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落风霜,微笑向前

读完了《干校六记》,先生温柔的笔触让我心中恻恻然。

六十岁的老人,下到山间劳动种菜,艰苦的条件她没有一句怨言,看的人心惊肉跳,但她写的却像是稀疏平常。

他们完全可以在运动前夕出走,依然在国外的大学潜心钻研,过着教书并优渥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选择离开。从新中国成立前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他们学成后毅然归来报效,只因舍不得,舍不得脚下的那片黄土地。

可是,先生不为自己的处境忧心,却为年轻一代人的不学习而焦急。村里十几岁的小伙子,不识字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只是开会学习的回京人员,她的焦急没有表现在行动上,因为时代使然不敢表露。

但我们却能在字里行间读出她的希望,希望孩子们能去学校读书,希望老师们能站上讲台,希望国家能回归正常。

这样一位与世无争的老人,岁月给她以风霜,她却温柔掸落煮水喝,让人怎能不敬她?

你可能感兴趣的:(掸落风霜,微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