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你福杯满溢

上周夫人出差了几天,陪伴和辅导儿子的重任就落在我身上。特别是要他学习的时候,斗智斗勇。有时候是他拖拖拉拉到了时间不做该做的事情,有时候是不断跟你谈条件,得寸进尺。夫人在家的时候,每当关键时候,我们总是默契地互换角色。有一晚下围棋时,棋子稍微多了一点,有好几种可能,然后他就不敢落子了,后来证明他的想法其实是正确的,就是不敢出手。我催了他几遍还是不落子,我大声吼了他,还说以后我们都不要再学围棋了,这一次我们完全闹翻了,他很生气独自闷坐在椅子上半天不说话,不像平时他会眼含着泪花,望着我说“爸爸,你又没有控制好你的情绪”。后来我主动承认错误:“是爸爸没有控制好情绪”,找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此事才算化解。

脾气一发完,我立即意识到问题所在,我没有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我发脾气只是因为他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情绪ABC理论,早已有所了解,要是碰到别人有困惑的时候,也搬出来劝慰过他人,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身上,还是做不好。就像《曾经心痛》里面唱的,……这些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对,叫我如何放得下

还是,只有求救于书。

阿尔伯特·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他创立的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erapy,REBT)。在REBT中最著名的就是我们熟知的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 )代表诱发事件,它通常是一些阻碍或挫败你实现重要目标、需求和喜好的事件,比如在我希望儿子下好围棋这个目标中,他犹豫不敢落子这件事就是诱发事件。

C(Consequence )代表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非常急躁,开始发脾气,威胁他说要是不敢下的话,以后我们就不学围棋了。

情绪ABC理论认为A促成了C的出现,但绝不是真正引发了C,而引发C的是B。

B(Belief)代表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也就是说,对于儿子犹豫不敢落子这件事情,根据我的认知和评价,产生了他不是一个会下好围棋的人这一信念B。因而导致了大发脾气这以结果C。

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同样的诱发事件A,不同的人却又不同的结果C,有人会觉得举棋不定并不是什么大事,等他长大点就好些了;有人会觉得,为什么非得要下围棋呢,去踢足球不是更好。

原来这个理论并不是新发现,哲学家早已经在山顶等候多时了。

斯多葛派思想家爱比克泰德,在公元1世纪就说过:人们不是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自己持有的观点所困。

莎士比亚在《汉姆雷特》中说到:

万事万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人的想法将其使然。

中国也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苏东坡。

看来,大家都认为是信念B引发了我们看到的结果C。合理的信念引发了比较理性的结果,不合理的信念,往往带来很糟糕的影响。

合理信念,是指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可以帮助你感觉健康、行动有效,能让你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更少你不想要的。他们包括对你生活中正在发生事情的“冷静的”和平静的看法。

不合理信念,是指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可以让你感觉不健康,行动无效率,让你得到更少你想要的,更多你不想要的。他们始于一些冷静的想法以及一些热的想法,这种想法时时刻刻评估着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且它们通常是专制、刻板、权威的。

合理的信念是看到儿子不敢落子,我冷静地看到他什么都没有做,而不是我评价他胆小,或者直接得出以后不要学了这个结论。如果此时你审视合理信念中的“热的”想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比如,我想儿子围棋学得更快更好,所以我讨厌他不敢落子,我希望想他果断的把子落下去。这类“热”的想法表达了我的需要、希望、喜好和厌恶。他们根据我的基本目标评估正在发生的一切。而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管怎样,我必须让儿子果断下子。如果他不这样做,那就太糟糕了,我无法忍受!否则就不要再学围棋了。

我之所以发脾气,还是我不合理的信念在作祟。可是,那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引导儿子呢?

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周育如,在《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中分享了她曾经听到过的一个分享,让我感动不已:

圣经【诗23:5】在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有位老师是这样分享这个油膏了我的头的:

以前在以色列那边的牧羊人,带了很多羊去放牧,但那些羊很笨还会乱跑,而且有的羊不是在草地上跑,还会跑到旁边有荆棘的地方去,那荆棘就会刺到它的毛里面。羊被刺到就会痛,就会挣扎,结果越挣扎,荆棘就越绞进毛和肉里去。

那这时这个牧羊人怎么办呢?

他不会直接伸手去拔除荆棘,因为这样小羊会奋力抗拒。 所以牧羊人会做一个很特别的事情,就是会在这个羊身上淋上一层膏油。抹上去之后,他只要耐心地等待一下,羊的毛就顺了,很多原本粘在上面的荆棘就自己掉下来了,而没有掉的呢,也只要轻轻地一拨就可以取下来了。

父母跟还在的关系也是这样。

有时候我们看孩子不顺眼,看他有很多问题,就想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教导他,去校正他,就像你想要拔掉小羊身上的荆棘一样。可是你知道吗?你如果直接这样做,他痛,他挣扎,他一定反抗,结果是他痛你也痛,你们都受伤。

下次碰到儿子再不敢落子的时候,我要用“热的”合理信念告诫自己,不一定现在就要果断的落子,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纠结一下,也不错啊。然后用爱去感化他,爸爸很懂你现在的心理,没有关系,我们一起再多想几遍。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我油膏了你的头,让你福杯满溢。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你福杯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