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又到了阅读绘本的日子了。要为孩子们讲合适的绘本故事,就要从大量的绘本里筛选。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那真是捧到手里怕吓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孩子养得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来处理事情,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对世界只满足于物质层面的认识,对做事满足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缺乏深度感受生活的体验。过多的物质和信息给孩子带来焦虑、让他们变得浮躁,一不如意,就会闹情绪、发脾气。不想静下心来去找解决的办法,不去考虑事情的后果。
作为教师,有义务在孩子内心植下“爱”的种子。让孩子知道爱是相互的,得到就要付出。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带来的什么样“后果”。让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爱的能量,懂得感恩的重要,把这种“爱”的教育理念扩大到影响身边的所有人,包容别人,照顾自己和他人。《让爷爷高兴的十二件事》就是一本关于爱和温情的绘本,生活化的场景,亲切自然的口语,让亲情的温度在字里行间弥漫。
小男孩明秀要为爷爷做12件事,因为这些事情会让年迈的爷爷“呵呵”笑起来。虽然这都是生活中最琐碎的小事,但是平淡朴实中却溢满了浓浓的亲情。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让孩子联想自己怎么让爸爸、妈妈、自己、爷爷、奶奶高兴?故事中温馨的画面,让孩子也觉得原来亲情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回忆。也能让孩子在图画书中学会孝敬长辈,尊重长辈。
叮铃铃,上课了,孩子能一个个端端正正地坐着,比平时上课要乖很多,都等着我故事的开始:“明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早晨起来向爷爷问好,爷爷也想明秀问好。同学们,你们早晨起来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问过好吗?”
小眼神有点暗淡,“没有”说的也不理直气壮。”
是不是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还哼唧哼唧的不想起呢?”
“没有没有,我很早就起床啦。”能按时起床的同学高声叫着,很是兴奋。那些悄悄低下头的孩子大概是让我说中了吧。
“明秀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给爷爷打洗脸水、拿毛巾、抹香香,还给爷爷梳头。谁起床后还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做这些事情的呢?”
有的同学大声的嚷嚷着告诉老师,他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但还是有的同学悄悄低下了头。
我们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交流着,孩子们时而兴奋,时而懊丧。
我觉得无论哪种反应,都说明孩子在内心里有了正确的是非观。
我觉得我还是要扩展一下的,就问孩子们:“你们做过让老师高兴的事情吗?”
有的孩子蒙圈了,让老师高兴的事情?他可能想到不有与师生活在一起吧!我接着说:“让老师高兴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呐。你把作业写工整,讲礼貌,遵守纪律,讲卫生,这些事情都能让老师高兴呢。”这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我故意叫起一个平时不太遵守纪律的孩子,问:“你做过哪件事让老师高兴呢?”
他抓抓头,挠挠腮,做出回忆的状态,可是,搜寻了大脑好像没有找出来一件事。我只好安慰他说:“那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做很多让老师高兴的事情,”“嗯,嗯”他拼命地点头。
不知不觉,一节绘本阅读课结束了,给孩子们布置写绘作业《让xx高兴的几件事》,这里的xx 可以是家里的任何一个人,也可以是老师,写绘的可以是你已经做过的事,也能是你准备做的事。正好,学校又让评“孝善美德少年”,借此东风,让孩子们投票评选出十名“孝善美德少年”。让孩子们知道“孝善”是一种美德,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让她他们对此充满向往。
这不今天写绘作业交上来了,反复强调要涂色,可还是有孩子不去做这一项。
我认真地欣赏着,大部分写绘的都是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个别有写绘让爷爷奶奶、老师高兴的事,还有两个写的是爸爸妈妈做的让自己高兴的事,看来是没有领会写绘的含义。
从孩子们的写绘上可以看出,“感恩”的种子已经播下,在孩子内心已经有了朦胧的意识,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别人的情绪也很重要。我们相信我们也一定能收获爱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