敌机空袭,一般是天黑出发、夜间行军、拂晓宿营。我们宣传股进入营地后却不能休息,要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家不顾行军疲劳,克服困难条件,及时收集整理宣传行军、作战中的好人好事、典型人物和事迹。

《战地快报》很快成了战士们钟爱的精神食粮,有力鼓舞了部队士气。我们从柳洞里出发到歌舞洞休整的3、4个月,共出版了近20期《战地快报》。我撰写的一篇报道被39军的《立功报》采用,后来还被收录到志愿军总部的抗美援朝刊物里。

由于自己在开赴前线期间的积极表现,团里给我荣立了三等功。

 

       遭遇空袭炮击


马良山海拔317公尺,位于涟川西北约15公里。东有临津江,与南高旺山相对峙,地形险要。1952年7月8日,我师结束待命整训任务,由歌舞洞出发,开赴马良山地区,接替40军118师及119师357团的防御阵地。炮兵团指挥所设在马良山地区高阳岱山以北的194高地。前、后两个指挥所相距5、6公里。宣传股有4名同志在前指,我一个人留在后指。当时,美军有绝对制空权,无论前方还是后方,一线还是二线,前指还是后指,随时都有可能遇敌疯狂的空袭;同时,也都在敌人的火炮射程内,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敌人炮弹从头顶飞过的声音。守备战期间,我遇到过两次。

一次是1952年9月,在炮兵团后指驻地,政治处组织股、宣传股的防空洞离后勤处财务股、军需股的防空洞不远,相距20来米。一天夜里,敌机突然来袭,一阵狂轰乱炸,许多防空洞被震塌,财务股长和会计当场牺牲。敌机走后,我和同志们赶紧抢救伤员、物资和掩埋烈士遗体,大家都流着泪悼念在异国他乡为国捐躯的亲密战友。

还有一次,我和团直协理员侯振下连队,刚出防空洞不远,就听到划破天空呼啸而来的炮弹声。我边走边看,想看看炮弹爆炸是什么样,有战斗经验的侯协理员一把拽住我,跳进了附近一个很深的交通壕,一发炮弹随后就在距我们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四射,弹片横飞。幸亏侯协理员的机智保护,使我躲过了一劫。这两次我都幸免于难。

 

        战地防空洞


前沿阵地的生活是艰苦的。

守备战期间,前指和前沿部队都进入坑道工事内,后指则住在防空洞里。当时特务渗透得特别厉害,因为只有我一名女同志,就自己住在一个防空洞里,时刻都面临着危险。

我自己有一把小水果刀和一枚配发的手榴弹,作为防身武器,晚上就放在手边,时刻提防特务的袭击。防空洞是在半山坡上挖的一个洞穴,一般能容纳4、5个人居住;洞口有木桩支撑搭起的棚子,洞内有木桩和木排搭成的床。但防空洞的防水性很差,一旦下雨,雨水就会渗进洞内,漫到床边。这时就要跑到洞外,以免防空洞坍塌。

1952年8月,志愿军116师参加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女战士李森返回前线,来到我们团里做报告,把归国代表团回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全国人民的亲切鼓励报告给战士们,让部队深受鼓舞和教育,纷纷决心打击敌人,为祖国增光。

晚上,李森和我住在一个防空洞一张床上。我兴奋的不得了,整个晚上有说不完的话。

一天半夜,天空下起大雨,哗哗的雨声惊醒了我,于是赶紧叫醒李森,发现防空洞里面,已经积了很多雨水,我俩急忙起身,刚坐起来,防空洞里的墙土就掉下了一大片,险些砸到我俩的头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李森特别善于学习,积极要求上进,在朝鲜战场上,她的头发被美军的汽油弹烧焦了,战斗中从不叫苦叫累,为我们女兵树立了好榜样。李森是志愿军第一个最先到朝鲜参战的女战士,当时第一批入朝作战,女同志是不允许去的,李森悄悄跑到安东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最先投入到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中。全志愿军和全国都知道她的英雄事迹。

我记得李森在347团任青年干事,虽然是个女同志,胆子特别大,熟悉阵地与后方行进路线,像个侦察兵似的,经常能够独立执行任务。祖国作家采访团到347团体验生活,采访指战员,结束后送作家返回师部,就是李森一个人。路上,李森看出这位男作家心里有些紧张,一面介绍如何防范敌机空袭要领,一面介绍前线部队作战的感人故事,很快分散打消了这位作家的紧张感。

以后,我和李森成为了一对好姐妹。

 

          组织战士学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全军转入正规化革命化建军时期。部队开展学习文化活动,对由战时转入和平时期,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部队,也在战斗间隙开展了学习文化活动。从识字写信读报入手,逐渐在部队消灭文盲。学习文化,建设新型人民军队,这项活动意义重大深远。

抗美援朝作战,让各级都看到了一个问题,美军部队是机械化部队,志愿军部队武器装备落后,通过几次战役的缴获,志愿军部队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和改善。如何让志愿军部队熟悉美军的武器装备和补充的苏式武器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学好文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特别是特种兵部队,如何尽快掌握武器装备,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性能,学好文化,打好文化基础,就是关键重要环节。特别是我们炮兵部队,是用最大发挥武器装备的优越性能来提高战斗力的。没有文化就很难用好武器装备,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当时,炮弹非常稀缺,非常珍贵,如何精准打击敌人,如何提高炮弹命中率,如何减少试射,除了苦练本领外,更多的就是加强文化学习。

学习文化在部队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做好思想发动,搞好学习文化的动员教育,团党委和政治机关做了大量非常深入细致的动员工作。

马良山地区守备战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要在战斗间隙组织战士进行文化扫盲,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我负责全团的文化学习工作。

由于条件所限,没有教室、桌椅、笔墨纸张和书本教材,我便因陋就简,把后指的战士集中起来,防空洞做课堂,木头桩当桌椅,一个字、一个音符的教。

战士们学习热情和自觉性很高,自己教得也十分认真。很快战士们掌握了拼音的使用方法。相互间结成一帮一学习对子,班排连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由强迫学习转入为什么学习和自觉学习,让战士们达到了识字读报的能力。

 

      参加换防汇报


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组织换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他不光交接敌情、阵地和防区情况,更重要的是总结介绍前面部队的作战经验。

交防部队要进行各项工作的总结,给接防部队提供经验和战法,这样才能减少部队伤亡,更多地歼灭敌人,达到保存自己,获取更大的胜利。

接防部队要组织各级指挥员熟悉敌情我情,并贯彻给部队的指战员,才能防止出现交接中的死角。为接防部队介绍坚守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是志愿军部队取胜的原因之一,这就是志愿军部队的战斗作风。

一级对一级负责,打一仗总结一仗,战前开展提困难想办法活动,紧紧依靠广大指战员的群众智慧,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这是39军116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形成的战斗作风。

老师长汪洋,就善于总结战斗,积累正反经验和教训,让各级指挥员进行学习和反思,来提高更多各级指挥员指挥能力和部队战斗力。116师在马良山构筑的马蹄型工事,师长汪洋亲自指挥,为更好地坚守阵地防御作战发挥了作用。

炮兵团老团长杜博,将炮兵射击目标,进行编号,有序进行炮火准备,提高了射击精度,扩大了炮火打击效果。特别是实行步炮协同,不定期转移炮阵地,不间断迷惑敌人,根据气象、温差,提前计算射击诸元,对敌机经常出入的空域地域设置单个高炮,灵活的战术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对前期战斗进行总结,向接防部队传递战斗经验,这是志愿军39军116师部队的过硬作风。

1952年11月,志愿军116师,胜利地完成了临津江西岸120天的阵地防御任务,将防御阵地移交47军,重返顺川地区休整。

换防过程中,师里组织了一个报告团,成员有7名基层干部和战斗骨干,由师宣传科长带队,向对口的接防部队介绍阵地守备战中的情况和经验,领导让我汇报后指是如何支援前指的。

朝鲜山地多,途径各单位要翻山越岭,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骑马。以前不会骑马,配给我一匹马后,我壮着胆子骑上就走,好在安排有会骑马的同志带着,很快就适应了。

同行的同志还让我骑马走在最前面,这样后面的马就不会跟着跑得太快。一天骑下来,象散了架一样,浑身酸痛。

不过,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我能骑着马,完成这次汇报任务。

(李世恒,湖南长沙人,今年89岁。曾于1951年5月入朝参战,两年后回国。中国农业银行沈阳分行离休干部。稿件参与整理者:杨永华、杨新平、李阳)

           李世恒在朝鲜时的照片

           李世恒新近照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志愿军“老兵”的情怀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