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007-杜甫笔下不一样的《丽人行》

杜甫

“诗圣” “诗史”

个人简介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以沉郁顿挫的风格为典型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也称为“诗史”。他和李白齐名被称为大"李杜"。杜甫遗留下来的诗作,约有1500首,其中代表作有《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创作故事

杜甫的作品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杜甫早年家底殷实富足,年少聪慧,七岁作诗。曾见过“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剑舞,也听过“乐圣”李龟年的歌声,看过“画圣”吴道子的尊容,和“诗仙”李白成为至交,在唐朝开元盛世时期,他过了好几年的快意人生,读书,旅游,遍访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早期的作品还是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望岳》里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见一斑。

等到35岁之后,由于受到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影响,始终不能实现政治抱负,生活艰难,常常饥寒交迫,这个时候的他深有体会人们生活的艰难,代表作《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写的就是对杨家奢靡生活的讽刺和披露。

到了安史之乱的时候,国家生死存亡,百姓流离失所,杜甫带着一腔爱国之心,高度关注人民疾苦,他深入了人民的生活,也投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斗争里,《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登岳阳楼》等知名作品都是高度凝聚了家国忧患的社会现状,这个时候也是他现实主义高峰时期。

最后一个阶段是他的晚年时期,本来是在朝为官,但政权混乱,最后选择了辞官,几经辗转以后,到蜀地(四川成都)定居于茅屋,也就是世称的“杜甫草堂”。虽然日子艰苦,他一直未曾停下创作,关心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蜀地漂泊期间,他写了上千首诗,代表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登高》等。他这时候作品区别于之前的现实主义,更偏于抒情。

关于杜甫之死,有很多种传言,最常见的是病逝,也有溺亡、唐玄宗赐死、食物中毒和消化不良等说法,可叹一代“诗圣”就此陨落。

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在刷短视频看到《丽人行》时,在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唐宫美人的舞姿曼妙的同时,也希望用更多的角度,珍惜美好生活,在日常也避免骄奢,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有温度的诗魂永远长存,杜甫不仅是杜甫,杜甫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历程,他告诉我们,不论在何时都应该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老杜”啊,“老杜”,愿这盛世如你所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躬逢盛世,共迎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艺术007-杜甫笔下不一样的《丽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