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的末路

“他真的也是想为你找个妈吗?”

熊康不假思索张口便要回答,但还没发出一个完整的音节就如鲠在喉,眼睛直直的盯着熙熙攘攘人群中数秒,这几秒近乎让我们倏地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隔阂。透过暗沉的灯光,熊康他好像在哭。

1

2016年的时候我在洈水镇上一家化肥厂里当保安。因为洈水镇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对外招商,因为本地水源颇丰。迎来了很多外地化肥生产企业的入驻。而当地人则因为化肥厂污水排放问题,多次自发组织多人上门对洈水镇上各个化肥厂进行劝阻他们改造,甚至有的不惜以寻讯滋事的方式影响化肥企业的生产。当地政府既想发展镇上经济,又想顺带照顾下情绪激昂的闹事群众,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种行为的存在,意即让那些搬过来的化肥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很多化肥厂就去依靠扩大自己保卫科里的年轻队伍稍微来抗衡一下激愤的群众。但是本地人一条心,怎么敢招?于是在人们闹事的几个月中,不断有外地年轻人拎包到这个小镇上来打工。

“这么年轻干嘛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打工,上海广东那里,赚的钱比这鬼地方多了去了。”说这话的是这个工业园里卖生活用品的杜婶儿。他带撘拢了一下面前的商品,略带嫌弃的口吻说出这些话,最后又以谄媚的笑脸向在他这里购买物件的异乡人表示感谢。杜婶儿老公也在化肥厂做工,他们在洈水镇扎根了几代人。洈水湖旁有很多淤泥和黑岩组成的浅滩,浅滩上有杜婶儿家盖得房子。每每夏日,曲折的洈水湖湖水穿过溢出湖面的芦苇丛,他们家那栋藏在芦苇丛后小平房就悄悄露出一个角。而现在由于污染严重,他们家破旧的小平房毫无遮掩的立在变黑的洈水湖旁。就像她眼前这个直愣愣的年轻人,眼里盛满着疲倦疑惑和不安。杜婶儿有些不忍心,舍不得用灰头土脸来形容他,因为他像极了他们家那毫无遮掩似乎像错愕在新环境一样的房子。

与这些年轻人比起来熊康着实有些不同,且先不说他全身上下焕发着一股夺人的光彩,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本地人。保安队长老李不敢怠慢,忙着请示领导。

“你知道这意味这什么吗?还是你单纯想来搞破坏”领导接着讲:“如果真的是想做,认真做我们是不会亏待你的,况且保安工作很轻松的。”我就职的这家化肥与洈水镇水源污染问题似乎并不相关,因为这个厂建在李家坪,与洈水湖相距甚远自然也就不那么引得关注,所以有本地人来应征也不是怪事。

“有我在没人敢砸窑!”熊康回答的斩钉截铁。

“什么?砸窑?”众人皆诧异,“哈哈,就是砸场子的意思,江湖术语,懂吗。”他憨厚又含羞的笑着留下这奇怪的解释,领导很高兴,他喜欢开朗的年轻人,便一口应允说他合格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

2

第二天他准时来报道,这时我才仔细打量他,瘦瘦高高的个子驾着一颗看似很机灵的脑袋,满口对我们这些老员工称兄道弟递烟擦火,众人也纷纷允诺。于是这第一天他就攀上了不少亲戚。我比较不喜欢这种带有江湖气息的交流方式,忙和他说我不会抽烟。这使得场面一度陷入尴尬。谁知道他很自然的来了句:

“江湖八门,三教九流都是为了闵汉。今天晚上我请大家闵汉,对了闵汉就是吃饭。”

他的确是个怪人,净说些人听不懂的话。我连忙推辞,想拒绝他的邀请,毕竟生人就去吃别人的饭,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我的老同事丝毫没有感到生分,吆五喝六强制把我也带去了。

怎样能诠释你身在洈水,一是喝洈水湖的水,二则是吃洈水的夜市。趁着夜色未完全降临,我们赶紧溜班出去吃夜市。这时候的夜市摊位还不是很多人也很少,洈水湖对岸零星的灯就像凌晨中的启明星,恰好鱼肚白的黎明天空与这傍晚的天空颜色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容易让人分不清昼夜,没有大城市华灯初上夜色阑珊,停留在这里的只有无限宁静。邻桌的客人已然微醺,还在不断说着醉话。

他们点完菜上座毕,就七嘴八舌的拉起家常来,我和熊康都是年轻人,自然是无法融入他们中,我带着疑惑问他:“你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些什么鸟语啊。”

“呸,啥叫鸟语,那叫春典!是我们走江湖的人的黑话。”

“那你之前难道是混黑社会的混混吗。”

“狗屁,他们算什么江湖人?我们江湖人讲究仁义,都是凭自己的吃饭,从来不干违法乱纪有损江湖义气的事,就他们那欺行霸市欺软怕硬的行为根本就不配谈江湖。”他满脸鄙夷。“我跟你讲,我原来跟着我顾爹走江湖,人前人后都是风风光光的。其实为什么我们自称走江湖的?还不是为了谋生,得做买卖!过去不像现在,什么都可以在淘宝上去买到,那时候各家各户要是缺个什么,特别是像我们洈水镇或者比洈水更小的乡里,都得赶集来买,很多农民在农忙时节家里人又少来的迟,那时集市一开完他们就什么都买不到了还白来一趟。回去了家里的老父老母老妻都还等着盐吃呢。”

“那走江湖的就是卖盐的盐商吗?”我还是不解“对,但也不全对。知道货郎担吗,我们就跟那样的差不多,别人因为腿脚不便或者手头儿有事离不开的,我们就下乡去走街串巷着去卖,大家各取所需不是挺正常嘛。又因为是我们贩卖的是必需品给他们解了燃眉之急,颇有些江湖义士的侠骨风范所以一来二往大家都称我们为跑江湖的了。”

我继续问他:“那你怎么不跑江湖来当保安了,保安可没那么好的名声,特别是在这洈水。”

他眼里有些说不出的东西,闪烁其词的想要避开这个问题,然后舒坦了一口气,似乎是打开心结一般叹气道:“现在的走江湖跟你说的混混差不多了,我不想走那样的江湖。”

“你不知道吗,现在好多走江湖的带着音响设备,又是唱又是跳的去推销他们那些不明渠道的货物。亏他们还自称是走江湖的,竟然高价去卖那些山杂市场上买来的旧货,或是高价卖低价买的出厂前因为质量问题被便宜处理了的日化用品。你知道吗?我跟着我顾爹那时亲眼看到好几个同行直接去巷口厂里拿那些瑕疵品,转眼到村头就高价卖给了那些村民。”他自顾自的描述着,全然不知烧烤已经被盛了上来,眼里混夹着失望。的确跟他说的一样,有那么一群叫卖人,经常出没大街小巷叫卖一些被认为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前几年洈水镇上几个老汉在一个这样的走江湖的买到一个能够直接喝水不用烧开的东西。他们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便几人合伙出高价把这东西买了,几个人得意了几个月,笑得合不拢嘴。那东西其实是个小的净水器,四五百来块钱是绰绰有余的,他们却一起支付了三千多。还一种就是单纯的去夸大效果的,比如推销某牌洗衣粉,蘸水涂上去油污就会消失。还给你现场演示后说厂家直销,只允许批发,一蛇皮袋算作一件,引得众人哄抢。实际上,他那沾满油污的布条是做过手脚的,你自己拿回家去洗衣服就没有太大作用了。

3

洈水湖其实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因为仙女洞和六泉水库的建设,导致长江支流转向,冲蚀仙女洞的部分而形成,所以现在仔细看湖底还可以发现大量钟乳石之类的怪石,这也多半是不知哪个时候的冲蚀而形成的。人有时候也跟仙女洞上的钟乳石一样,一直按部就班的生活着,然而在社会洪流冲蚀之下,还有多少能够深深扎根在洞璧而未被深埋湖底。

自打那次聚餐后我和熊康就彻底熟识了,他经常给我讲关于春典方面的事,有时候还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像比如他对于“闵汉就是吃饭、搬汉就是买饭、春汉就是吃点心等。这些类似的春典,他觉得是因为南方人口音造成的,我们南方人说饭(fan)口音有点像汉(han)然后不断被各地方言糅合,就出来了这种说法。”他很高兴我听他说这些,接着又讲:“自古以来春典都被成为南春北典,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后来经几辈江湖首领的努力,才将“南春”和“北典”统一起来,现在江湖行话统称为“春典”,它是我国南北文化融合而成,这恰巧证明江湖人交流之泛,足迹遍地,人口众多。说起这些他满怀自豪。我问他这些都是谁教他的,他说是他顾爹。

“他是你爸吗?”

他笑嘻嘻的回答:“顾爹就是顾爹,顾爹才是我真正的爹。”

后来我从杜婶儿那里知道,他爸砍伤过人进去了,现在还没出来。从她口中得知熊康的父亲大概也是个走江湖的,但是她父亲不务正业,经常发酒疯打他母亲,于是在熊康五六岁的时候,他母亲就跑了,至今没有任何音讯。或许是因为熊康他身上有他母亲的影子,抑或是自己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他开始慢慢对熊康拳脚相加。当时他口中的顾爹是和熊康他爹一起走江湖的。二人虽然结伙,但从不一起行动。顾爹可能就是就是熊康他口中的最真江湖人了,但凡是他的买家,都对他一致好评。而熊康的爹就不一样,他做买卖的手法令你意想不到。比如打着快递公司弃件的名义,十元一个去出售这些快递盒,这吸引来许多有赌博欲望的人。实际上所谓的弃件都是假的,是他自己买的快递盒包装一些小物件出售,成本远不到十元。原本靠这个还可以维持一下生活,但是他爹是个花钱的主儿。怎么办呢?变本加厉。直接在盒子里放石头和废报纸得了。这洈水镇的人也并非傻子,几次过后就不在光顾他了。

杜婶儿讲完这些后我有些疑惑,就凭这些也不至于让熊康不认他爹了呀。

“你不知道吗,他爸这个老光棍不检点的很。”说着她面带一种惶恐的表情,好像泄露了机密一样。“他爸前年想跟洗衣店的小姑娘好上,一个劲儿的往人家那儿跑。人家没办法只能躲着他,后来有一次小姑娘被两个游手好闲的混子看上了,经常来骚扰她。那天他爸喝醉了,拿着菜刀对着两个混子背后一人一刀,当时那两人就不行了,倒在了地上然后警察来了他也没跑,反而一脸得意的对警察说了句…..你猜他说什么了?”我刚听得入神,杜婶儿这么突然一停把我吓了一跳。

“说,说什么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说完这句话杜婶儿便哈哈大笑起来。我强忍着笑意,觉得他爹倒有一丝可爱。

回去后,我问熊康你恨你爹么?他说恨,说他不算个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进去了,搞得他学也上不成。直到现在他还说他是想为我找个妈。

4

熊康他顾爹是个外地人,我们这地方的老熟面,大半辈子都在这洈水上度过,对于他而言恐怕比大部分洈水人还要熟悉洈水。就像匍匐在这里的洈水湖,源源不断的水流不知从何而来,但却紧紧的抓住洈水湖,成为了它的一部分。与其用湖水比喻顾爹,毋宁用扎根在湖边芦苇。因为他不离开并不是像湖中水一样没有离开的方法,而是因为他跟这芦苇一样,已经深深扎根于此。

镇上人称他为顾老二,因为他和熊康他爹经常是一起行动的,而熊康他爹年长于他,所以人们分别称他们为熊老大和顾老二。相比于熊老大,顾老二名声要好得多,各个巷口路口有人看见了他,都会跟他打招呼。这大概源于他是个热心肠,邻里乡亲都受过他不少帮助。

熊康是九岁“没”爹的。从此以后顾老二就帮着熊老大养着熊康。这些年来一直视如己出,熊康生活跟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当然,九岁的熊康当然知道顾老二并不是他亲爹。我很难想象一个九岁孩子跟一个陌生男人一起生活的样子。就像我,我与我父亲交流时还带有隔阂,彼此无法交心。

我问熊康:“顾老二对你好吗?”

“怎么能不好,他是我爹呢。”他表情很严肃但是反而看起来很可笑,好像说相声的一样。

“我九岁时他我爸进去了他要养我,我不认他他就打了我一巴掌说,以后我就是你爹,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的。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把他吃穷。后来我也的确这样做了,但是他宁愿自己不吃或者少吃,都让我吃饱了。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候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很多人找他赊货。”

“那你小时候一定很难吃饱吧。”

“我吃的很饱,因为他的饭都是找别人讨来的。”

我停止了向他继续提问,我有点儿不忍心让他再去回忆这种生活了,他在我们眼中是个很开朗的孩子。这些问题显然让他变得有些沉闷了。

“够义气吧,我都不是他亲生的,他能为我做到这个份儿上,我敬重他也憧憬他,所以我想跟他一样吃这口江湖饭。但是他不准,理由是江湖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我顾爹曾经跟讲走江湖的人没有气做不成,有气更做不成。他说没有气的人在外面就要受当地地痞流氓的欺负,根本做不好生意。你要不卑不亢,顺着他但又不能随他。但是有气的人根本做不好,就像你爹跟人三天两头就干架,最后还进去了。我觉得你性格随你爹,还是不要干这个好了。”

我听着他讲完这些,看着外面沉寂的夜晚,建议他一起去巡逻顺便散散心,他应允了一声,便利索的拿着手电筒走了出去。期间,我告诉他,在这儿工作存点小钱,以后也可以自己出去打工。外面的世界比这里繁华的多,也许更像你所说的江湖,而他却拒绝了。他自言自语的说他不能离开他顾爹,虽然顾爹嘴上没说但是心里还是很希望自己在他身边的。这十几年,他们两人相依为命早已跨过了血缘的隔阂,早已经是一对亲生父子了。

5

几个星期后,熊康就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了。我原以为他是听取了我的建议,去找属于自己的江湖了。可是老李告诉我,顾老二出事了。我忙向他打听缘由,老李却告诉我:“顾老二也进去了。”

顾老二是因为嫖娼进去的,本来嫖娼在这个小地方根本没人关心,想不到的是今年由于文明城市评选,市里面来人暗访调查,而顾老二不幸被抓。老李说顾老二是98年九江大决堤的时候来我们这里的。那时候是熊康他爹带着他谋生,后来他们兄弟两人就在整个市里鼓捣起来。

“顾老二胆子小,坑人的事从来不敢做,更不用说碰女人。如今这世道可真是变了,顾老二竟然还去嫖娼。”老李感慨道。

“一个男人一辈子没女人也受不了。”老李又嘟囔了一句。

我向他打听熊康的下落,老李说顾老二出事后他就找领导辞职了,听人讲好像把顾老二的伙计和家业拿来做了。前面镇口哪里也许找得到他。

我找到了镇口哪里,熊康果然在那里粗着嗓子吆喝着:“凉风有信,秋雨夜宿~~ 天气凉罗,大家呀~~ 别忘了添件衣服~~ 各位帅哥靓女,阿婶阿叔~~都来看哈 男裤女裤长裤内裤~~都是呀~保暖裤 孝敬父母哈~~家庭幸福啊都来看哈,亲密接触,保暖舒服~~ 数量有限…..”他脸颊赤红,被大群人围着拍手叫好,他自己也笑嘻嘻的。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买他的东西。他还是笑着吆喝,声音嘶哑的不像一个年轻人,配合着他干枯的笑容活像一个喜丧中打丧鼓的老人。我不忍心进入他的视野之中,决定晚上再来找他。

到了晚上,我看到他一人落寞的在那儿收拾东西便上前去,邀请他去喝一杯。他就像以往一样干脆的来了句:“行!”

我们挑了第一次吃饭的那个摊,望着随风流荡的芦苇丛我问他:“你有去看过他们吗?”

“有,我去看我顾爹了,我爸就算了,我一辈子都不想见到我爸了。”他很淡然的回答我,又很轻松的告诉我他顾爹没前科,拘留十几天就会放出来了。

“你们没有说些什么吗?”我努力的找话题避免我们之间的尴尬,甚至不敢正眼看他一眼,如此自信豁达的一个人精神支柱没了会怎么样呢。曾看过一篇叫《穿铠甲的人》的小说,里面主人公因为精神支柱倒塌从此一蹶不振,我怕他也会那样。

“他跟我只说了一句话,说他想为我找个妈。”他说完低下来了头。

“他真的也是想为你找个妈吗?”

熊康不假思索张口便要回答,但还没发出一个完整的音节就如鲠在喉,眼睛直直的盯着熙熙攘攘人群中数秒,这几秒近乎让我们倏地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隔阂。透过暗沉的灯光,熊康他好像在哭。


“他真的也是想为你找个妈吗?”

熊康不假思索张口便要回答,但还没发出一个完整的音节就如鲠在喉,眼睛直直的盯着熙熙攘攘人群中数秒,这几秒近乎让我们倏地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隔阂。透过暗沉的灯光,熊康他好像在哭。

1

2016年的时候我在洈水镇上一家化肥厂里当保安。因为洈水镇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对外招商,因为本地水源颇丰。迎来了很多外地化肥生产企业的入驻。而当地人则因为化肥厂污水排放问题,多次自发组织多人上门对洈水镇上各个化肥厂进行劝阻他们改造,甚至有的不惜以寻讯滋事的方式影响化肥企业的生产。当地政府既想发展镇上经济,又想顺带照顾下情绪激昂的闹事群众,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这种行为的存在,意即让那些搬过来的化肥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很多化肥厂就去依靠扩大自己保卫科里的年轻队伍稍微来抗衡一下激愤的群众。但是本地人一条心,怎么敢招?于是在人们闹事的几个月中,不断有外地年轻人拎包到这个小镇上来打工。

“这么年轻干嘛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打工,上海广东那里,赚的钱比这鬼地方多了去了。”说这话的是这个工业园里卖生活用品的杜婶儿。他带撘拢了一下面前的商品,略带嫌弃的口吻说出这些话,最后又以谄媚的笑脸向在他这里购买物件的异乡人表示感谢。杜婶儿老公也在化肥厂做工,他们在洈水镇扎根了几代人。洈水湖旁有很多淤泥和黑岩组成的浅滩,浅滩上有杜婶儿家盖得房子。每每夏日,曲折的洈水湖湖水穿过溢出湖面的芦苇丛,他们家那栋藏在芦苇丛后小平房就悄悄露出一个角。而现在由于污染严重,他们家破旧的小平房毫无遮掩的立在变黑的洈水湖旁。就像她眼前这个直愣愣的年轻人,眼里盛满着疲倦疑惑和不安。杜婶儿有些不忍心,舍不得用灰头土脸来形容他,因为他像极了他们家那毫无遮掩似乎像错愕在新环境一样的房子。

与这些年轻人比起来熊康着实有些不同,且先不说他全身上下焕发着一股夺人的光彩,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本地人。保安队长老李不敢怠慢,忙着请示领导。

“你知道这意味这什么吗?还是你单纯想来搞破坏”领导接着讲:“如果真的是想做,认真做我们是不会亏待你的,况且保安工作很轻松的。”我就职的这家化肥与洈水镇水源污染问题似乎并不相关,因为这个厂建在李家坪,与洈水湖相距甚远自然也就不那么引得关注,所以有本地人来应征也不是怪事。

“有我在没人敢砸窑!”熊康回答的斩钉截铁。

“什么?砸窑?”众人皆诧异,“哈哈,就是砸场子的意思,江湖术语,懂吗。”他憨厚又含羞的笑着留下这奇怪的解释,领导很高兴,他喜欢开朗的年轻人,便一口应允说他合格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

2

第二天他准时来报道,这时我才仔细打量他,瘦瘦高高的个子驾着一颗看似很机灵的脑袋,满口对我们这些老员工称兄道弟递烟擦火,众人也纷纷允诺。于是这第一天他就攀上了不少亲戚。我比较不喜欢这种带有江湖气息的交流方式,忙和他说我不会抽烟。这使得场面一度陷入尴尬。谁知道他很自然的来了句:

“江湖八门,三教九流都是为了闵汉。今天晚上我请大家闵汉,对了闵汉就是吃饭。”

他的确是个怪人,净说些人听不懂的话。我连忙推辞,想拒绝他的邀请,毕竟生人就去吃别人的饭,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我的老同事丝毫没有感到生分,吆五喝六强制把我也带去了。

怎样能诠释你身在洈水,一是喝洈水湖的水,二则是吃洈水的夜市。趁着夜色未完全降临,我们赶紧溜班出去吃夜市。这时候的夜市摊位还不是很多人也很少,洈水湖对岸零星的灯就像凌晨中的启明星,恰好鱼肚白的黎明天空与这傍晚的天空颜色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容易让人分不清昼夜,没有大城市华灯初上夜色阑珊,停留在这里的只有无限宁静。邻桌的客人已然微醺,还在不断说着醉话。

他们点完菜上座毕,就七嘴八舌的拉起家常来,我和熊康都是年轻人,自然是无法融入他们中,我带着疑惑问他:“你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些什么鸟语啊。”

“呸,啥叫鸟语,那叫春典!是我们走江湖的人的黑话。”

“那你之前难道是混黑社会的混混吗。”

“狗屁,他们算什么江湖人?我们江湖人讲究仁义,都是凭自己的吃饭,从来不干违法乱纪有损江湖义气的事,就他们那欺行霸市欺软怕硬的行为根本就不配谈江湖。”他满脸鄙夷。“我跟你讲,我原来跟着我顾爹走江湖,人前人后都是风风光光的。其实为什么我们自称走江湖的?还不是为了谋生,得做买卖!过去不像现在,什么都可以在淘宝上去买到,那时候各家各户要是缺个什么,特别是像我们洈水镇或者比洈水更小的乡里,都得赶集来买,很多农民在农忙时节家里人又少来的迟,那时集市一开完他们就什么都买不到了还白来一趟。回去了家里的老父老母老妻都还等着盐吃呢。”

“那走江湖的就是卖盐的盐商吗?”我还是不解“对,但也不全对。知道货郎担吗,我们就跟那样的差不多,别人因为腿脚不便或者手头儿有事离不开的,我们就下乡去走街串巷着去卖,大家各取所需不是挺正常嘛。又因为是我们贩卖的是必需品给他们解了燃眉之急,颇有些江湖义士的侠骨风范所以一来二往大家都称我们为跑江湖的了。”

我继续问他:“那你怎么不跑江湖来当保安了,保安可没那么好的名声,特别是在这洈水。”

他眼里有些说不出的东西,闪烁其词的想要避开这个问题,然后舒坦了一口气,似乎是打开心结一般叹气道:“现在的走江湖跟你说的混混差不多了,我不想走那样的江湖。”

“你不知道吗,现在好多走江湖的带着音响设备,又是唱又是跳的去推销他们那些不明渠道的货物。亏他们还自称是走江湖的,竟然高价去卖那些山杂市场上买来的旧货,或是高价卖低价买的出厂前因为质量问题被便宜处理了的日化用品。你知道吗?我跟着我顾爹那时亲眼看到好几个同行直接去巷口厂里拿那些瑕疵品,转眼到村头就高价卖给了那些村民。”他自顾自的描述着,全然不知烧烤已经被盛了上来,眼里混夹着失望。的确跟他说的一样,有那么一群叫卖人,经常出没大街小巷叫卖一些被认为是稀奇古怪的东西。前几年洈水镇上几个老汉在一个这样的走江湖的买到一个能够直接喝水不用烧开的东西。他们没见过这样的东西,便几人合伙出高价把这东西买了,几个人得意了几个月,笑得合不拢嘴。那东西其实是个小的净水器,四五百来块钱是绰绰有余的,他们却一起支付了三千多。还一种就是单纯的去夸大效果的,比如推销某牌洗衣粉,蘸水涂上去油污就会消失。还给你现场演示后说厂家直销,只允许批发,一蛇皮袋算作一件,引得众人哄抢。实际上,他那沾满油污的布条是做过手脚的,你自己拿回家去洗衣服就没有太大作用了。

3

洈水湖其实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因为仙女洞和六泉水库的建设,导致长江支流转向,冲蚀仙女洞的部分而形成,所以现在仔细看湖底还可以发现大量钟乳石之类的怪石,这也多半是不知哪个时候的冲蚀而形成的。人有时候也跟仙女洞上的钟乳石一样,一直按部就班的生活着,然而在社会洪流冲蚀之下,还有多少能够深深扎根在洞璧而未被深埋湖底。

自打那次聚餐后我和熊康就彻底熟识了,他经常给我讲关于春典方面的事,有时候还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像比如他对于“闵汉就是吃饭、搬汉就是买饭、春汉就是吃点心等。这些类似的春典,他觉得是因为南方人口音造成的,我们南方人说饭(fan)口音有点像汉(han)然后不断被各地方言糅合,就出来了这种说法。”他很高兴我听他说这些,接着又讲:“自古以来春典都被成为南春北典,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后来经几辈江湖首领的努力,才将“南春”和“北典”统一起来,现在江湖行话统称为“春典”,它是我国南北文化融合而成,这恰巧证明江湖人交流之泛,足迹遍地,人口众多。说起这些他满怀自豪。我问他这些都是谁教他的,他说是他顾爹。

“他是你爸吗?”

他笑嘻嘻的回答:“顾爹就是顾爹,顾爹才是我真正的爹。”

后来我从杜婶儿那里知道,他爸砍伤过人进去了,现在还没出来。从她口中得知熊康的父亲大概也是个走江湖的,但是她父亲不务正业,经常发酒疯打他母亲,于是在熊康五六岁的时候,他母亲就跑了,至今没有任何音讯。或许是因为熊康他身上有他母亲的影子,抑或是自己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他开始慢慢对熊康拳脚相加。当时他口中的顾爹是和熊康他爹一起走江湖的。二人虽然结伙,但从不一起行动。顾爹可能就是就是熊康他口中的最真江湖人了,但凡是他的买家,都对他一致好评。而熊康的爹就不一样,他做买卖的手法令你意想不到。比如打着快递公司弃件的名义,十元一个去出售这些快递盒,这吸引来许多有赌博欲望的人。实际上所谓的弃件都是假的,是他自己买的快递盒包装一些小物件出售,成本远不到十元。原本靠这个还可以维持一下生活,但是他爹是个花钱的主儿。怎么办呢?变本加厉。直接在盒子里放石头和废报纸得了。这洈水镇的人也并非傻子,几次过后就不在光顾他了。

杜婶儿讲完这些后我有些疑惑,就凭这些也不至于让熊康不认他爹了呀。

“你不知道吗,他爸这个老光棍不检点的很。”说着她面带一种惶恐的表情,好像泄露了机密一样。“他爸前年想跟洗衣店的小姑娘好上,一个劲儿的往人家那儿跑。人家没办法只能躲着他,后来有一次小姑娘被两个游手好闲的混子看上了,经常来骚扰她。那天他爸喝醉了,拿着菜刀对着两个混子背后一人一刀,当时那两人就不行了,倒在了地上然后警察来了他也没跑,反而一脸得意的对警察说了句…..你猜他说什么了?”我刚听得入神,杜婶儿这么突然一停把我吓了一跳。

“说,说什么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说完这句话杜婶儿便哈哈大笑起来。我强忍着笑意,觉得他爹倒有一丝可爱。

回去后,我问熊康你恨你爹么?他说恨,说他不算个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进去了,搞得他学也上不成。直到现在他还说他是想为我找个妈。

4

熊康他顾爹是个外地人,我们这地方的老熟面,大半辈子都在这洈水上度过,对于他而言恐怕比大部分洈水人还要熟悉洈水。就像匍匐在这里的洈水湖,源源不断的水流不知从何而来,但却紧紧的抓住洈水湖,成为了它的一部分。与其用湖水比喻顾爹,毋宁用扎根在湖边芦苇。因为他不离开并不是像湖中水一样没有离开的方法,而是因为他跟这芦苇一样,已经深深扎根于此。

镇上人称他为顾老二,因为他和熊康他爹经常是一起行动的,而熊康他爹年长于他,所以人们分别称他们为熊老大和顾老二。相比于熊老大,顾老二名声要好得多,各个巷口路口有人看见了他,都会跟他打招呼。这大概源于他是个热心肠,邻里乡亲都受过他不少帮助。

熊康是九岁“没”爹的。从此以后顾老二就帮着熊老大养着熊康。这些年来一直视如己出,熊康生活跟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当然,九岁的熊康当然知道顾老二并不是他亲爹。我很难想象一个九岁孩子跟一个陌生男人一起生活的样子。就像我,我与我父亲交流时还带有隔阂,彼此无法交心。

我问熊康:“顾老二对你好吗?”

“怎么能不好,他是我爹呢。”他表情很严肃但是反而看起来很可笑,好像说相声的一样。

“我九岁时他我爸进去了他要养我,我不认他他就打了我一巴掌说,以后我就是你爹,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的。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把他吃穷。后来我也的确这样做了,但是他宁愿自己不吃或者少吃,都让我吃饱了。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候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很多人找他赊货。”

“那你小时候一定很难吃饱吧。”

“我吃的很饱,因为他的饭都是找别人讨来的。”

我停止了向他继续提问,我有点儿不忍心让他再去回忆这种生活了,他在我们眼中是个很开朗的孩子。这些问题显然让他变得有些沉闷了。

“够义气吧,我都不是他亲生的,他能为我做到这个份儿上,我敬重他也憧憬他,所以我想跟他一样吃这口江湖饭。但是他不准,理由是江湖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我顾爹曾经跟讲走江湖的人没有气做不成,有气更做不成。他说没有气的人在外面就要受当地地痞流氓的欺负,根本做不好生意。你要不卑不亢,顺着他但又不能随他。但是有气的人根本做不好,就像你爹跟人三天两头就干架,最后还进去了。我觉得你性格随你爹,还是不要干这个好了。”

我听着他讲完这些,看着外面沉寂的夜晚,建议他一起去巡逻顺便散散心,他应允了一声,便利索的拿着手电筒走了出去。期间,我告诉他,在这儿工作存点小钱,以后也可以自己出去打工。外面的世界比这里繁华的多,也许更像你所说的江湖,而他却拒绝了。他自言自语的说他不能离开他顾爹,虽然顾爹嘴上没说但是心里还是很希望自己在他身边的。这十几年,他们两人相依为命早已跨过了血缘的隔阂,早已经是一对亲生父子了。

5

几个星期后,熊康就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了。我原以为他是听取了我的建议,去找属于自己的江湖了。可是老李告诉我,顾老二出事了。我忙向他打听缘由,老李却告诉我:“顾老二也进去了。”

顾老二是因为嫖娼进去的,本来嫖娼在这个小地方根本没人关心,想不到的是今年由于文明城市评选,市里面来人暗访调查,而顾老二不幸被抓。老李说顾老二是98年九江大决堤的时候来我们这里的。那时候是熊康他爹带着他谋生,后来他们兄弟两人就在整个市里鼓捣起来。

“顾老二胆子小,坑人的事从来不敢做,更不用说碰女人。如今这世道可真是变了,顾老二竟然还去嫖娼。”老李感慨道。

“一个男人一辈子没女人也受不了。”老李又嘟囔了一句。

我向他打听熊康的下落,老李说顾老二出事后他就找领导辞职了,听人讲好像把顾老二的伙计和家业拿来做了。前面镇口哪里也许找得到他。

我找到了镇口哪里,熊康果然在那里粗着嗓子吆喝着:“凉风有信,秋雨夜宿~~ 天气凉罗,大家呀~~ 别忘了添件衣服~~ 各位帅哥靓女,阿婶阿叔~~都来看哈 男裤女裤长裤内裤~~都是呀~保暖裤 孝敬父母哈~~家庭幸福啊都来看哈,亲密接触,保暖舒服~~ 数量有限…..”他脸颊赤红,被大群人围着拍手叫好,他自己也笑嘻嘻的。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人买他的东西。他还是笑着吆喝,声音嘶哑的不像一个年轻人,配合着他干枯的笑容活像一个喜丧中打丧鼓的老人。我不忍心进入他的视野之中,决定晚上再来找他。

到了晚上,我看到他一人落寞的在那儿收拾东西便上前去,邀请他去喝一杯。他就像以往一样干脆的来了句:“行!”

我们挑了第一次吃饭的那个摊,望着随风流荡的芦苇丛我问他:“你有去看过他们吗?”

“有,我去看我顾爹了,我爸就算了,我一辈子都不想见到我爸了。”他很淡然的回答我,又很轻松的告诉我他顾爹没前科,拘留十几天就会放出来了。

“你们没有说些什么吗?”我努力的找话题避免我们之间的尴尬,甚至不敢正眼看他一眼,如此自信豁达的一个人精神支柱没了会怎么样呢。曾看过一篇叫《穿铠甲的人》的小说,里面主人公因为精神支柱倒塌从此一蹶不振,我怕他也会那样。

“他跟我只说了一句话,说他想为我找个妈。”他说完低下来了头。

“他真的也是想为你找个妈吗?”

熊康不假思索张口便要回答,但还没发出一个完整的音节就如鲠在喉,眼睛直直的盯着熙熙攘攘人群中数秒,这几秒近乎让我们倏地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隔阂。透过暗沉的灯光,熊康他好像在哭。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湖人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