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夜暴富到被逼到悬崖边缘,回顾华谊兄弟的26年春秋

影院复工之前,博纳影业因副总裁黄巍的意外而受到关注。

复工之后,话题度最高的影业,换成了华谊兄弟。

《八佰》的成功,至少是让华谊在悬崖边缘站稳了阵脚。

20多年的历程,令到华谊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排头兵之一。如果这个排头兵倒下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伤害。

为何华谊走到今时今日的地步,是什么成就了他们,又是什么挫折了他们。对于华谊,对于行业,甚至对于观众,都有着值得思考的空间。

创始人王中军在2014年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1994年,从美国回到中国的王中军,带着打工攒了5年的10万美金,和兄弟们开启了创业之路。

弟弟王中磊自己拿出了10万人民币支援,然后华谊影业的前身,一家主打直投广告和连锁企业标准化业务的广告公司诞生。

王中军把在美国的见识运用了出来,获得了“人无我有”的创业优势,很快就开始盈利。

赚到了钱,王中军便打算拓展业务,依靠人脉,他进入到了影视投资的项目。

20世纪末,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以及姜文的《鬼子来了》,都有着王氏兄弟的投资。

结果冯小刚的赚了钱,而姜文的赚了国际奖项。

从学生时代就对电影感兴趣的王中磊这时投身到更多影视业务之中,真正地打进了影视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那时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已经有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的成功,有了王氏兄弟,即华谊兄弟的支持,更是如虎添翼。

一伙人再接再厉,2001年拿出了《大腕》,2003年一部《手机》,两部电影都是年度票房最高的国产片。后者更是年度票房冠军,比《哈利波特与密室》、《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等好莱坞大片还要卖座。

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华谊还做着扶植新人导演的工作,后来拍出《可可西里》的陆川就是受益者之一。

由于《鬼子来了》违规到国外参赛被禁止导演5年的姜文,“辅助”陆川完成了《寻枪》的拍摄,用小成本拿到900万的票房,姜文也算是回馈了华谊。

另外,华谊还开展了一项重要的业务,艺人经纪。与王牌经纪王京花达成合作,使得华谊在艺人资源方面一骑绝尘,李冰冰、范冰冰等7位明星收归旗下。

导演、演员资源双管齐下,连续三年的片子都赚了钱,更重要是口碑都不错,华谊一下子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标兵。

王氏兄弟可谓是信心爆棚,想要再度扩张版图。

这回他们把目光放到了香港电影人的身上,与博纳的战略撞了车。

博纳那边与寰亚影视达成合作,《头文字D》、《投名状》接连成功;

而华谊则找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成龙

2004年,投资周星驰的《功夫》(知道冯小刚为何有客串了吧),而《天下无贼》与寰亚影视合拍,两部片子都进入到年度票房榜的前三名。

2006年,投资英皇电影主导,成龙主演的《宝贝计划》,与《夜宴》、《墨攻》一同进入年度票房榜前十。

此后,包括徐克、林超贤等大导也有了合作关系,香港电影便成为了华谊的主力军之一。

2007年到2010年,华谊每一年都有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电影,它们分别是:《集结号》、《非诚勿扰》、《风声》、《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导演的占了三部,奠定了他“华谊头牌大导演”的地位。

他也与华谊进入了一段蜜月期。

2009年,华谊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了中国影视第一股。而博纳则在美股上市。

两家影业都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获得了更大的收入,堪称是一夜暴富,有了更多的钱投资拍片。

但同时,风险也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与博纳单纯在电影、影院方面加大注码不同,华谊除了电影成本高了,还给明星分股票,给早期的艺人经纪业务升了级。

2014年,王中军定下了“去电影化”,大搞电影周边业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实体娱乐,模仿迪士尼乐园,开设旅游、实体商业、影视拍摄三位一体的冯小刚电影公社。

钱越赚越多,雪球也越滚越大。

2012年《一九四二》是华谊的一个转折点。

这应该是冯小刚在华谊的首次失败。虽然有3.72亿的票房收入,但由于成本投入高,最终还是亏了本。

不幸中的万幸是,影片的口碑还过得去,而成龙的《十二生肖》拿了8.81亿,算是补偿了损失。

此后华谊的电影便不再稳健,票房和口碑都再难保证。

2013年冯小刚找来老搭档葛优,试图用喜剧的老本行挽回颓势,《私人订制》成功圈钱,却败了口碑。

而投资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和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也都是年度票房前六的作品,这一年华谊光电影这块就赚了超过10亿。

2014年是华谊去电影化的开始,这一年华谊没有大片,参投的《太平轮(上)》血亏,电影收入大幅度缩水,主要收入都是依靠资本手段。

2015年华谊又迅速回血,《寻龙诀》《老炮儿》在贺岁档完成逆袭,成龙的《天将雄师》口碑虽然糟糕,但也有7.43亿收入。

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之上,只要华谊认真拍好电影,钱是不愁不赚的。

然而,去电影化的战略在2016年开始显现出弊端。

这一年华谊的《我不是潘金莲》《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力作接连失利,直接造成净利润下滑了17%。

2017年靠着冯小刚的《芳华》,以及周星驰和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篇》扳回一城后,2018年的华谊,彻底崩了。

主力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没赚多少,更别谈其他口碑平庸的小制作。

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王氏兄弟的雪球终究还是滚向了下坡路。

靠股票来捆绑艺人的经纪业务,沦为了明星们的赚钱工具。随着王京花的离去,明星们纷纷跳槽,弄得华谊的旗下艺人阵容还不如初创时期。

实体娱乐项目虽然能在电影主业缺失的情况下,使得华谊还有收入,但同时巨大的运营成本成为了一个包袱,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2019年,在两大转型战略未能成功,主力大作《八佰》又未能上映的情况下,华谊巨亏39.6亿,王氏兄弟不得不通过卖房卖画来维持资金链运作。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令到华谊兄弟雪上加霜。

一部《八佰》的成功令到阻止了崩堤,不过已经滚到一定程度的雪球,仍在给华谊制造着巨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就会瞬间掉下悬崖,一去不复返。

诚然王氏兄弟是很有野心,创立华谊兄弟的26年间,打造出百余部电影,总票房逾200亿元,公司市值最高峰达到900亿元。

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张版图,这固然没错,可是作为一家影视公司,看管好电影制作发行的主业,是基本要求。

当离开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

试图摆脱对老本行依赖的华谊,偏偏要在转型的时候,加大了投入,以为事情会像以往一样顺利。殊不知在风险已经增加的情况下,又增大了风险。

风险超过了能够驾驭的范围,悲剧便难以避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夜暴富到被逼到悬崖边缘,回顾华谊兄弟的26年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