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马克思<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若干问题》

今天,顾海良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名为《马克思<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若干问题》的报告。详细阐述了方法论中叙述方式与研究方法的不同,进而引出了马克思的几本不同的著作。同时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讲明了《资本论》等作品的不同版次的改变与原理本身的发展。最后阐明了经济学手稿的一些重大意义。

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这次讲座让我隐约窥探到了关于一个理论整个发展演变的一个过程。马克思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东西。他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马克思本人与恩格斯的努力,在不断地改版演化,才有我们最后看到的模样。这也正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理论的时候,也要结合当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这也就是中国化的意义所在。

相比之前的讲座,这次讲座的更多内容都更像是形式上的东西。但恰恰也是这次讲座告诉我们,形式本身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的东西。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形式,合理的框架布局,将十分有助于形成一个范本,因而方法与内容就很快孕育而生。套用到现在,到具体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礼仪,习俗等等仪式感的重要性,大量礼仪规范条例规则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道德精神信仰的缺失。此外,要注重传播本身,我们总是注重传播内容,事实上有时候传播的方式对象本身就将决定了传播的内容。

总而言之,学习按照两个方法总是没错的。其一,放到历史背景中,带有实际运用,前因后果地去学。第二,不仅仅从一个事物的内在,精神,本源,包括其表象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资料。

2017年10月2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六课——《马克思<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