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去了解世界比在教室读死书更好一点

前些日子有个川大的同学,保研没保上,考研又不想(因为时间的确也不太够),就佛系找工作了,日子过得也自在。

昨天我听说,去年有个双非同学,托福雅思都没有,靠六级申请上了香港城市大学(Qs世界排名50左右)。我以为靠六级申请,想必背景经历过人,结果一问,他是考研没考上,也没有任何经历,均分81,申请的是BME的msc,似乎是因为才开始招生,所以有点试探性的因素?

所以这到底是运气因素还是信息因素呢?

这个问题留个大家自己思考。

在大学四年的经历中,有的同学愈战愈勇,毕业时简历耀眼的吓人,有的同学则越来越佛系。

是什么时候,自己渐渐放弃了追求优秀的心态?2018.07.07

当下的大学生,大抵有一种心态,就是要尽力变得优秀,抱着一种对慵懒人生抵触的心态。

我呢,最初,高考不甘心,又抱着事在人为的心态,相信自己去任何大学都是一样的,只要努力提升自己,环境当是影响不了自己的。

而我错了,大学给人提供的更多是一种平台。不同平台所提供的资源都是不同质和量的,过少的资源妨碍着我们积累自身优势。每个人在平台上的活动体现着个人的格局,而这些个人行为,决断,习惯等活动或多或少由个人的眼界决定。认知水平与有效信息的获取在人生迷茫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好比一个未来想进入金融圈的学生,他会好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实习,积累工作经验,而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不知道、或是没想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就选择欢度假期。虽说这对于个人发展很不利,但静心一想,我也没资格说别人欢度假期就是虚度年华。我们以为的“虚度年华”,大多都是以社会上的评定标准来定论——即要利用时间做些积极的事情,才算不虚度。所以,我们的时间值得怎样度过呢?

今天知乎推送给我李银河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人可不可以选择慵懒的生活。大概是放弃以人类历史的尺度,而是以宇宙的时间尺度来看问题。在这无尽的浩瀚中渺小的人类,任何的活跃远比不上一滴水敲开大海的波纹。

不过,眼前的日子都想不明白,就想亿万年后的世界,怕不是有点悲观。我是觉得自己还有要努力的理由,所以无论怎样,即便有些事情已成定局,也应尽力不让其影响奋斗的主线。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因为认知的不充分,才导致更多的瞎忙。

前几天与朋友聊大学生涯,的确每个人的大学经历都是不同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看大学的眼光也是不同的。

大学时代我们满身精力,有着大把的时间去挥霍,即便犯了错,错上加错仍可以重新来过,只是,机会不会重新来过。

格局,更像是自己眼界与资本的外界体现。以大学生为例,似乎有那么一群人觉得考试只要过了就好,不求高分拿奖学金。这可能仅仅说明他们志向不在成绩上,或者他们根本没意识到成绩有哪些作用。朋友X现在要留学日本,不过他大学时期没把英语放心上,可毕业才发现去日本也要英语达标,只好回头补英语。朋友X在其大学四年期间,没有意识在日本留学上的作用,所以他放轻了英语,期末考试都是过了就好。所以你曾经所有放纵的光阴,都会以另一种形式让你偿还。

那么大学成绩有什么用呢?除了体现你本身的学习态度外,评选奖学金、保研和夏令营都是必要的材料。若是想要出国,大学成绩也是世界名校很看重的一部分,企业招聘也存在需要大学成绩单的时候。好好学习总是对的。

可是,拿到一个光鲜的成绩,去参加学科竞赛,努力学好英语,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七月的风丝毫没有焦躁的感觉,一个人坐在寝室吹着口琴,回想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为了所谓的公认的优秀而奋斗,从来没有考虑到自己真正想怎么使用自己的时间。我只想能有一隅偏安,可以自己冲泡奶茶,可以吹口琴,写字,画画。

其实是上了大学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和想象中的一样,老师也并不都是好人品的人,同学也并不是都是一片真心。

刷成绩,水竞赛,才发现这些于我来说都是无用的事情。

不再追求所谓的优秀了,忙来忙去不过是周围同学的几声称赞,想想自己也不会沦落到毕业五年后还把大学时代的荣誉拿出来秀,而且这些瞎忙也不会对我规划的未来起到帮助作用,就当作生活的添加剂吧。就像自己本想泡一杯淡茶,不小心加了糖,又加了蜂蜜,还加了牛奶吧。

若能重来,我愿这些光阴,被用来度过他人觉得是虚度光阴,而实际上,是追求我本心的事情。


文章发于公众号:数学建模教程

简介:涵盖大学的各个方面,数模入门到轻松拿奖,萌新如何成长成为大佬,升学是保研还是出国,英语该怎么学,其他竞赛怎么办,资料该怎么找,请关注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去了解世界比在教室读死书更好一点)